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我还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划着重点准备期末考试,觉得这话说得太重了。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
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
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人一天天老下去,
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王小波《黄金时代》
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我还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划着重点准备期末考试,觉得这话说得太重了。
什么“受锤”?明明未来有无限可能。直到工作第五年的一个傍晚,我站在地铁里被人群推着走,突然想起这句话,原来这就是“锤”的滋味。
小时候,我们总偷偷试穿大人的西装和高跟鞋,学他们喝茶看报纸的样子,以为长大了就能掌控一切、无所不能。
可真的长大了才发现,原来成年人的世界处处是看不见的墙,我们一路走一路撞,跌跌撞撞,最后学会的不过是如何更好地“扛”。
01
我和大学室友小叶,曾一起躺在操场草地上幻想未来。她说要当战地记者,我说要做环球作家。
毕业那年,我们拖着两个大箱子就来了上海,觉得这城市再大再难,也装得下我们的梦。
五年过去,她上个月收拾行李回了老家。送她那天上海下大雨,我们在出租车里一句话都说不出。
她突然说:“没想到,最后既没战地,也没环球。”我回道:“但咱们还活着,活着就可以继续写。”
说起来轻松,可我们都知道:有些梦,错过就是错过了。
现在的我,在一家说不上好也不算坏的公司做着内容编辑,每天的生活像是被设置了循环播放:挤地铁、改稿、吃外卖、加班、睡觉。
有时候对着屏幕恍惚起来,会突然想不起自己最初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02
小叶其实挺能忍的。在那家公司被直属领导压榨快两年,改方案到凌晨是常事,最后辞职是因为某个同事把她熬了几个通宵的成果占为己有,还倒打一耙。
她跟我说:“我不是吃不了苦,是吃不下被人当傻子的亏。”
我劝她别一时冲动,但她摇摇头说:“再待下去,我可能就真的信了自己一文不值了。”
现实比我们想的更残酷。她以为凭着几年经验找工作不难,可投出去的简历大半石沉大海。
有家公司甚至当面说:“对不起,我们更倾向大学应届的毕业生。”
那段时间她租的房子快到期了,社保断不得,每天睁眼就是各种支出。她说最难受的不是穷,是那种“原来我真的不行”的自我怀疑。
后来她决定回老家考编。临走前苦笑着说:“没想到绕了一圈,还是走上了父母最期待的路。”
03
有段话说得很真实:“人不是靠几句鸡汤就能成功的,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话虽直白,却戳心。
我们这代人,活得太矛盾。一边想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边不得不为下个月的房租苟且着。想躺平又不敢彻底躺,想奋斗又总看不到头。
不是没想过逃离。可逃又能逃到哪儿去?老家机会少关系复杂,大城市压力大但相对公平。左右都是难,只不过难的方式不同。
很多时候,裸辞从来不是解药,它更像是一针麻醉剂,能暂时止痛,但治不了病。真正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在:
如何在这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守住那一点点初心?
不得不说,真的太难!
04
但我并不想劝你一味地忍受。如果一份工作已经让你失眠、脱发、失去笑容,那么离开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人不能把自己困死在一个地方。
只是辞职之前,得想清楚:你的积蓄能撑多久?下一站想去哪里?愿意降低期待吗?这不是劝你妥协,而是提醒你现实一些。
有时候慢下来,反而能走更远。
我另一个朋友辞职后空档期的半年,学咖啡、做义工,后来开了家小工作室,现在过得比上班时充实得多。
他说:“停下来不是为了放弃什么,是为了看清方向再继续前行。”
所以,如果你也正卡在人生的某个关口,别急着否定自己。
成长本来就是不断发现自己“没那么特别”的过程,但反过来想,承认自己很普通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
05
王小波写人挨捶的过程,海子却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你看,文学和人生一样,从来都有多种解答。
我们或许都没成为理想中的大人,但那又怎样?
真正的成熟,或许是学会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还依然爱它。
也许我们最终都会找到另一种“闪光”:
不是年少时想象的璀璨夺目,而是像路灯那样,安静地亮着,照亮自己的那一小段路。
今晚静下来,不妨也问问自己:
如果没成为理想中的大人,那你成为了怎样的人?现在的你,又是否对得起曾经的那个少年?
来源:沐雪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