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朋友圈被深圳20岁自闭症男孩小岱刷了屏。视频里他抱着吉他轻声哼唱的模样,像春日暖阳洒进千万人的手机里。可就在全网热议他“撕漫男”般清俊的脸庞时,他的母亲却在采访里轻声说:“有人说我儿子眼神总躲着人,鼻子生得奇怪。”
最近朋友圈被深圳20岁自闭症男孩小岱刷了屏。视频里他抱着吉他轻声哼唱的模样,像春日暖阳洒进千万人的手机里。可就在全网热议他“撕漫男”般清俊的脸庞时,他的母亲却在采访里轻声说:“有人说我儿子眼神总躲着人,鼻子生得奇怪。”
这个普通家庭正经历着魔幻现实:有人拿着明星照片逐帧对比他的五官,有人笃定“早晚要直播带货”,评论区还飘着“自闭症哪有这么开朗”的质疑。而那位站在舆论漩涡中央的母亲,始终像护崽的母狮般温柔又坚定——关掉所有变现通道,公开二十年康复经验,反复恳请大家看看那些"缩在阴影里的孩子”。
翻着满屏“像王一博”“赶紧开美颜直播”的留言,让我感到有点不自在。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变成了对颜值经济的野蛮消费?当全网把自闭症少年当娱乐谈资时,可曾想过这样的“流量狂欢”,正在把多少同样挣扎的家庭推进更绝望的深渊?
那些质疑小岱“不像自闭症”的声音,像面照妖镜映出社会的认知裂痕。总有人觉得轮椅就该配破衣烂衫,抑郁症必须披头散发,这些先入为主的标签,正在织就新的歧视之网。数据显示全国超千万自闭症群体里,七成至今走不出家门。可当真有人活出阳光模样,看客们反倒骂起“人设造假”,这种荒唐的质疑,不正是我们自己砌起来的高墙吗?
更让人齿冷的是某些人赤裸裸的算计。二十年含辛茹苦的养育故事,在某些人眼里只剩“流量能卖多少钱”的生意经。他们像闻到血腥的鲨鱼围着这个家庭打转,盘算着什么时候能把少年架上直播台,掂量着“特殊网红”能割几茬韭菜。这种把人间疾苦当消遣的闹剧,何尝不是在弱势群体伤口上撒盐?
但小岱妈妈那句“家里不差他挣钱”,像记重锤砸醒了所有人。在这个直播带货比吃饭还勤的年代,有人宁愿推开金山银山,也要守住孩子眼里最后那抹澄澈。她打开二十年经验库分享康复资源的模样,让我想起沙漠里坚持播撒绿洲的旅人——自己还在烈日下跋涉,却不忘给后来者留片阴凉。
小岱的故事不该是“帅版自闭少年”的猎奇展览,而该成为照进千万特殊家庭生存现状的探照灯。当我们摘下“他们应该怎样”的有色眼镜,停止用娱乐滤镜美化真实困境,或许才能听懂小岱妈妈那句朴素的愿望:“让孩子有底气活在阳光下。”
此刻不妨扪心自问:当下次再遇见"特殊网红",我们要做举着手机围观的看客,还是成为推动改变的行动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态度。
来源:墨笔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