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仅剩二十天,是考前的关键调整期,考生可以从复习策略、生活作息、心态调整和饮食健康等方面做好准备。
高考仅剩二十天,是考前的关键调整期,考生可以从复习策略、生活作息、心态调整和饮食健康等方面做好准备。
复习策略
研读备考题目,尤其是错题
- 学会筛选题目,不同知识层面的同学应根据每个学科的现状确定复习重点,原则上抓住基础题,有针对性地练习。
- 将过去做错的题整理分析,明确错误原因,如概念不清、基础不扎实、审题马虎、计算出错、时间把握不好或心理状态不佳等,避免在高考中重犯同样的错误。
-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除学科尖子外,大多数同学应把精力放在中档和低档的基础题上,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
调整复习计划,回归基础提高能力
- 调整复习计划,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所犯的错误;能力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考得分能力。
- 找对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并针对弱项进行复习,不能以题海战术代替复习。
- 在考前一周,看看考试说明和教材,适当做题,整理错误。同时,仔细分析各科学习水平,寻找最有可能提高分数的学科多下功夫。
定期做模拟题
- 这段时间不能停止做题,特别是定期做一套完整的模拟题,保持做题的手感和状态。做模拟题的最佳频率是一周一套,到高考前可做 4 套。
- 在做模拟题时,按照高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适应高考节奏。
生活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
- 避免考前熬夜,熬夜会打乱生物钟,破坏睡眠节律,导致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进而影响身体状态和考试发挥。
- 限制午睡时间,以不超过 30 分钟为宜,过长的午睡会影响夜间休息,扰乱生物钟。
- 遵循一些助眠小技巧,如避免下午 2 点后摄入容易引起兴奋的食物(咖啡、浓茶等);避免把问题带到床上思考,可通过睡前冥想来调节身心状态;入睡困难时,想象美好场景放松身心;避免强迫自己入睡;避免频繁看时间;避免刷手机等。
适量运动
在早晨和傍晚气温较凉爽时,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等,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心态调整
正确认知考试
要认识到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减少自身的焦虑。家长也应建立对高考的正确认知,避免向孩子传递过多的焦虑感。
接纳与引导
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表达焦虑时,认可并理解他们的感受,设身处地与孩子共情。同时,引导孩子缓解焦虑,帮助孩子建立从生活各个方面获得快乐的能力,找找焦虑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和需求,让孩子知道父母会陪伴他们度过困难。
考生自我调节
- 停下来休息,出去散散心、做做运动,从事一些小兴趣、小爱好或社会活动,愉悦身心。
- 运用自然放松法,如深呼吸(缓慢吸气、停住几秒、再吐气,反复几次)和全身肌肉放松法(闭上眼睛,感受身体各部位放松的感觉,配上舒缓的轻音乐)。
- 采用心理暗示法,在家中大声说出积极的话语,如“我这次一定能考好!”“我很棒!”,并尽量回想自己成功的经历,建立积极心态。
- 通过情绪宣泄法,与亲朋好友聊天、写日记等,调整内心状态。
饮食健康
遵循基本原则
- 饮食要安全、卫生、稳妥,在考试前形成一定的饮食规律,并延续到高考结束,避免突然改变饮食习惯。
- 每餐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有主食、蔬菜,并搭配适量鱼禽肉蛋。可依据平时食量适当调整。
- 选择颜色鲜艳的水果,适当吃粗粮,如小米、玉米、燕麦等,但注意不可过量。
- 把食量固定在合适范围,整体上不建议全天摄入的总能量太高。
注意加餐与提神食物
- 加餐时尽量避免摄入大量糖分高的食物,可选择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
- 平时没有喝咖啡、茶习惯的考生,别刻意喝咖啡、茶提神,以免心慌、更紧张、影响睡眠等。
避免生冷食物
少吃生冷、冰镇食物,防止胃肠不适。烹饪时把食物彻底煮熟,防止不洁食物导致肠胃炎。水果可消暑解渴,但不可过量,更不能用水果替代主食。
选择助眠食物
注意不要过饱,睡前也不要吃太多食物。一些含有色氨酸的食物,如粗粮、新鲜蔬菜、牛奶和高脂肪鱼等,有助于改善睡眠。
适当饮水
天气闷热容易出汗,考生要定时定量饮水,防止中暑,不要因担心考试排尿而不敢喝水。
学子们!
努力!加油!金榜提名!
来源:静宸教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