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流量时代,不懂高铁媒体等于放弃半张中国市场门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3 09:19 1

摘要:当前中国市场竞争已进入存量时代。过去依靠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就能实现增长的逻辑正在失效,但看似饱和的市场下,仍藏着巨大潜力。

当前中国市场竞争已进入存量时代。过去依靠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就能实现增长的逻辑正在失效,但看似饱和的市场下,仍藏着巨大潜力。

数据显示,中国仍有近3亿人口生活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人均消费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而在一二线城市中,消费升级与圈层分化正催生新的需求。如何精准触达这些分散但庞大的市场?答案可能就藏在高铁这张覆盖全国的传播网络中。

存量时代下的中国市场

挑战机遇并存

今天的中国市场,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市场增长放缓,但人心需要锚点。当前经济进入“慢增长”阶段,各行业面临市场份额争夺的白热化局面。消费者花钱更谨慎,但并非完全不消费,而是更倾向于“精准消费”。同样买一瓶水,人们不再随便拿货架上的商品,而是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这时,品牌的“存在感”就变得至关重要,它像一个老朋友,在消费者犹豫时第一时间被想起

另一方面,消费新趋势,催生商业新生态。Z世代登场,其国潮消费、体验消费、即时满足等全新偏好,正在重塑消费规则;一二线城市中产人群消费升级,不止要买贵的,更要买“对的”;圈层分化催生“千人千面”市场,都市白领、小镇青年、新手爸妈、银发族等不同群体形成独特消费偏好。品牌想要抓住机会,既要提升价值感,更要读懂不同圈层的“消费密码”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下探空间”也早已不是秘密。从拼多多的崛起,到蜜雪冰城、华莱士等本土品牌的下沉神话,都印证了县域经济与小镇青年的消费能量。然而,消费者分散、媒介触点碎片化、传统广告覆盖效率低也成为突破下沉市场的难点,品牌需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深入这一广阔天地

重新评估高铁媒体

营销价值

面对中国市场的深刻变革,品牌们摩拳擦掌,试图抢占先机。在这场关乎未来格局的较量中,高铁媒体正以其独特优势,成为品牌深入拓展中国市场的利器。不懂高铁媒体,无疑等于主动放弃了半张通往中国市场纵深地带的门票。

01.存量时代的流量洼地

在线上获客成本突破千元的今天,高铁创造了独特的“强制触达”场景:乘客超长时间密闭空间停留,日均覆盖超千万高净值人群,形成天然的品牌注意力磁场。不同于碎片化的数字广告,高铁媒体通过“高铁1屏+灯箱矩阵+列车媒体”的组合拳,可实现从品牌认知到深度记忆的全链路渗透。

三得利在核心枢纽投放裸眼3D广告,配合站内的实时销售,曾实现销量持续增长。这种“看到-买到-记住”的闭环,是线上广告难以实现的。

02.下沉市场的黄金通道

高铁网络重构了中国商业地理,将“1-3-6小时”经济圈层层嵌套。当京沪高铁实现4小时跨区域流动,品牌也成功突破地域限制——这种“中心城市辐射+沿线城市渗透”的双向赋能,让品牌真正实现“用一张车票打开十个市场”的杠杆效应。

03.国家级战略背书

“十四五”规划提到,至2025年中国高铁里程将突破5万公里,预示着这个超级网络将持续释放势能。从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到中欧班列陆港联动,高铁媒体正在成为国家战略与商业机遇的共振点。

04.国际品牌的入华跳板

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看重品牌的社会价值和情感共鸣,这也是为什么国际品牌常面临“水土不服”的质疑。 高铁作为国家符号,天然承载着“速度、实力、创新”等中国叙事,国际品牌可借助高铁媒体嫁接本土文化、建立“中国式信任”,从而弱化外来者的标签。

针对性制定策略

深度打透中国市场

不同品牌因定位、客群及目标差异,在高铁媒体投放上也大有不同。只有针对性制定策略,才能将高铁营销势能转化为深度市场渗透力,真正打透中国市场。

例如,奢侈品、高端科技产品、国际品牌强调高端调性,投放目标主要为触达高净值人群,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因此在投放策略上可以聚焦京沪线、沪杭线、广深线等黄金商务线路,通过在进站、候车等点位的优质大屏高频露出,塑造品牌“稀缺感”与“身份象征”。

再比如,大众品牌在投放时更注重“高频触达+即时转化”,因此可以借助广州-成都、上海-合肥等返乡线路触达下沉市场借助北京-西安、杭州-黄山等旅游线路覆盖家庭客群,多层触达、一网打尽,通过场景化植入和促销信息露出,驱动消费者即时购买。

而对于重社交的新消费品牌、线上品牌而言,则可以在杭州东站、上海虹桥站、长沙南站、西安北站等地标媒体进行创意投放,通过打造网红打卡场景,撬动用户自发生产内容,从而实现社交裂变和年轻化破圈。


一千个品牌,就有一千种投放策略,你的品牌是什么?联系我们,定制你的高铁专属传播方案吧~

在这个“得场景者得人心”的时代,拒绝高铁媒体的品牌,本质是在放弃中国最具确定性的增长通道。毕竟,能同时触达北上广精英和县域新中产的大户外传播渠道,全中国独此一家。品牌只有充分认识到高铁媒体的价值,并巧妙运用其优势,才能在这场存量博弈中抢占先机。

永达传媒

在途场景传播领航者

户外传播的优质之选

高铁广告找永达

部分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疑虑请告知删除,谢谢!

联系电话:025-86922800

(工作日 9:00-17:00)

来源:永达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