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一个春雨纷纷、思念纷纷的时节,也是一个适合踏青赏春的最好时节。此时,不如放下繁忙的工作,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也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治愈和放松。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一个春雨纷纷、思念纷纷的时节,也是一个适合踏青赏春的最好时节。此时,不如放下繁忙的工作,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也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治愈和放松。
而在古代,诗人们也会用文字记录下清明节这天的回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诗里这场清明的相思雨下了千年,依然打湿我们无数人的眼眶。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正所谓,梨花风起正清明,晏殊笔下的梨花,替岁月记录下所有归期。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在陆游笔下,清明即是归期。即便旅途劳顿,生活疲惫,也别忘了在清明时节回家看看,因为你温暖的家人,还在静静等候着你归家。
一千多年前,同样是在清明节这天,唐朝诗人孟浩然受到友人邀请,前去对方家中小聚,共饮美酒。之后,孟浩然为了记录下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特意作诗一首。这首诗在我看来清新脱俗,妙不可言,让人沉醉,愿读过它的人健康常驻,永葆青春。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译文】
我终日高卧在山林,心里常怀着一丝惆怅,担心春天马上就离去。于是,我推开窗子,欣赏最后一抹春色,想把它珍藏在心间。
有一天,我收到山中道友的来信,他邀请我去他家赴宴。房里炼丹炉刚点上火,屋外桃花正灼灼盛放。如果饮尽美酒可永葆青春,那我一定与流霞般的美景一醉方休!
40岁时,孟浩然应进士举未中,后来又因一句“不才明主弃”得罪了皇帝。虽然仕途上遭受很多挫折,但孟浩然的心态仍保持乐观。他也许早就明白,当官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回到故乡襄阳开始了漫长的隐居生活,与山水相伴,写下众多备受世人喜爱的诗篇。
李白曾在《赠孟浩然》一诗中写道“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以表达自己对孟浩然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然而事实上,孟浩然隐居的那段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潇洒闲适,因为在这首《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中,孟浩然用“林卧愁春尽”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愁绪。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人间四月,占尽春光。但此时的孟浩然却在想,春天虽美,但芳华总有消逝的那一天,于是他推开窗户,尽情欣赏残余的春光。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原本心里还在发愁,没想到诗人突然笔锋一转,写下清明这天梅道士邀请他前去宴饮,继而他便以隐士身份在梅道士山房与友人相聚。其中,“忽逢”和“邀入”两词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所以说,这两句的存在,让诗歌的情感峰回路转,由愁转喜,读来也韵味十足。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的诗歌素来以清新淡泊、超尘脱俗的特点深受世人的喜爱,这句诗也不例外。诗中的“金灶”、“仙桃”、“流霞”等词语,描述了道士山房中超尘脱俗的景物,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向道之意,同时,“仙桃”暗寓祈求长生之意,“流霞”为仙酒的名字,饮下可让人青春永驻。
最后两联中,诗人对友人说:“如果饮了这酒你可以青春永驻,那么大醉一场又有何妨?”表面上是在劝友人共饮美酒,实际上是在祝愿友人青春永驻。可见孟浩然性情豪爽,是一位幽默可爱、值得深交的朋友。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用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诗中不仅有惜春的惆怅,也有清明共饮的欢愉。你可以觉得,这是一首读起来仙气十足的诗,虽然好像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点遥远,但它却告诉我们,在这并不悠长的春日里,与其坐等光阴流逝,不如邀上好友共醉于桃花之下,忘却岁月流转,忘却心中烦忧。
来源:江忆北North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