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蔡京、蔡卞,三蔡书法到底谁的书法最厉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14:18 1

摘要:蔡京、蔡襄和蔡卞之间有一定的亲戚关系。蔡京和蔡卞是亲兄弟,相差一岁,蔡襄是他们的长辈,比他俩年长三十多岁,与他俩同宗但并非直系亲属。蔡襄与蔡京、蔡卞的父亲蔡准有来往,还曾是蔡京和蔡卞的书法导师。他们三人都擅长书法,当时并称为“三蔡”。

蔡京、蔡襄和蔡卞之间有一定的亲戚关系。蔡京和蔡卞是亲兄弟,相差一岁,蔡襄是他们的长辈,比他俩年长三十多岁,与他俩同宗但并非直系亲属。蔡襄与蔡京、蔡卞的父亲蔡准有来往,还曾是蔡京和蔡卞的书法导师。他们三人都擅长书法,当时并称为“三蔡”。

蔡京、蔡襄、蔡卞三人的书法各有特点,风格与历史评价差异显著。我们不论人品,只从书法特点和艺术成就角度对三蔡进行对比分析:

一、蔡襄

蔡襄是北宋 “苏、黄、米、蔡” 四大家中唯一以传统法度著称的书家。他的字结构严谨,章法布局得当,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恰到好处,行与行之间的排列井然有序,整体上具有和谐美感。同时,他的书法作品富有个性和创新,在继承古人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蔡襄楷书取法颜真卿,端庄沉稳,结构严谨;代表作《昼锦堂记》,书法取法颜真卿,严谨遒劲,方圆兼备,宽博大度,经过挑选的字无一个不严谨,字字珠玑,看了让人赏心悦目。清代毕原《中州金石记》评道:“襄字方正,为一代绝手,此碑尤名于时“

蔡襄行书融合晋唐风韵,笔力雄健,线条凝练。其字体清秀俊美,线条流畅,笔画起笔轻重有度,收笔利落,给人清新脱俗之感。比如他的《澄心堂纸帖》,运笔流畅,从容不迫,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正是端重的代表。

作为宋四家之一,蔡襄的书法可谓诸体皆通,除了擅长楷书、行书,也精草法。“飞草书”是其草书艺术中的一大亮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高超的技艺水平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蔡襄草书代表作《思咏帖》,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用笔轻灵活脱,结体欹正大小随心所至。章法布局有晋韵,简约古雅之美溢于字里行间。此帖充分展现了蔡襄飞草书的潇洒劲逸和简约古雅之美。

苏轼评蔡襄书法“天资既高,积学深至”,作品中温润含蓄的格调,正与其敦厚正直的品性相契合,开创了宋代“书以人重”的品评传统。

二、蔡京

蔡京书法初师蔡襄,后融合米芾、黄庭坚笔意,形成独特的 “姿媚豪健” 风格,笔力稳健,收放自如,气派十足,且不失传统法度。蔡京以行草见长,其行书笔势开张,笔法凌厉如刀削斧劈,,线条流畅中蕴含力度,结字险绝取斜势,章法大开大合。结体宽博宏大;

《节夫帖》是蔡京行书代表作,此帖书法近似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笔力雄健,气势亦不同凡响。尽管他的书法似米芾,但从他那姿媚的笔法来看,还是从唐人书法入手,直溯“二王”,即从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细的笔意与健丽的体态。用笔挥洒自然,而不放纵的高雅格调;结字方面,字字笔划轻重不同,出自天然;起笔落笔呼应,创造出多样统一的字体;分行布白方面,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安排,做到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地。

米芾直言“蔡京得笔,其字在柳公权之上”,启功更誉其为“宋书巨擘”。在技法精熟度与形式创新上超越蔡襄,结字险中求稳的能力较苏轼更为严谨,线条质感比黄庭坚更富变化。

三、蔡卞

蔡卞的书法姿媚豪健、痛快沉着,功力深厚,成就颇高。受到兄长蔡京的影响很大,有很多地方和蔡京相似。但他在二王体系内注入宋人写意精神,比其兄蔡京更重法度约束。

蔡卞书法以行草书见长,受王安石 “奇崛” 书风影响,线条瘦劲挺拔,严谨而不失流畅,结体险峻夸张,常以长枪大戟式的笔画突破传统平衡。

蔡卞行书代表作《雪意帖》,用笔婉约而不失规矩,露锋侧锋交织,提按自如,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题唐玄宗鹡鸰颂》笔势连贯,笔法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自如。结体气势恢宏,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雅的艺术追求。

北宋书法理论家米芾在《书史》中评价蔡卞 “得笔”,认为其用笔技巧高超,甚至称其 “字势豪健,痛快沉着”。这一评价肯定了蔡卞在技法层面的造诣。

《墨林快事》称其书:“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宣和书谱》称其:“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

关于三人书法谁最厉害,历史上有不同的观点。明朝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认为蔡卞第一、蔡京次之、蔡襄再次之。

如果只考虑书法技法方面,应该是蔡京最厉害,他的创新性、笔法精熟度超越蔡襄,章法布局更见匠心。蔡襄虽法度严谨,但创新不足;蔡卞则以个性取胜,风格独特但传世作品较少,影响力有限,整体格局稍逊。

若以综合影响力和典范性论,蔡襄更符合传统审美标准,他的书法因其人品和艺术成就被广泛认可,成为“宋四家”之一。蔡京和蔡卞的书法虽然在当时也享有盛誉,但因他们的政治形象不佳,书法作品在后世的传播和评价受到了一定影响。

来源:举了颗茄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