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海南省文昌市坚持把农村党员作为党员教育培训重点,在阵地建设、师资储备、教学内容上聚力用劲,持续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坚强组织保障。
近年来,海南省文昌市坚持把农村党员作为党员教育培训重点,在阵地建设、师资储备、教学内容上聚力用劲,持续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坚强组织保障。
围绕阵地建设
延伸培训“广度”
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农村党员教育重要内容,用好用活“三个阵地”,确保农村党员教育精准化、全覆盖、有实效。一是用好党校“集中学”。建成市委党校新校区,开通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市委党校“主阵地”作用,开展“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2024年以来集中培训农村党员2800多人次。二是用活教育基地“现场学”。构建“红蓝绿”矩阵体系,打造张云逸纪念馆、文昌党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航天科普中心、冯家湾水产养殖基地等航天、深海“蓝色”教育基地,重兴斑斓农庄、会文凤会村等美丽乡村“绿色”教育基地,组织农村党员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研学活动,让农村党员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三是用好网络阵地“云端学”。开通“全市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组织1700多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在线学习。依托“复兴壹号”智慧党建平台,打造特色学习板块,各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工作发布学习任务,跟踪学习进度。截至目前,已有1081个党组织2.6万余名党员线上注册使用,累计发布组织生活记录2.3万条。
围绕师资储备
拓展培训“深度”
抓实抓细党员教育师资库“选、管、用”关键环节,推进党员教育师资库建设。一是分领域“选”。聚焦政治理论、工作实务、典型事迹等3大领域,邀请机关党政领导、基层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人物、业务骨干及实用技术人才等56人担任教育讲师,组建起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多元化师资队伍。二是高标准“育”。分批选派讲师团成员到省委党校培训,已培训师资100余人次。组织市委党校资深教师与讲师团“结对帮带”,针对农村党员教育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专项指导,提升实操能力。开展讲师团成员赛课大比武和“说课”能力提升教研活动,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规范化“管”。组织讲师团成员到17个镇开展专题授课,并向学员发放教学满意度测评表,对讲师授课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市委党校、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每年年底对讲师参与相关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围绕教学内容
提升培训“精度”
聚焦农村党员所想所需所盼,突出“党味”“农味”“情味”,让农村党员能够坐下来听、围起来谈、走出去干,推动培训质效提升。一是以“党味”铸魂。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各环节,结合“第一议题”“每月一学”等制度,组织农村党员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农村党员理论素养。二是以“农味”提能。聚焦农村党员重点关注的种养实用技术等内容,组织党员技术骨干、致富能手等把培训课堂设在产业基地、种养殖现场,现场分享生产经营经验技巧、传授种养殖经验,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双学历”教育工程,打造特色课堂。联合海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种植技术、畜牧生产技术中职班,“对症下药”设置专业课程,实现农村党员业务能力大提升。三是以“情味”聚力。以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班和村“两委”干部培训班为契机,设置集中交流研讨环节,用“拉家常”方式交流经验,鼓励党员干部结合村情提建议、谋对策,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鼓励农村党员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志愿服务活动,主动认领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积极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担当作为,切实把培训成果转化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