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享誉世界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8岁学戏,10岁在北京广和楼登台演出《天仙配》。15岁搭喜连成班,当年秋,艺名改为“梅兰芳”。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梅兰芳名列探花。曾应邀赴日本、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享誉世界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8岁学戏,10岁在北京广和楼登台演出《天仙配》。15岁搭喜连成班,当年秋,艺名改为“梅兰芳”。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梅兰芳名列探花。曾应邀赴日本、美国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代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工青衣,兼演刀马旦,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木流派,世称“梅派”。
旧戏这样东西,多半是描写古代事实的。可是因为他一种限于财力的关系,或是限于考古学不精的关系,并且因为应用旧戏写意的原理,所治装束只有一种,名叫戏装。其实这种戏装,便是古装,上起唐虞,下迄明清,都是如此,偶尔有种清代的戏剧,因为装束上容易制备,所以有一部分时装的(如同《宦海潮》)。
梅兰芳在日本演出《天女散花》
自从梅兰芳出来,兴了什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之后。戏界的装束,忽然在戏装、时装以外,另外添了一种古装的名词,这个名词一发生,似乎把戏装的时代问题,完全打破。只是这种古装,究竟在哪一种甚么时代?和戏装的界限,在哪里呢?还有一层,古装现在只有旦角、小生两种。是否在古代,只许有青衣、小生,不许有别的角色呢?还是小生青衣以外,别的角色,仍用戏装呢?
这两个问题,都是应当研究的。
梅兰芳之《洛神》
有人说,古装这个词,原是一个俗名。正当名词,应该叫做仙装。只是仙装两个字,也是不妥,譬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天女、嫦娥固然不妨穿仙装,只是黛玉、晴雯、宝蟾这些人,也能穿仙装吗?《红楼梦》虽然影射清事,幸而好没有时代,假如有了时代,那古装的古字,不用人攻击,自己先站不住脚了。
还有一件笑话,便是近人唱《宝蟾送酒》,宝蟾穿的是古装,夏金桂却穿时装,他们两人一主一仆,岂仆穿而主不能穿耶?抑古装专为正角而设耶?因为这出戏一闹,古装的价值,更等于零。
梅兰芳、姚玉芙之《黛玉葬花》
有一部分人,说古装不如改名叫做梅装,以后它的用途,与普通戏装,可以共同通用,并不必分门别类,另立古装戏一门,只是某戏中某角,临遇见愿学梅装的人,便穿起梅装来,否则不必穿梅装,仍穿戏装,也无不可。
这种说法虽是近理,只是此等装束,是否为旧戏里所应要,还是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呀!
(《戏剧杂志》第2期)
文章来源 | 梨園雜志
*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百年巨匠-梅兰芳》宣传片
《走进新中国的百年巨匠——梅兰芳》
央视《朝闻天下》报道纪录片《百年巨匠·京剧篇》开机
2015年7月13日,《百年巨匠·京剧篇》开机仪式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举行
2015年7月13日,在《百年巨匠·京剧篇》开机仪式上,《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先生与梅兰芳先生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尚小云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女士,荀慧生亲传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女士等合影
2023年12月2日,名家名段演唱会结束后合影 (车梅摄影)
国家京剧院王勇院长与《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 (车梅摄影)
《百年巨匠——梅兰芳》 文物出版社
监制 | 厚轩
编辑 | 易辰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
《百年巨匠》音乐篇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百年巨匠》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在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演出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31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41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来源:百年巨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