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小,我们就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可是为什么我们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好像老师并没有告诉过我们,今天就用《史记》来考考古,看看“炎黄子孙”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从小,我们就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可是为什么我们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好像老师并没有告诉过我们,今天就用《史记》来考考古,看看“炎黄子孙”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一、黄帝
黄帝
《史记》开篇就是《五帝本纪》,不过这五帝里并没有炎帝,只有黄帝。《史记》记载,炎帝也就是神农氏,是在黄帝之前统治中原部落的首领。不过黄帝崛起的时候,炎帝已经衰落了,诸侯互相征伐也管不了。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后来又打败了蚩尤,统一了中原。
所以《五帝本纪》就从黄帝开始。黄帝的妻子叫嫘祖,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他们的后代都拥有了天下,也就是成为霸主。
黄帝死后,颛顼继位。
二、颛顼
颛顼是《五帝本纪》之二。本名高阳。是黄帝儿子昌意的儿子,也就是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黄帝——昌意——颛顼。
颛顼去世后,喾继位。
三、喾
喾是《五帝本纪》之三,本名高辛。是黄帝的曾孙,是玄嚣的孙子。
黄帝——玄嚣——蟜极——喾。
喾去世后,尧即位。
四、尧
尧是《五帝本纪》之四,本名放勋。尧是喾的儿子。本来喾去世时是立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挚来继承君位的,不过挚做得不好,于是就让弟弟尧来做了。
黄帝——玄嚣——蟜极——喾——尧
尧去世后,舜即位。
五、舜
舜是《五帝本纪》之五,本名重华。他离黄帝有点远,过了八代,不过也能追溯得到。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五帝本纪》和黄帝的关系就到这里,我们再看看其他君主和黄帝能不能联系上。
六、禹
大禹
从禹开始,中国社会就从禅让制进入到了世袭制。所以只要看一个朝代的第一个君主就好了。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这个辈分有点高。连舜都要管他叫一声“高祖”。禹建立了夏王朝,他的儿子启则继承了王位,一共十八位君主。
黄帝——昌意——颛顼——鲧——禹。
七、汤
商汤
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商王朝。商的祖先是契,契是帝喾的儿子。《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契以后,历经十三代,传位汤。
黄帝——玄嚣——蟜极——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汤(本名天乙)
八、姬发
姬发
武王姬发,是周朝的创立者,他推翻了纣王的商王朝。周朝的祖先是后稷(也叫“弃”),同样是帝喾的儿子。《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黄帝——玄嚣——蟜极——喾——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姬昌——姬发
九、秦始皇
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秦王朝。秦国本身也是从给周王室放马一点点发展起来的。秦国的祖先也是颛顼。《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苗裔就是后代、后裔的意思。可见秦国是颛顼的后裔,也即黄帝的后裔,只是世系不可考。
大业生大费,大费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嬴姓。大费生大廉,大廉的玄孙叫中衍,传说他是鸟身人言。中衍的玄孙叫中潏,他生了蜚廉,蜚廉生了恶来,蜚廉善走,恶来有力,他们都侍奉纣王。恶来的后代非子,靠给周孝王养马被封在秦邑。这就是秦国的始祖。从非子开始,秦国慢慢强大,直到后来秦始皇横扫六国,建立秦帝国。
黄帝——昌意——颛顼……女修(女)——大业——大费——大廉……中衍……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秦始皇
十、其他主要王朝
汉朝:刘邦,刘姓始祖是晋国大臣士会,根据《汉书》记载,刘姓是尧帝后裔。自然也是黄帝后裔。
隋朝:杨坚,弘农杨氏,可追溯至晋国公族羊舌氏。晋国是姬发后代,自然也是黄帝后裔。
唐朝:李渊,陇西李氏,可追溯到老子李耳。李氏祖先可追溯到尧帝时期的皋陶。据说皋陶是赢姓,那么就可追溯到秦国的祖先。当然,这里其实有个悖论:从秦国那里看到大费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才被赐赢姓,而尧帝是比大禹早的。不过不管怎样,大家都希望自己有个荣耀的祖先。
宋朝:赵匡胤,据说是战国时的赵国国君后裔。赵国也是嬴姓,和秦国同姓。
来源:隋的梦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