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如今,人类抗击艾滋病已从“活下去”迈步到“活得好”,然而,在抗病毒治疗显著延长感染者寿命的同时,心血管疾病等“共病”也正在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的新挑战。近年来,国家推广
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如今,人类抗击艾滋病已从“活下去”迈步到“活得好”,然而,在抗病毒治疗显著延长感染者寿命的同时,心血管疾病等“共病”也正在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的新挑战。近年来,国家推广“HIV个案管理模式”,意在通过专业人士全程追踪感染者,覆盖检测建档、治疗指导、心理调适等环节,为患者提供持续性服务。
HIV感染者的健康隐患与非艾滋病定义性疾病(指发生在HIV感染者身上,但不是由于艾滋病病毒直接导致的疾病,如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英文缩写为NAD)发生风险的逐步上升密切相关。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护师、艾滋病专科护士宋晓璟介绍,“十年前,HIV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病毒载量,延长感染者生命。现在,长期治疗的感染者心血管等共病问题更加显著,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另有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为主要的NAD,且是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
面对复杂的共病问题,我国许多医院在探索个案管理模式,个案管理师在其中承担着“中枢”角色。“我们就像是感染者和临床医生中间的桥梁,在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风险迹象后,会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并协助制定监测计划和干预方案。”宋晓璟称。以血脂管理为例,个案管理师会综合筛查感染者的健康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用药史、遗传家族史以及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评估其心血管风险,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等层级。在此基础上,协调感染、内分泌、心内等多学科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和随访计划。
个案管理在我国HIV治疗领域的历史并不长,2013年才在北京等5个地区进行试点。2020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成立艾滋病护理与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推动了这一模式的实践,但推广过程并不容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WHO合作中心办公室主任、北京红丝带之家秘书长韩晶表示:“推广这一模式比较大的挑战在于基层艾滋病专科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往往有限,医护人员对脂代谢异常等共病的关注还不够高,导致感染者缺乏及时干预,更易出现心血管损害甚至严重不良事件。”
专家认为,HIV个案管理模式的成熟不仅需要克服技术上的难点,更要协调不同学科、地区和组织之间的理念与意识,一份权威科学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共识,是实现规范化个案管理的前置条件。未来,AI、大数据等技术在HIV个案管理中的应用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有望帮助个案管理师高效、科学地防治艾滋病。
记者:汪丹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