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好东西》:不再评判 关照需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02 23:53 3

摘要:单亲妈妈王铁梅,作为一名调查记者,失业半年后,来到了一家新媒体公司,开始做公众号的主编。且公司的老板还是她在报社时的实习生。

“如果让你开心,那就是好东西”。

两个小时的电影,讲述了两个女性的交集:

单亲妈妈王铁梅,作为一名调查记者,失业半年后,来到了一家新媒体公司,开始做公众号的主编。且公司的老板还是她在报社时的实习生。

在生活上,她从楼层搬到了上海的老破小,电影的第一幕便是搬家的场景,这是与邻居小叶的第一次见面。

两个人的进一步交流是,小叶回家的路上,后面跟了一个男生,她很害怕。王铁梅骑着平衡车与小叶并排,并跟着男生,反击他的尾随。

镜头真的非常有冲击感,这种反抗其实渗透在王铁梅生活的方方面面。

女儿王茉莉,不喜欢自家母亲频繁找老师和同学的家长,反驳不合理的诉求,所以把遇到的困难和不适放在了心底。而这些隐秘的情绪,被邻居小叶感知到了。

伴随着茉莉在学校乐队,只能作为一个观众鼓掌,到渴望站上舞台,拥有自己的特长,铁梅开始给女儿找鼓手老师。

作为“无条件投降”乐队主唱的小叶,与这家人的关系越发亲密,而其同事小马对铁梅的喜欢,也促使其成为茉莉的鼓手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前夫的参与,小叶与眼科医生小胡的不正常恋爱,一起成就了女性互助、对女性主义实践的自嘲与反讽,以及生活期待与狼狈现实的影像表达。

豆瓣评分9.1 票房破3亿

01 桎梏的墙:不在实践,而在观念本身

一如很多影评对《好东西》的评价,表达很轻盈,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

那份淡淡的困惑与深深的体察,丰富了这部电影的层次感,也让我的复杂情绪不断上涌。

茉莉问,“女孩应该怎么打鼓?”那一刻,我有点想哭。小马不知如何回应、下意识回头看小叶的眼神,以及小叶感知到了示意,并顺势回应,“你怎么打,女孩就怎么打”。

这段对话如此自然,自然到让我们忘记了“女性是第二性”的观念存在,而仅仅记得:

我是一个女孩,我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可以出自我个人的意愿和需要。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归结到女性群体这个宏大叙事上。

正如网友所评价的,“不对立,不批判,不斗争,不自怜”。在这部影片中,有非常多“关于女性、却不止于女性”处境的描述,都传达着这样的态度。

这其中用了一个独特视角,来自九岁女孩王茉莉的声音:

当同学张家新自言自语说,我应该原谅你,你好可怜,因为你有一个那样“不合格”的妈妈。茉莉的反抗那么有力量,她说,你好可笑。

这种描述像极了性别议题,用自己的价值来评判他人的处境。你觉得婚姻是好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走入婚姻这个基准来实践自己的生活。一旦有人反对,你就会用各种的案例来阐释对方的可怜之处,然后自以为逻辑自洽地说原来如此,我应该原谅你的选择。

可为什么别人的选择,需要对你来阐释呢?一如茉莉所表达的,可笑。

在饭桌上,小叶描述自己的母亲,嫌弃自己月经期流血,会把沙发弄脏,于是选择吃药、避免月经,导致了现在的月经紊乱。茉莉说,“可是这世界上有一半人都会流血”。

一个本不应该被忽略的客观现实,却因为价值评判,而导致了现实的偏差。这中间掺杂了爱与渴望被爱的期待,容放了亲人不同观念对生活需要的捆绑。

一如小叶无法理解小马可以五年不联系自己的父亲,茉莉也无法理解小叶为何可以倒贴胡医生。

在爱与被爱的选项当中,有人选择了逃离、避免纠缠的痛苦,有人选择了抓住、缠绕,麻木早已无处安放的灵魂。

铁梅选择了前者,所以她不敢接受小马一起去电影院的邀请,直言“我们不是可以一起去电影院的关系”。她对前夫的复合言论不感兴趣,对小马的帮忙做点什么的行为也无感,“我要男人,又不是来修理家电的”。

