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2:19 1

摘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典型实践。十多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其在发展质效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亟需进一步完

□郭雅婕 冀昱臣 刘新蕊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典型实践。十多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其在发展质效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亟需进一步完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突破当前发展瓶颈,进一步提高民众获得感,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本文从教育、医疗、就业三个领域入手,以雄安新区为主要考察地,为完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优化路径。

破解教育资源失衡困局

促均衡共享增福祉

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了三地教育资源共享,但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仍配置失衡,在公平可及性与广泛覆盖性方面存在短板。调查显示,居民对于“教育资源均衡”的期待值与感受值有一定差距。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京津冀三地政府与学校、社会之间要在凝聚共识基础上创新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其一,以技术赋能打破空间壁垒,加大对京津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建立京津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和共享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深化区域内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促成教育内核性资源共享。其二,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规划,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吸引优质教育资源流入,缩小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破解理念模式差异阻碍

促融合共进新发展

京津冀三地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差异依旧存在:北京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天津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河北一些地区仍存在应试教育倾向,这制约着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为突破这一难题,需要京津冀三地制定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降低对考试成绩的单一权重,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同时,借助学术研讨会、教育成果展示会等平台,推动教育观念的传播。此外,通过设立教育改革专项基金,支持试点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创新,逐步形成可推广的区域一体化教育模式,从而减小理念与模式差异带来的阻碍,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破解医疗共享短板困境

促深度长效共提升

京津冀三地医疗资源共享进程虽已启动,但在深度与持续性维度存在短板,制约了三地医疗资源共享的整体效能与深入发展。为摆脱这一困境,其一要建设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医疗数据的共享利用,推动医疗设施设备、人才、资金等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推进三地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的融合,提高医疗共享的深度。其二,分析三地医疗机构水平的差异,明确能力支撑和提升空间,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针对性输出,建立深度帮扶机制。其三,可设立医疗协同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开展长期合作项目,如联合科研攻关、病情追踪、人才培养计划等,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破解医疗供需失衡困局

促供给均衡齐优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雄安新区引入医院的建设进度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居民就医的可及性与便捷性存在不足。医疗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需要各界协同,推进医院建设与运营以提升医疗供给,完善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规划。一方面,加快医院建设步伐,加大对引入医院建设的资金投入,精简审批程序,在建医院要及时竣工并投入运营,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效能;另一方面,要实施精准资源调配策略,针对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在土地、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吸引优质医疗资源汇集,以缩小区域医疗资源的差距,化解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此外,加强信息平台支撑,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远程医疗、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等服务平台,提高就医的便捷性。

破解人才跨区协同阻碍

促流动配置共发展

京津冀三地虽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厚政策,但京津冀人才引力场强度存在梯度落差。京津凭借经济、教育、公共服务等优势,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而河北人才吸引竞争力明显不足,人才大量流向京津。为有效弥补这一短板,需要建立京津冀人才共享机制,借助构建人才合作联盟、开展联合项目攻关等形式,促进人才资源的深度对接与协作,推动区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同时,人才外流明显的地区要提高人才待遇,通过优化政策和提高服务水平吸引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为高端人才提供宜居宜业宜住的环境。此外,利用雄安新区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机遇,打造京津冀高端人才的流动通道,使雄安新区成为承接京津人才入冀的试验田,带动河北整体人才吸引力提升。

破解就业安置协同困境

促民生保障共强基

在京津冀产业承接和转型过程中,就业安置协同机制存在不足,区域民生保障有一定短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大量新兴岗位,但也使部分职工面临转岗再就业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三地需完善人才流动与就业安置协同机制,加强区域内民生保障。其一,要加强对于雄安新区的原住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等方式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夯实就业保障的基础,问卷调查显示原住民对于此类培训非常期待,实施具有较高可行性。其二,由三地政府共同搭建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整合三地的企业招聘信息、劳动力市场供求数据等,促进就业信息实时共享,企业也能更广泛地筛选人才。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基于改革开放记忆建构的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路径研究”(编号22JDSZ315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计划课题理论研究一般项目“高校大思政格局生态化构建研究”(编号MX2405)】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