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并非无端的论断,而是有着坚实的数据和事实依据。让我们先从经济数据说起。1992年时,美国的GDP高达6.52万亿美元,日本的GDP为3.98万亿美元,德国则是2.14万亿美元。在当时,美国的GDP大约是日本的1.6倍,是德国的三倍。这一数据清晰地展现出当时美
在世界舆论场中,美国衰落这一话题被广泛热议。然而,真正有资格对美国是否衰落做出评判的,或许唯有中国人。
这并非无端的论断,而是有着坚实的数据和事实依据。让我们先从经济数据说起。1992年时,美国的GDP高达6.52万亿美元,日本的GDP为3.98万亿美元,德国则是2.14万亿美元。在当时,美国的GDP大约是日本的1.6倍,是德国的三倍。这一数据清晰地展现出当时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强大地位,它在经济规模上远超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
时光流转,到了2023年,美国的GDP飙升至27.36万亿美元,日本仅仅增长到4.21万亿美元,德国为4.47万亿美元。此时,美国的GDP已经一跃成为日本的六倍有余。从经济维度来看,日本和德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缩小,反而进一步被拉大。这一现象似乎表明美国在经济上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优势甚至有所扩大。
再看军事领域,如果抛开中国海军不谈,美国所拥有的11个航母战斗群以及六大海军舰队,其军事力量足以称霸全球。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话语权的重要支撑,也是其全球霸权的重要体现。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除了中国,世界上又有哪个国家敢轻易断言美国正在衰落呢?
实际上,全球范围内对美国衰落的讨论,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的崛起。
当我们将中国与美国进行全方位的对比时,就会发现美国的优势不再像过去那样显著。从美国的视角出发,美国一直渴望构建一个没有中国的世界格局,这样它就能够继续毫无阻碍地称霸全球。然而,经过七十多年的努力,美国的这一目标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将自己逼入了困境。接下来,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真实的历史,看看美国在应对敌对国家时通常采用的几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可以称之为“二战模式”。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工业能力,以产能和科技优势来消耗敌国的实力。在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和德国采用的就是这种策略。在战争中,美国展现出了惊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当敌国摧毁美国一辆坦克或者击沉一艘航母时,美国能够立刻制造出三倍、五倍甚至十倍的装备。
二战时期的美军和日军
通过这种不对等的消耗方式,美国成功地拖垮了敌国,进而实现军事占领。这种模式在二战后的诸多战争中也被美国频繁使用,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等。在这些战争中,美国无一不是迅速动用武力,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去碾压对手。
但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的这套策略却屡屡受挫。1950年的朝鲜战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美国率领着由16个国家组成的联军,然而却被中国军队击败,至今都不敢逾越三八线。
1950年朝鲜战场
在越南战争中,北纬十七度线成为了美军无法跨越的红线。毫不夸张地说,在二战之后,中国是唯一在正面战场战胜过美军的国家,这也是中国能够稳居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的核心原因。
有鉴于此,美国极力避免战争,五角大楼发言人甚至宣称美国热爱和平,因为他们明白战争会让美国失去霸主地位。
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里克·莱德
一方面,1950年的那场战争让美国认识到,它无法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中国;另一方面,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军工生产能力位居全球前列。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将会占据二战时期美国所拥有的优势地位,而美国则会像当年的日本一样。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美国的“二战模式”在中国面前失去了效力。
第二种模式是“苏联模式”,这一模式源于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当时,面对苏联强大的实力,杜勒斯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方案。美国通过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向苏联和东欧的年轻人展示美国富足的生活,试图以此来动摇苏联国内的人心,瓦解苏联的凝聚力。
美国“和平演变”策略推动者:杜勒斯
1959年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件。在那次辩论中,尼克松展示了多功能燃气灶、大尺寸冰箱、油烟机等先进的民用电器,这些现代化的电器让苏联的年轻人心态失衡。此外,苏联用军舰换可乐、交换留学生等事件,也都体现了美国和平演变策略对苏联的影响。美国让苏联的留学生目睹美国的富裕,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很多成为了亲美派,最终美国成功地瓦解了苏联。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
然而,当美国试图将这一模式应用于中国时,却发现它也失效了。美国一直感到困惑,为什么同样的和平演变策略,苏联解体了,而中国却能够免疫呢?这主要源于文明层次的差异。
美国战略大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指出,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基辛格也多次强调,不要忽视中国作为拥有4000年历史文明古国的底蕴;乔治・凯南更是坦言,中国是更高等级的文明,美国难以企及。中华文明的优越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它让中国人坚信落后只是暂时的,中国终将重回巅峰。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只能影响少数利己主义者,无法动摇中国的大局。
此外,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工业化建设,打造了全球唯一的全产业链。这使得中国民众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丰富的工业品。就像现在,美国网红甲亢哥来中国直播,对小米汽车的性价比惊叹不已,这正是中国工业品优势的体现。再加上中国的菜篮子工程,保障了物资供应,使得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不逊色于西方国家,所以美国的和平演变自然难以奏效。
第三种模式是“日本模式”。美国对付日本的手段简单直接,在对外方面,美国迫使日元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削弱日本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切断日本外贸财富的输入;在对内方面,美国遏制日本产业转型,阻碍其发展半导体和互联网产业。最终的结果是,日本的楼市和股市暴跌,经济陷入停滞,迎来了所谓的“失去的30年”。
但是,美国将这种模式用于对付中国时,同样以失败告终。美国拉拢盟友围堵中国,试图将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同时阻止中国产业升级,想要让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然而,经过多年的围堵之后,中国的外贸数据却屡创新高。
到了202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突破了1万亿美元,这一结果令美国始料未及。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的科技成果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在芯片、新能源、造船、大飞机、AI机器人等众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也圆满完成,美国的图谋彻底落空。
最后一种模式是“欧盟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以战乱欧”。每当欧洲试图联合起来对抗美国时,美国便会在欧洲的边缘挑起战争。例如,1999年欧元诞生,对美元地位形成挑战,科索沃战争旋即爆发;2022年,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升温之际,俄乌冲突爆发。欧洲战乱频繁,产业转移,资产外流,实力不断被削弱,这是美国控制欧洲的核心手段。
1999年科索沃战争
但是,“欧盟模式”在中国也行不通。美国妄图在中国周边煽动代理人战争,比如在宝岛(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等地制造冲突,想要复制“俄乌战争”,破坏中国的经济与投资环境。但周边国家深知自身与中国的实力差距,不愿充当美国的炮灰,纷纷装聋作哑。中国也明确战略思路,若美国发动代理人战争,中国将直接针对美国。这种战略使美国有所顾忌,不敢轻易挑起战争。
如今美国已深陷困境,其对外策略基本宣告失败。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无计可施,只能自欺欺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美国的霸权地位正逐渐动摇,而中国正稳步走向伟大复兴。
来源:财智新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