她的这种清醒,在前夫看来,是没有心的,那人对她只是工具。小马也曾拉黑放弃,但他最终仍选择顺从自己的心,他说,当一个工具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

而这正是影名,“如果让你开心,那就是好东西”。当我们不再做价值评判,挣脱观念的桎梏,在顺从需要中发现答案,会收获自在的生命体验。

02 女性的互助,来源于共同愿景

对于性别议题的困扰,不在于女权主义到底是什么,也不在于女性群体的态度,而在于这种压力传导到两性关系的处理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正是这种认知的偏差,导致了这个话题的敏感。

前夫对女儿说,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像你妈妈那样,不在乎一个人没有车、没有房、没有自己的事业。

当他提及上野千鹤子的书,用“生而为男是原罪”在于享受了性别红利的观点,用宏大的结构性问题来试图说明,自己已经意识到不该对“吃软饭”感到羞愧,拥有了先进的性别意识。

这种自带嘲讽与过激的反应,像极了当下女性主义实践的荒诞。前夫哥不是有了先进的性别意识,而是他意识到,只有这种先进的性别意识,才能够容纳自由散漫的他。

一如公司同事对于铁梅的反馈,“你以为你在解放女性,但别人并不领情”。因为观念看似虚无缥缈,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对于关系的处理。

当网络情绪不再受限于关系的理智约束,那些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对于他人实践的价值评判,便如一把把刀刺入执旗者的身上。

那些刺向女性最锋利的刀,往往来自于女性; 这才是性别议题中最可笑也最可悲的事情。

当铁梅关于单亲妈妈的文章火了,舆论的声音也向她涌来。那种被打击、梦碎的声音,困扰着铁梅。

原来她所自傲的生活平静之下,是巨大的裂痕:女儿的高度近视,她一点都没有察觉到,还是小叶帮她发现的;她所坚信的新闻理想,在他人看来,只是loser的修饰;她所信任的公正,坚持的反抗,不经意间让女儿敏感又自卑。

当这种羞愧向她涌来之际,小叶支撑了她,为什么人生就一定要事事都做好呢?

当铁梅说,我以为你会回答我,你做得已经很好了。那一刻,我感知到了话语的微妙之处。

“因为我是女人,我是妈妈,我必须要做好。”但小叶说,你是一个人呀,会脆弱。既然无法自洽,那我们不要玩他们的游戏了。

铁梅说你可以,我不行的。小叶把铁梅曾给她的力量回应了她,“我们会陪着你的”。

我想铁梅那句“你可以,我不行”的描述里,或许有处境的差异。小叶未婚未育,她可以选择不再成为母亲,可以用年轻的主张不再进入女性人群体的叙事,叛逃这一游戏规则。

可铁梅对于自己的生命历程并没有那么大的自信,一句“我们会陪你的”是女性互助的力量,也是对处境差异的批驳。

尽管我们有不同的背景、经历,但因为同样的期待与渴望,能够让我们汇聚在一起,彼此支撑,共渡困苦。一如许多影评描述《好东西》,在讲述三个女人的故事。王铁梅与小叶正在直面女人的处境,茉莉已经感知到,但她可以选择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再进入到这个语境。

演唱会的公开表演,茉莉不敢上台,她的理由是,“你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妈妈了,他们还是会骂你。”小叶安慰说,她是你一个人的妈妈,不是所有人的妈妈,只要你觉得她好,她就是一个好妈妈。

不要被差评打倒。王茉莉最终选择站上舞台,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她战胜那些观念,也开始学会顺从自己的本心。

因此,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时,王茉莉说,聚光灯下的体验很好,但做观众也挺好的。

在影片的最后,王茉莉向铁梅复述了她报道中的一句话,“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坚强,所以才可以直面悲剧”。

我很喜欢这句话,一如这部《好东西》:即使性别议题、女性主义实践如此敏感而尖锐,甚至在某些时刻会给我们带来困难和茫然,但先一步或者后一步直面悲剧并没有什么不同,只在于你想或者不想。

影片给出的解法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顺从你的本心。

无论你做怎样的选择,要突破怎样的观念,只要你觉得舒服,符合你的需要,不影响正常生活秩序,就挺好。

来源:化橙Cen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