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区一案例入选广东省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3 09:21 1

摘要:近日,广东省委改革办在经济、科技创新、农业农村、文化、社会、民生、生态、党的建设等领域遴选出65个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其中,《潮州潮安融合“宗祠文化+桑梓文化+家风文化”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入选文化领域典型案例。潮安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得益于其近年来在基层治理

潮安区一案例入选广东省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宗楷

近日,广东省委改革办在经济、科技创新、农业农村、文化、社会、民生、生态、党的建设等领域遴选出65个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其中,《潮州潮安融合“宗祠文化+桑梓文化+家风文化”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入选文化领域典型案例。潮安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得益于其近年来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潮安区不断加强基层治理的经验探索,通过以姓氏宗祠为载体,深挖“老”祠堂“新”内涵,凝聚桑梓情怀、培育文明乡风,充分发挥“乡情”在乡村治理中的特殊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形成基层治理化解纠纷的“潮安模式”,全力打造“潮人之治”创新样板、潮式治理新“枫”景。

搭载体赋新能

探索宗祠文化发展新方向

潮安区以党建为桥梁纽带,把宗祠作为工作阵地,凝聚起宗亲会、老人组等多方力量,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社会发动、群众参与”的治理体系。潮安区分批次修复抗日战争革命遗址枫溪镇李厝村箩铺公厅,红色革命遗址凤塘镇冯厝村敦仁公祠等宗祠,已成为各乡镇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讲堂。

潮安区投入1200万元专项启动资金,全面实施“百家修百厝(祠)”行动,以宗祠修缮带动周边环境整体提升。广泛发动社会人士、海外侨亲等社会力量捐资捐款,修复祖祠。已完成彩塘镇从熙公祠、古巷镇象埔寨松轩公祠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龙湖镇鹳巢李氏以38座宗祠为纽带成立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建立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陆续筹集资金用于修缮宗祠。枫溪镇长美乡重建邱氏家庙,并设立枫溪老年大学分教点,将学堂搬进祠堂。

潮安区还创新成立以宗祠为阵地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活用“潮州茶文化六步调解法”,邀请基层矛盾纠纷当事人到宗祠“茶聊话事”,实现在茶桌上化解矛盾,着力打造潮安特色调解品牌。

聚合力解民情

探索桑梓文化治理新模式

潮安区推广成立村级贤达理事会(决策咨询委员会),邀请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参与乡村治理,推进桑梓文化与人民调解等工作相结合,打造共同参与家乡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平台。如归湖镇金光村传承先祖南宋名臣王大宝的爱国爱民、刚正清廉的遗风遗训,由宗亲代表牵头组建,集合法律顾问、村干部、志愿者等为骨干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用“真性情”打好“感情牌”。

潮安区还以“侨”架“桥”,鼓励“侨村”加强与海外侨胞侨亲的密切联系,邀请侨亲回国“寻根”“探亲”,关心关注家乡发展建设。浮洋镇大吴村在侨领吴清亮先生的带动下,先后接收侨亲、企业家捐资捐款超1亿元,助力家乡“百千万工程”建设,大吴“会客厅”、大吴文化艺术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画出发展家乡的“同心圆”。

此外,潮安区发动青年俊杰、青年企业家助力支持“百千万工程”,年轻人带头开展房前屋后清脏治乱、四旁五边栽树植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强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推进“年轻人主事、老年人顾问”乡村治理主力更替,让“后生仔”成新力量。

兴文化育新风

探索家风文化传承新体系

潮安区试点推行“宗祠文化+文明实践”。该区把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文艺作品、文明实践等形式融入宗祠文化,将宗祠打造为基层善治阵地、文化集散阵地、新时代文明建设传播阵地,形成文明实践站点、廉洁文化馆等综合性乡风文明实践矩阵,推动传统宗祠变身“文化宗祠”。

另一方面,潮安区传承“孝善文化+家风家训”。该区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将历史建筑的楹联、碑刻、牌匾以及宗祠保存的族谱、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保护,从中挖掘一批宝贵的家风家训进行广泛宣传应用,向中小学生实行道德教育,引导乡村、学校、家庭、单位加强对个人品德、公民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重视和培养。

此外,潮安区还创新“志愿服务+文明乡风”。该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依托宗祠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使宗祠成为“乡村大舞台”。定期设计一批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文化活动,推出文明实践“潮说百千万”系列主题网络直播活动走进饶平

主播向网友介绍三饶镇道韵楼的历史文化。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园 摄

潮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丁玫)领略茶海风光,体验采茶制茶乐趣,了解生态茶园种植知识……4月2日,由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潮说百千万”系列主题网络直播活动走进饶平。在主播带领下,广大网友“云游”饶平县三饶镇、新塘镇、浮滨镇等地,沉浸式感受饶平茶叶生态农业魅力。

在新塘镇茶苗培育基地,基地负责人在主播的引导下,向网友们介绍新塘镇的茶苗产业发展情况。跟着主播镜头,广东省国家森林乡村—新塘镇顶厝村的风貌也呈现在网友眼前,顶厝村不仅享有“广东省国家森林乡村”“潮州市生态示范村”“潮州市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美誉,还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茶产业资源。该村依托百年古树资源,打造了古树生态公园,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能够与自然生态共处的环境。在三饶镇,经过修缮的道韵楼重焕新生,其独特的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主播的镜头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这座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饶平县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一张重要名片。

当天的活动,网络主播还带领网友打卡浮滨镇茶旅走廊、永成师傅万亩茶庄园、双髻娘山原始森林生态茶园、仙洲茶事茶饮空间等地,穿梭碧波荡漾的茶海,亲手采摘鲜嫩芽尖;观摩古法与现代交融的制茶技艺,细嗅氤氲茶香;了解生态茶园种植知识,解码千年茶脉里的点金智慧;徜徉茶旅交融的诗画廊道,见证“一叶富一方”的乡村振兴图景;探访新式茶饮的创意工坊,解锁单丛茶底的百变基因……

“通过直播活动,不仅让网友们知道、了解我们这个乡村,也提升顶了厝村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顶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卫民表示,他们将紧抓实施“百千万工程”有利契机,加大茶叶品牌的打造力度,开发更多与茶相关的旅游项目,增加茶产业附加值。活动“菜单”,通过群众“点单”、实践点“接单”,让文化“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潮商 归潮”共创未来暨“百会助百镇”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举行

潮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婕 翁烨凰)4月2日,“潮商 归潮”共创未来暨“百会助百镇”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举行,进一步凝聚潮商力量,深化“百会助百镇”行动成果,助力潮州“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为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举办积蓄强大力量。

会议通报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筹备进展情况和市工商联“百会助百镇”工作情况。据介绍,目前,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各建设项目按时间计划有序推进。自“百会助百镇”行动启动以来,市工商联组织49个商协会与全市46个镇(街)结对共建,谋划共建项目103个,拟投入资金7亿多元。

副市长周茹茵希望广大潮侨潮商把握历史机遇,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务实创新、苦练内功,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造活力;激扬壮志豪情,一如既往支持潮州建设和发展,瞄准潮州所需,引进先进技术、高端人才、优质项目;常怀家乡情怀,进一步深化“百会万企行动”,加强镇企共建,投身潮州现代化建设实践;坚持携手共进,增强“主人翁”意识,为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年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潮州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落实精准对接服务,全力解决大家在创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把国际潮团年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会议现场还作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为第二批“大招商”行动驻地联络点授牌、第二批招商顾问颁发聘书,表扬“百会助百镇、万企兴万村”行动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宣读潮商助力“百千万工程”倡议书,举行潮商助力“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

来源:科普圈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