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岚山:诗香润学子 芬芳满校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09:56 1

摘要:近年来,日照市岚山一中着眼大局放眼未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点燃“诗香”这支火把,积极打造诗词校园。学校制定教学目标,高一年级诗词基础积累,高二年级诗词鉴赏和创作实践,高三年级诗词研究和文化传承。

近年来,日照市岚山一中着眼大局放眼未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点燃“诗香”这支火把,积极打造诗词校园。学校制定教学目标,高一年级诗词基础积累,高二年级诗词鉴赏和创作实践,高三年级诗词研究和文化传承。

3月20日上午,英国西南柴郡学院Gialarakis Stylianos教授造访岚山一中校园。教授在校长陈常东陪同下漫步校园,目之所及,条幅、碑刻、钛金字、展牌、墙报、广播,无不展示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岚山一中多举措打造诗词文化涵养学校,引领全校师生通过“诗教课程化”,充分发挥诗教立德、启智、育美、润心的教育功能,营造诗美校园,打磨诗韵课堂,培养诗性少年,争做诗意教师,努力打造“诗词校园”的特色品牌,推动每一个学子灵动优雅地成长,再谱教育“双减”新华章。

打磨“诗韵课堂”

培养诗词少年

打造诗词校园必以课堂为主阵地,语文教师从上好每节诗词课开始的。

新授课,以袁从花老师的公开课《锦瑟》为例,无论随堂听课还是浏览课件,其教学流程先是诵读赏读,再是理解背诵,最后扩展解读。运用课例,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背诵和赏析的能力。

关于背诵,古人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是诗词学习的不二法门,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

复习课,则有默写仿写改写,积累思考,扩展练习。课堂教学活动有诗词填空、周周清默写、背诵比赛、诗文改写、专题梳理等。

关于专题梳理,先给学生一个角度,如按意象梳理,将含有柳的意象、月的意象、雨的意象等诗文集中在一起进行背诵,赏析意象特点,领会意象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便更深入地体悟诗文。以此类推,学生自主梳理送别诗、征战诗、爱情诗、幽怨诗等,并以“古诗中的爱情”“古诗中的四季”等为主题写随笔。

2017年2月,该校荣获区级“诗词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今年2月,该校荣获2024年度“日照诗教先进单位”称号。

争做“诗意教师”

厚植育人底色

2010年9月,在新课程背景下,岚山一中《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为课题,从基础年级开展实验教学,诗词校园创建工作由此启动。2012年12月,实验教学结题,日照市教科院实验课题组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诗词教学成果尤为显著。

这成果分为两个方面:在理解基础上,学生能熟练、准确背诵古代优秀诗文300篇(段),熟练诵读80篇—100篇现代优美诗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研究性成果,包括论文、教学案例、课件、公开课、经验介绍等,或获省市区各级奖项,或在语文专业期刊发表。

2011年以来,学校成立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制度,加强中华诗词进校园指导工作。语文教师薪火相传,把好的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中,指导读懂、掌握必修选修篇目;积极拓宽渠道,开发课程诗词资源,打造诗词素材库,除部编版教材和《72篇古诗文》,又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有《24节气里的诗歌》《跟着诗歌游齐鲁》《历年高考诗歌题汇编》,拓展了新的诗歌篇目;三个年级在每周早读学案中补充两首古诗词,附上赏析让学生理解背诵,课前以填空形式检查学案;还适时补充相关诗歌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

老师们虽辛苦,但也一路成长、一路收获,把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收入囊中。

学校的语文教师经过历练,纷纷登上各级比赛的讲台,先后有李宗美、马媛媛、王玉凤、王玉立荣获岚山区优质课一等奖,张玉合、李玉美、袁从花、秦凤丽荣获日照市优质课一等奖,孙霞、王志芳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一个出类拔萃的教师群体诞生了,备受全市同仁瞩目。

创设“诗词校园”

营造诗香氛围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从课内到课外,从诗词教学到诗词活动,岚山一中多措并举开展诗教工作,发动学生人人参与,由兴趣到热爱到表达,使之从中得到成长提高。

1月11日,日照诗词学会领导专家一行人来校调研,通过听、看、查、议、评,给予学校高度肯定,认为岚山一中在诗词教学和营建诗词校园方面所开展的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领导专家们的肯定,极大激发了全体师生办好该项事业的信心和热情,提振精神,学校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深化诗词教育,广开诗词文化传播路径,努力把诗词校园打造得更加特色鲜明。

花朝节诗词朗诵活动、诗词书法大赛(硬笔、软笔)、“金话筒”比赛,诗朗诵比赛、课本剧展演、讲座、课题研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师和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

2017年5月,苏旬艳老师原创作品《少年中国梦》在日照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原创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在2023年岚山区教体系统庆元旦文体活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23年6月,学校承办岚山区首届“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诗会,16名参赛学生真情演绎屈原的《橘颂》《离骚》章节,夺得佳绩。

2024年3月,李宗美、季英霞等教师组建山海诗社,吸纳一期社员47人。从此,诗友们有了一个活动的基地,也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

2024年11月,举行诗词征文大赛活动,收到诗作200余首,47人获奖。这次诗词征文大赛活动,向多元化教学作了有益探索,让单调的课本学习生活演绎出青春的无限可能性。

……

学有所成,就会才华横溢。一首首诗作跃然纸上,诗歌不仅停留在嘴上,而是我手写我心,清晰可见。

这是诗词教学摆脱抽象说教的显著跨越,诗教工作化为有形的成果。学生诗作清新自然,好似溪水从心底汩汩流出,哗哗啦啦,清澈透明;教师诗作则荡气回肠,缠缠绕绕,奔泻而出。这无不展现了他们的诗词功夫,更传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之情。

闭门觅句非文法,热爱生活便有诗。诗歌须从现实生活里产生,春花秋月、夏耕冬藏、游山观水等生活激起的朵朵浪花,都可以变成笔下的诗花,这正契合了荷花定律,诗词知识需要厚积薄发,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满载诗词学问毕业离校,走进了心仪的大学。在高中母校所打下的国学底蕴和凝成的中华情结,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全媒体记者 王郡媛

通 讯 员 申作郁

来源:主流日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