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名家袁道厚:诗书画印铸就的“厚道人生”(智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20:15 1

摘要:1944年12月,袁道厚生于浙江桐乡(一说德清乾元,长于桐乡洲泉),祖籍湖南澧县,自号“厚道人”“戴百宜”,斋名“闻梅楼”“花果山主人”等。他的人生轨迹始于医学——16岁考入洲泉卫生所,从事全科医生工作25年。然而,血脉中流淌的艺术基因始终涌动:幼年“涂鸦刻石

西泠印社名家袁道厚:诗书画印铸就的“厚道人生”

智明

从医者到艺术家:跨越人生的文化觉醒

1944年12月,袁道厚生于浙江桐乡(一说德清乾元,长于桐乡洲泉),祖籍湖南澧县,自号“厚道人”“戴百宜”,斋名“闻梅楼”“花果山主人”等。他的人生轨迹始于医学——16岁考入洲泉卫生所,从事全科医生工作25年。然而,血脉中流淌的艺术基因始终涌动:幼年“涂鸦刻石”的爱好,在乡贤郑彬的启蒙下初露锋芒,后得陆维钊、叶一苇等名师指点,最终拜入江南宿儒谭建丞门下,系统研习诗、书、画、印,完成从医者到艺术家的蜕变。这段经历赋予其艺术以独特的生命感知力,正如其印语“医者仁心”与“金石刻画吾能为”的互文,医道与艺道的交融,成为其艺术哲学的内核。

四绝通才:诗书画印的“厚、灵、情”三味

袁道厚被誉为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四全人才”,其艺术成就以“厚、灵、情”三味著称。

篆刻:刀笔相彰的朴拙真趣

他的篆刻以“刀笔相彰”为核心理念,刀法苍劲古拙,布局疏密有致。如“大吉祥”印,以汉印为基,融入楚简的灵动线条,于方寸间展现“拙中藏厚”的张力;而“金石刻画吾能为”一印,则以单刀直入的率性,呼应吴昌硕“钝刀硬入”的美学,彰显文人篆刻的自信与豪迈。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篆刻艺术大展、中青展,并担任第三届全国刻字艺术展评委,奠定了其在当代印坛的地位。

书法:行篆相生的机玄之境

书法以行篆见长,独创“拙中藏厚”风格。其篆书取法《石鼓文》,线条浑厚如铸铁,结体欹侧险峻;行书则融碑帖之长,如“求真”二字(为浙江传媒学院校训所刻),笔势跌宕如刀劈斧凿,墨色枯润相生,将金石气与书卷气相糅合。



绘画:静中写动的文人意趣

画作多以插花、蔬果为题,如《含露折枝图》,以没骨法写梅枝,花瓣含露欲滴,鸟雀嘤嘤飞舞,于静态构图中捕捉生命的动态瞬间,暗合“静中写动”的美学追求。其题画诗“随心出乎,自觉师心,消化古典而一承自然”,更将诗画印融为一体,重现传统文人画“三绝”气象。

诗词:厚道人生的诗意注解

著有《厚道人吟草》《百宜吟草》等诗集,诗风质朴率真。如“七旬出发又一春”句,既是对艺术生命的期许,亦是对“厚道人生”的自我诠释,诗心与印魂交织,构筑起完整的艺术人格。

文化拓荒:从《篆刻报》到青桐印社的薪火传承

袁道厚的艺术贡献不仅在于创作,更在于对篆刻文化的系统性建构与传播。

首创《篆刻报》:1985年,他创办全国首份篆刻专业报刊《篆刻报》,刊发17期,编辑《百家香菇之乡印集》《印林集萃》,为当时信息闭塞的印学界开辟交流阵地,被誉为“篆刻界的灯塔”。

创立青桐印社:以桐乡为基地,凝聚江浙篆刻力量,推动桐乡成为“篆刻之乡”。印社定期举办展览、出版作品集,培育出大批中青年篆刻家,如2017年“袁道厚同门女棣十四人书画篆刻联展”,彰显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理念。

艺术馆与传承班:2017年,浙江传媒学院设立“袁道厚艺术馆”,陈列其捐赠的22件代表作,并开设“传媒篆刻传承班”。72岁高龄的他仍亲授刀法,示范“冲刀”“切刀”技法,强调“自写自刻”的创作原则,将“技进乎道”的理念传递给新生代。

跨界行走:从江南到世界的文化使者

袁道厚的艺术足迹跨越地域与国界,成为文化对话的桥梁。

两岸文化交流:1991年于福建三明首办个展,1998年赴台湾进行书画交流,以“金石同源”为主题,促进两岸艺术共鸣。

东渡日本传艺:1999年率浙江省书画代表团赴日本枥木、东京等地交流,其篆刻作品《梅花小寿一千年》被日本藏家誉为“东方抽象艺术的微缩史诗”。

本土与国际的双向赋能:他既深耕桐乡本土文化,推动“篆刻之乡”建设,又通过“袁道人家文思院”等平台,将传统篆刻与现代公共艺术结合,如为浙江传媒学院刻制校训印,赋予篆刻以当代教育载体的新意义。

厚道哲学:艺术人生的精神底色

“厚道人”不仅是袁道厚的别号,更是其艺术与人格的高度统一。

德艺双馨的践行:获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其教学强调“学艺先修德”,常以“庖丁解牛”喻艺术之道,倡导“游刃有余”的生命境界。

公益与传承的担当:退休后创办“袁道人家”,免费教授成人篆刻,学生涵盖农民、教师、企业家等群体。他提出“艺术不应囿于庙堂,而应回归生活”,将篆刻从“小众雅玩”变为“大众美育”。

生命与艺术的互文:八十高龄仍刀耕不辍,其晚年作品《七旬出发又一春》印面苍劲如老梅新枝,边款刻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既是自况,亦是对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注解。

金石有声,厚道无疆

袁道厚的艺术人生,是一部以金石为骨、诗意为魂的文化长卷。从洲泉小镇的医者到西泠印社的“四绝通才”,从《篆刻报》的拓荒者到青桐印社的引路人,他以“厚道”为舟,横渡传统与现代的激流,在方寸之间刻画出中国文化的深层肌理。正如其印语“俯仰无愧天地”,这位“厚道人”以刀为笔,以石为纸,不仅镌刻出一代艺术家的精神标高,更让千年印学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智明)

作者智明,原名刘学海、部队少校退役、五次荣立三等功、中国CBD之父;曾荣获“中国十大经典策划”金奖;东坡画派首倡者;曾在四川电视台任《西部广播电视杂志》、《娇子》杂志副总编辑、创办新闻与研究网;新华网房产频道策划总监 ;著有中篇报告文学《蓝天风流》《十年探一路》。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作品1000余篇,作品获全国、全军及省以上大奖五十余项。

来源:巴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