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北京世锦赛5000米决赛,最为人乐道的是莫法拉在比赛中途径直跑到最外道补给点取水,最终依然拿到冠军的经历——场地长距离径赛尽管会设置补水点,但基本上选手们都是直接跑完全程,压根不会有中途补给的行为。
“比赛中途跑出去取水依然夺冠”的经历非常传奇,但也不要过于神话。
2015年北京世锦赛5000米决赛,最为人乐道的是莫法拉在比赛中途径直跑到最外道补给点取水,最终依然拿到冠军的经历——场地长距离径赛尽管会设置补水点,但基本上选手们都是直接跑完全程,压根不会有中途补给的行为。
径赛的速度很快、又需要考虑到卡位,离开内道降速拿补水再返回比赛,实在不合理——所以莫法拉的行为才出乎所有人意料。
但罕见之外,如果结合当时实际比赛来看,莫法拉这一行为也不必太过于神化。
详细复盘一下当年的比赛——
世锦赛5000米分预赛和决赛,预赛8月26日,决赛8月29日,都在夜间进行。
那两天北京比赛时间的气温在25℃左右,湿度分别是54%和62%,对长跑来说体感温度依然偏高。
预赛分两组,两组的前5名外加额外成绩最快的5人、合计15人会进入决赛。
第一组跑得很“贼”,大家都压着速度,最后才分出名次,前七名全是13分45秒开头。第一名13分45秒整,第七名13分45秒82——正是当时24岁的大迫杰。竞争惨烈但成绩平平,也导致除前五名外,第一组再无最快者入围决赛。
第二组除了莫法拉,还有他的亲密战友盖伦·鲁普(Galen Rupp)、后来创造过半马世界纪录,当时只有18岁的约米夫·科杰查(Yomif Kejelcha)、穆罕默德·艾哈迈德(Mohammed Ahmed)等。中国选手多布杰也在这组,最终14分07秒35,小组第18名无缘决赛。
相比第一组瞄着名次去跑,第二组就快很多。最终约米夫·科杰查小组第一,莫法拉小组第二。前十名也全部跻身决赛。
回到29日的决赛。
比赛开始后,15位选手慢悠悠的出发了……经历温度偏高的预赛,大家都非常有默契的保留体力,所以起跑后的数百米,领先者是极不情愿的领跑,跟跑者同样是收着速度、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在前面了。
经验老到的莫法拉慢悠悠跟在最后面,前面200米就落后领跑者超过了20米,就像个局外人一样静观局势,待天下有变图取金牌,成霸业,兴汉室(啊不是)……
即便非跑步爱好者,也能明显看出选手们的留力,步频步频都不在正常频道,更像是赛前热身,实在实在太慢了……整场比赛节奏早早定调,都想用一场持久鏖战进入最后几圈,而后冲刺决定名次。
这个慢节奏对莫法拉而言是好事,一周前他刚刚以27分01秒13蝉联了世锦赛万米金牌,状态多少还是会有影响。
比赛第三圈,也就是1200米时,依然处于末尾的莫法拉做出了那个惊人之举,他径直跑向处于第九道的补水点,拿了水杯喝水+淋水降温。同样处于最后几名的约米夫·科杰查非常不可置信的扭头看了眼莫法拉。记得当时国内解说还来了句,莫法拉这是下场退赛了?
补水后的莫法拉大步追上队伍,依然不紧不慢的跟在末尾。
这里要多提一句,径赛长跑的补水点一般会直接放在赛道中央的第四道,比赛规模小,选手如要拿水,就不需要偏离原本赛道太多。但5000米这场的补水点可能还没准备好,那会摆在最外面的第九道。
这样莫法拉要取水,就不得不直接转弯径直跑出去,多跑段距离才拿到水,所以也直接跑出了转播画面。
之后比赛徐徐进行,2000米时领先选手用了5分58秒68,依然毫无提速的迹象。莫法拉落后2秒21。
再过了一圈,莫法拉如同睡醒,忽然加速冲到了前几位。他不时瞄了几眼身边的盖伦·鲁普,两人同属Nike的俄勒冈计划,师从艾柏特·萨拉札,一起训练一起生活,是最熟悉不过的队友,也一直同场竞技。当然几年后萨拉札曝出兴奋剂丑闻被禁赛,雄心勃勃的俄勒冈计划也终止退出了舞台。
3000米用时8分47秒29,2分56的平均配速,注定这场成绩不可能亮眼,选手都很清楚最终会是冲刺赛。这时莫法拉开始启动,跑到了最前面。因为前面都收着力,直到4000米所有选手间差距保持在10米左右胶着。
最后几圈,肯尼亚的恩迪库·凯莱布(Caleb Ndiku)率先发力,莫法拉维持着第二,贴着第二道跑,可攻可守,他最适合也最擅长的位置。
最后的600米,压了一整场速度的选手们终于开始释放能量。接下来的终极对决,恩迪库试图保住领先,莫法拉大步流星追赶,身后年轻的科杰查短暂超过队友哈格斯·格布里维特又被反超。
进入直道100米,莫法拉时刻虽迟但到,能量满满,还剩70米的时候莫法拉完成对恩迪库的超越,并且不断扩大优势。
最终13分50秒38,世锦赛5000米三连冠的神迹达成,也包揽了单届世锦赛10000米和5000米的金牌。
成就是伟大的,但这个成绩并不亮眼,甚至有些糟糕。几乎大半场慢速队列,注定成绩不会出彩,大赛无名局嘛。
事实上,如果把前后几届世锦赛拿出来对比,2015年决赛的成绩,在2011、13、17、19这几届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足以说明是多么不舍得先亮出实力,全准备着最后冲刺发力。
这也为莫法拉不按常理的喝水提供了前提。
好在最后冲刺还算得上精彩,整场都完美符合莫法拉最擅长也最得心应手的战术。最后两个200米,他分别用时26秒08和26秒59,最后的100米大约用了11秒35,足以拉爆对手坐拥冠军。
2015年北京世锦赛时莫法拉已经32岁,5000米和10000米的奥运会+世锦赛金牌全都有,当时的长距离径赛世界第一人,主要对手都清楚他的比赛策略,不过办法不多。一旦遇到不适合在爆缸边缘高速巡航、需要最后冲刺决定的比赛,想赢他就很难了。
所以结合整场比赛,莫法拉在1200米处的中途喝水+淋水降温,基本上没有对比赛造成什么影响——当时他浪费的只不过几秒、外加稍微加速大步返回队尾的体力。
大半场比赛龟速的节奏,更让这个行为的损失可忽略不计。
反而莫法拉的淋水降温加上对自己的刺激,可能有正向的激发状态效果。
北京世锦赛后第二年,又年长一岁的莫法拉在里约奥运会再次包揽5000米10000米——其实那届奥运万米,莫法拉的遭遇要比这次中途取水更神奇。
比赛进行到3000米时他被盖伦·鲁普踩到脚跟,直接摔倒,还差点被后面的选手钉鞋踩头。径赛有碰撞或险些摔倒都很正常,盖伦·鲁普也是无意,前面提到过两人的关系(有些自媒体说两人是打配合失误,就太扯淡了……这是奥运会,作为对手代表各自国家出战,怎么可能有配合)。
好在莫法拉没有受伤,很快起身继续比赛。他同样在最后几圈加速,只剩400米时一度又被肯尼亚人反超,但进入最终直道100米,那个熟悉的冲刺超人又神奇现身。
——就竞技层面的难度和传奇性来说,可能摔倒后继续比赛然后冲刺夺冠,比取水这次还更高一些。
来源:运动分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