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亚太肝病学会(APASL)致力于推动肝病研究与治疗的发展,已成为肝病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之一。每届年会都汇聚了顶尖科学家和肝病专家,各位专家在此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前沿的肝病治疗方法与技术。
亚太肝病学会(APASL)致力于推动肝病研究与治疗的发展,已成为肝病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之一。每届年会都汇聚了顶尖科学家和肝病专家,各位专家在此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前沿的肝病治疗方法与技术。
2025年3月26日至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会核心主题为:“多元合作 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大会期间,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李秀惠教授团队的肝硬化-肝癌多项研究成果广受关注,共展示了3项口头报告(Oral),3项壁报(Poster),充分展现了在肝病领域的前沿探索,同时与顶尖专家学者开展积极交流。
尚小飞博士后会议发言题目为“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f Ruangan granules against liver fibrosis”,展示了李秀惠教授院内制剂“软肝颗粒”抗肝纤维化的潜在机制研究,显示其通过激活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人肝细胞系的氧化应激并抑制α-SMA的释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成分分离鉴定其主要成分为丹参酸A,并进一步证明丹参酸A可以减轻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并抑制细胞释放α-SMA,可能是软肝颗粒中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活性成分,深入研究了软肝颗粒的作用机制。
张向颖博士的会议发言题目是“Qingchangligan formula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in mice with acute liver injury by regulating autophagy”。肝衰竭是一种以肝功能显著恶化为特征的临床难治性危重疾病,死亡率高。李秀惠教授拟定的院内协定方“清肠利肝方”在与西药联用时,可以显著保护患者肝功能和降低死亡率。基础实验表明清肠利肝方干预显著改善肝脏损伤,通过促进自噬降低炎症并减少肝细胞凋亡,可以作为肝损伤的潜在补充治疗策略。
牛倩倩博士会议发言题目为“Association between gallbladder polyps and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HBV感染是胆囊息肉的常见风险因素,课题组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与HBV DNA检测阴性患者相比,HBV病毒复制,即使是低水平复制的慢乙肝患者,其胆囊息肉的发生率增加58%。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胆囊息肉的发生率也较HBeAg阴性患者显著增高。提示对于慢乙肝患者,特别是经过6个月以上的抗病毒治疗未实现病毒学应答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其胆囊息肉发生的风险。
刘洋博士壁报交流题目为“Retrospective exploration of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fibrotic treatment on the prognosis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based on the real world”,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软肝颗粒联合西医治疗组患者与仅接受西药治疗组相比,生存率显著提高,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血红蛋白水平和白蛋白水平增加,肝癌发生率显著降低,提示软肝颗粒可以改善肝脏的合成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已经获得成果转化。
陈欢博士壁报交流题目为“The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and Their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HuQi Formula”。李秀惠教授的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机制进行研究,分为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三组进行研究,活血化瘀组可上调E-钙粘蛋白表达和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清热解毒组可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且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补肾益气组可增加小鼠血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CD8+ IFN-γ+ T细胞的比例来增强免疫功能发挥其抗肿瘤活性。显示槲芪方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抑制转移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其化合物的协同组合可能增强治疗效果。
尹东豪博士壁报交流题目为“Huqi formula suppress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wth by modulating the PI3K/AKT/ mTOR pathway and promoting T cell infiltration”。采用LC-MS分析鉴定了槲芪方中的41种成分,丹酚酸B是其中含量最丰富的化合物。在Akt/N-ras和c-Met/sgPten诱导的肝癌模型中,槲芪方通过下调p-PI3K, p-AKT, and p-mTOR诱导肝细胞凋亡,并且进一步增强肿瘤微环境中 CD4+和CD8+ T细胞浸润,与PD-1联合应用可增加其抗肿瘤效果。随后采用毒理学实验对槲芪方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得到丹酚酸B与PI3K之间具有最强结合亲和力,提示其为槲芪方的有效抗肿瘤成分,为槲芪方作为抗肿瘤候选药物进行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这些成果凝聚了李秀惠教授团队多年研究的学术成果,为中医药在肝硬化、肝癌等肝胆病治疗方面提供了更加详实的临床和基础依据,展示了中医药在肝病治疗领域的广泛前景。
预约挂号 方便快捷
倡导绿色出行
来源:弗希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