摘要:“停下!这会毁了美国!”美国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外交关系协会联手发布的这份报告,证明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停下!这会毁了美国!”美国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外交关系协会联手发布的这份报告,证明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如果美国继续推行现有的贸易政策,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美国的经济与全球领导地位将面临严重危机。
从贸易战到外交失误,这两大智库警告称,当前的政策可能会加剧全球经济的动荡,甚至导致美国的衰退。
它们指出,美国正在忽视更深层次的经济规律,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美国在全球经济与政治舞台上的战略失误。
那么美国为何要坚持进行这场贸易战?这种看似短期有利的策略会如何影响美国的未来呢?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国的加征关税,显然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事实上这种系列政策的背后,隐藏着美国长期以来的经济隐忧。
美国的制造业逐渐空心化,失去竞争力,成为了整个国家经济的一大痛点,制造业在美国国内GDP中的比重跌至11%,创下72年来的新低。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制造业产能已经严重不足,尤其是芯片等关键产业对亚洲的依赖度高达90%。
这种依赖带来了严重的供应链危机,尤其是在全球疫情爆发的背景下,美国的汽车产业一度因芯片短缺停工,这种情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单纯依赖全球供应链,最终可能会陷入困境。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特朗普政府决心采取激进的政策,尝试通过关税措施迫使制造业回流,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
虽然特朗普希望通过关税压低进口商品的价格,推动美国制造业回归,但这种策略的实施却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首先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比东南亚等地区高出四倍,这让美国企业在面对高额关税时,依然选择将生产线留在海外而非回到国内。
即使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现实中的生产成本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巨大难题,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看似可以通过关税解决,但实际上,制造业的回流并非一蹴而就。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产业复苏角度来看,都难以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
更何况这种政策不光没有解决美国经济根本性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众和企业的经济负担。
特朗普的政策背后不仅仅有着经济逻辑,还存在着深刻的政治动机,在美国的“铁锈带”地区,制造业外流已经导致了大规模的就业失业,这些地区的选民长期感到被忽视。
为了在选举中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采取这种行动,表现出“强硬抗中”的姿态,这个做法短期内为特朗普带来了政治红利,但其代价也显而易见。
美国农场主因大豆等农业产品出口锐减,已经损失了数百亿美元,农业州的经济因此遭受了严重冲击。
那么特朗普的这种系列政策,到底是有效的经济复兴战略,还是走向美国衰退的开始呢?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不但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反响。
现实却远比预期复杂,全球贸易体系并没有像特朗普想象的那样容易被打乱,反而在关税政策实施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微妙变化。
美国的关税不光没有减少进口商品的价格,反而推高了本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由于关税的影响,美国家庭每年平均支出增加了1300美元。
这种隐形税收让普通美国民众的日常开销显著上升,尤其是在一些依赖进口商品的生活必需品上,如家电、电子产品等,其价格普遍上涨。
更为严重的是,特朗普的贸易战并没有使得美国的贸易逆差显著减少,反而加剧了与盟友之间的裂痕。
欧盟迅速启动了对美国的反制措施,计划对35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波本威士忌、哈雷摩托等美国标志性产品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东南亚国家也开始采取货币手段进行反击,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马来西亚甚至提出了“去美元化”的建议。
这些国家的反制措施,使得美国与其国际盟友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国际合作的基础开始动摇,全球经济的合作精神也面临考验。
美国曾经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化的理念,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今这一切正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侵蚀。
特朗普是否会意识到,单打独斗的贸易战最终可能带来更多的负面效果,而不仅仅是国内经济的反弹呢?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挑衅,中国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精准地打击了美国的“痛点”。
中国不光对美国的农产品如禽肉、大豆、小麦等加征了关税,而且在科技领域也展开了强有力的反击。
农业领域的加税直接影响了美国农民的生计,尤其是特朗普所在的“铁锈带”州,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大豆、牛肉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商,遭遇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美国的农场主每年从中国的出口收入高达数十亿美元,然而由于中国的关税反制,这一收入大幅减少,很多农民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
这个举措不单单是在经济层面反制美国,更是在政治层面回应特朗普的“抗中”政策,在科技领域,中国的反制措施更具战略意义。
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对中国的科技企业发起打压,尤其是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链进行围堵,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中国的反击不光体现在对特定科技企业的制裁上,还包括在全球战略资源的控制上,中国掌控了全球约70%的稀土资源,以及95%的镓、锗等高技术原材料。
美国许多高科技产业对这些资源的依赖巨大,尤其是在芯片制造和军事技术方面。
中国对稀土等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直接导致美国高科技企业面临供应困境,甚至影响到美国国防企业的生产。
洛马公司和雷神技术公司等美国军工企业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稀土资源,股价应声下跌,部分企业不得不启动战略储备。
与此同时中国逐步加强了对芯片制造产业的控制,逐渐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推动自主创新。
中国的反制不只局限于直接经济领域,它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动更加多元的国际合作。
我国与76个国家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在绿色贸易领域主导了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制定。
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深刻改变了国际经济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全球经济的“毛细血管”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国家填补,尤其是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推动下,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其他多边合作机制,正逐步改变全球贸易与投资的规则,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反超美国。
从贸易战到全球经济秩序的变化,美国的选择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国际格局,智库的警告无疑提醒美国,短期的经济操作或许难以解决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要知道全球竞争以后将不再仅仅依赖贸易壁垒,而是更看重开放合作、创新和战略合作,像美国这样只会把路越走越窄,最后自食恶果。
环球时报所发布《美国两大智库集体发声:停下!这会毁了美国》
Tariffs Will Destroy theBest Cure for the TradeDeficit
来源:娱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