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宁波正以“双轮驱动”战略擘画城市发展新图景。随着“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这座东海之滨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正通过交通互联、产业升级、开放赋能三大引擎,加速构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与“高能级开放强市”的双重定位。
2025年,宁波正以“双轮驱动”战略擘画城市发展新图景。随着“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这座东海之滨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正通过交通互联、产业升级、开放赋能三大引擎,加速构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与“高能级开放强市”的双重定位。
【交通先行:织密“海陆空”立体网络】
作为长三角南翼枢纽,宁波2025年将迎来交通基建的全面升级。年内计划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00公里,推动1号线西延段开工,4号线延伸段、7号线、8号线一期建成,总里程突破180公里。同时,“四横五纵九联”快速路网加速成型,新增快速路91.9公里,中心城区与梅山、奉化滨海等区域的“半小时通勤圈”呼之欲出。
值得关注的是,通苏嘉甬铁路慈溪站站房配套工程、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三期等项目全面推进,宁波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将整合高铁、城际轨道与城市公交,打造“空铁一体”无缝换乘体系。杭州湾新区通用机场预计年内取证运营,远期规划跑道延伸至3200米,助力宁波跻身长三角“海陆空”立体交通标杆。
【产业突围:抢占新质生产力赛道】
2025年,宁波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核心,聚焦新能源、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等领域。一季度集中开工的11个重大项目中,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高新区未来产业创新园等9个“硬核”项目占比超80%。
其中,总投资53.3亿元的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将集聚智能驾驶、车联网研发企业,打造全球首个“测试+研发+运动”融合平台;鄞州年产2GWh智能储能柜基地、慈溪300万套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部件项目,则标志着传统制造业向新能源赛道的深度转型。此外,海曙区正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推动翰天智能无人机产线落地,抢占产业制高点。
【民生提质:打造宜居宜业新标杆】
在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方面,宁波2025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30个,惠及居民超2000万平方米,同步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以海曙孝闻片区、鄞州华严片区为示范,探索“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模式。
保障性住房领域,海曙雄镇租赁住房项目将提供2000余套房源,北仑、镇海等区推进存量安置房整合提升。同时,绿道网络延伸至2000公里,新建省级绿道700公里,串联三江口、东钱湖等城市地标,构建“15分钟品质生活圈”。
【开放升级:锚定全球资源配置枢纽】
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核心载体,2025年宁波将深化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重点突破新能源原材料、冷链物流等领域的制度创新,联动舟山打造“储、运、贸、产”全链条生态。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扩大中东欧商品进口规模,推动敏实塞尔维亚工业园等海外布局。
跨境电商领域,宁波计划新增应用主体1200家,培育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4家,通过“直播+平台+产业带”模式,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数字贸易生态圈。
【区域协同:全域联动共绘发展蓝图】
宁波正以“一核两翼”战略推动全域协调。前湾新区加速汽车产业集聚,南湾新区谋划海洋经济新增长极,余慈片区通过快速路网衔接中心城区,形成“1小时经济圈”。慈溪、余姚等地则以“双抓行动”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如慈溪龙嘉动力年产10万辆大排摩托车项目、余姚融湾新城总部园等,助力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
结语
从交通基建到产业跃迁,从民生改善到开放突破,宁波2025年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是城市能级的跃升,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系统性变革。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这座港口名城正加速向“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与“高能级开放强市”迈进,为长三角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宁波篇章。
来源:夏雨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