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9日下午,由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南山图书馆承办的“南山有约——名人名家讲座”活动特别邀请到了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得主海漄重回南山,在荔香公园的南山书房·弘毅阁为读者朋友们带来了以《AI时代的科幻故纸堆》为主题的交流分享会。
阳春三月,木棉灼灼。在南山这片创新热土上,AI正悄然解析着春天的数据密码,而科幻的想象力已先一步抵达未来。
3月29日下午,由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南山图书馆承办的“南山有约——名人名家讲座”活动特别邀请到了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得主海漄重回南山,在荔香公园的南山书房·弘毅阁为读者朋友们带来了以《AI时代的科幻故纸堆》为主题的交流分享会。
活动现场,海漄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广大科幻爱好者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科幻文学之旅,为大家解读了以下几点:
“历史”与“科幻”这两个看似相悖的概念是如何被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海漄:19世纪的科技革命孕育了科幻文学,而中国科幻的真正成长是在新中国之后。“历史”与“科幻”这两个看似相悖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总下意识地认为历史属于过去,而科幻属于未来。但反直觉的是,历史的变化虽然缓慢,但永不停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我们所幻想的未来,最终都将成为历史。
科幻创作中如何平衡“历史事实”与“合理想象”的关系?
海漄:历史本身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创作历史科幻需要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比如《时空画师》主人公为何叫赵希孟而非王希孟?故事结尾中赵希孟所说的奇画是什么,它又是何人所作?《走蛟》和《龙骸》中龙的形象、细节,《土楼外的春天》我都尽可能还原土楼的构造、历史和文化背景,等等。
DeepSeek等AI工具会取代科幻作家么?
海漄:每部作品的背后是无数心血与细节的打磨。AI确实是个好帮手,能快速检索信息、提供灵感,但过度依赖AI技术,会让人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陷入对过去文明成果的崇拜,目前的生成式AI工具在收集和分析资料层面已经很成熟,但无法胜任创造性工作,但这不代表我们要抗拒使用AI,我们应秉持面对未知的勇气,拥抱、接受和适应新技术,关键是如何合理使用新技术。
海漄作为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奖得主,以及首届“澳门国际科幻奖”最佳科幻短篇文学奖获得者。谈及自己的成名史,海漄认为作为一位“金融人”,自己的成功并非偶然,一方面是凭借对科幻文学的执着与深耕,另一方面是南山这片科技沃土给了自己无限想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科技赋能。
超越科幻文学创作,海漄还分享了AI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他表示:“12年前自己正是从南山出发,踏上了深圳的热土,自己眼中的深圳是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的城市。这些年自己既是深圳的奋斗者,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目睹了无数奋发图强的科技工作者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了深圳科技创新的土地上,推动人工智能逐步发生了量变并引起质变。”
分享结束后,现场读者朋友踊跃提问,海漄一一做了真诚而详尽的答复。
有读者提问海漄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海漄自谦相比职业作家而言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不多,自己也曾暂停过写作,在调整工作和家庭节奏后又继续坚持科幻这一纯粹的爱好。有读者提问海漄在创作道路初期是否有仿写经历,海漄直言大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但创作过程中应区分仿写和抄袭的界限,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和找到独特的科学立足点。海漄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为青少年朋友的阅读和写作提了建议。
活动当天寒潮突袭深圳,读者们热情不减,南山书房·弘毅阁座无虚席,其中更有海漄的忠实粉丝百忙之中从罗湖到达南山活动现场,活动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奔赴宝安机场。春笋竞发,势如破竹。春天是复苏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南山区在全民阅读和新一轮科技革命齐头并进,共谱美好生活,共创时代华章。
来源:每日新快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