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探索文化“出海”多维路径,打造文化“出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2 16:05 1

摘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在此背景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以下简称《咏春》)持续前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硕果,该剧自2022年底国内首演以来,步履不停,并于2023年9月踏上新加坡之旅,开启“出海”新篇

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在此背景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以下简称《咏春》)持续前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硕果,该剧自2022年底国内首演以来,步履不停,并于2023年9月踏上新加坡之旅,开启“出海”新篇章。

截至目前,《咏春》已在国内外47座城市、57个剧场演出242场,足迹遍布多国,成功实现文化“破圈”传播。这部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舞剧,以创新为魂,讲述中国故事,拓展国际商演市场,为文化“出海”提供了宝贵的“深圳样本”。

咏春

逐光前行,“咏春”热浪席卷全球

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中国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总编导的舞剧《咏春》,以功夫大师叶问为精神核心,以「光」为媒介,讲述了一群聚光灯下的电影人在幕后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文艺的时代风貌。

以舞释武,逐光前行。2023年9月,舞剧《咏春》在新加坡开启“出海”的征途,受到40多个国家驻新加坡外交使节、新加坡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和热烈追捧。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特别发来感谢信,称赞舞剧《咏春》成功“出海”是中新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新范本。

此后,舞剧《咏春》凭市场化商演方式进军海外演艺市场,大胆迈出关键一步。2024年8月,舞剧《咏春》远赴英国伦敦,在拥有300余年历史的“世界舞蹈殿堂”沙德勒之井剧院连续演出9天12场,平均上座率达80%。在团组规模和演出场次上实现历史突破,创下中国舞剧在欧洲商演时间最长、场次最多纪录。

2024年10月,舞剧《咏春》在法国巴黎会议宫的4场演出,又一次实现了口碑与票房双飘红。三天四场演出平均上座率高达97%。巴黎会议宫剧院负责人让-诺埃尔·德泰表示,舞剧《咏春》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推广运作,说明制作团队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海外巡演凯旋的舞剧《咏春》,也在2024年末摘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咏春

谋篇布局,市场化运作的成功探索

“出圈”后“出海”,是舞剧《咏春》艺术魅力的自然流向,也是对海外演出市场和观众的热切回应。

舞剧《咏春》的“出海”之旅,得益于其深圳基因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直面海外演艺市场的勇气与智慧。在国内巡演及新加坡成功“出海”的基础上,舞剧《咏春》联合国内外文化演出公司,对海外市场进行了充分研判,决定采取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这一成功,既源于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也离不开对海外商演市场的精准研究与落地执行。

在形式上,舞蹈语言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为《咏春》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可能。该剧以舞融武,将武术与舞蹈跨界融合,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故事上,《咏春》以中国功夫、中华武术精神为创作起点,用当代舞蹈语言活化传统武术,讲述了一个链接传统与现代、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故事,贴近国外观众对中国功夫的期待。

“虽然语言不通,但舞剧让大家共享了一种深切的情感,这正是舞蹈和本土文化的穿透力。”回忆历次海外演出与观众交流收到的积极反馈,《咏春》叶问饰演者、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常宏基非常感慨。

为了更好地创排和演绎《咏春》,更完美地呈现武术效果、体现武术精神,剧组全体演职人员都学习了将近一年的武术,除了“咏春拳”,还学习了“太极拳”“八卦掌”“八极拳”等武术种类。即便是在舞剧中完全没有武打戏份的角色,也需要跟着学习。

而为了提升海外演出效果,《咏春》在伦敦和巴黎演出前后进行了系列贴近国外观众的宣传推介,并与资深演艺承接公司合作,根据欧洲剧场和观众特点,精准改装设计舞美,打磨优化剧目细节,确保演出高质量呈现。

咏春

以艺通心,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舞剧《咏春》在世界舞台上所到之处,掌声雷动,好评如潮,正是其跨越国界和语言,唤起异国观众情感共鸣的生动写照。该剧以创新的形式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艺的风采,同时也彰显了自强自立、勇于追梦等共通价值情感在全球受众中的共鸣。

内容是国际文化传播的核心。舞剧《咏春》的故事在讲述武侠精神、中国功夫的基础上,又为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剧中展现出的平凡人的闪光,也能够引起每个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剧中的另一位主角灯光师“大春”一直想成为电影里的英雄,最后他发现,不是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为英雄掌灯的也是英雄。“叶师傅”的精神其实已经融入了他的现实生活中,一直鼓舞着他。

在舞剧《咏春》总导演韩真看来,该剧让观众体会到小人物的成长和坚韧,而这种情感是共通的,它并不会因为语言不通影响欣赏。通过《咏春》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而更多的是看到为英雄打亮那一束光的那些平凡追光者的故事。

正因如此,舞剧《咏春》对全世界观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也充分证明自强自立、勇于追梦、扶危、救助众生的人道精神等共通的价值情感,能够在全球受众中产生共鸣。

咏春

以舞为媒,文化交流再谱华丽篇章

《咏春》的演职团队,不仅是一支年轻活泼的队伍,更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正如主演冯浩然在采访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点,当无数光点汇聚到一起,就像我们整个团队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一束光。”

而这束光,离不开深圳完善的文艺精品创作机制和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近年来,深圳加大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构建孵化、培育、创作、生产一体化的平台,为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深圳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创新形成了“政府保障+社会资本+文化企业”的文艺精品创作机制和推广机制,为各类社会资本、文化创意人才参与制作发行提供了通道。

“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意是那束光。”穿过心中的迷茫与黑夜,从“追逐光”到“成为光”,舞剧《咏春》一直奔赴在路上。

万物复春生,共赴新征程。2025年是中俄文化交流年,俄罗斯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融合与创新中生生不息。

艺术之光将闪耀俄罗斯,舞动中俄文化纽带。舞剧《咏春》将带着深圳春天的气息、年轻的活力、澎湃的创新力以及追光的梦想,将于4月来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巡演,将文化交流的种子播撒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

《咏春》成首部登陆俄罗斯两大“双一流”艺术殿堂的中国原创舞剧

征途已至新起点,不负韶华再出发。中俄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硕果累累,如今新的篇章即将开启,

根植岭南文脉、诞生于深圳的创新之作《咏春》,将于4月25日-26日登陆莫斯科大剧院,4月30日-5月1日亮相享誉全球的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成为首支在俄罗斯“双一流”艺术殿堂完成演出的中国原创舞剧团队。

莫斯科大剧院是俄罗斯芭蕾艺术的璀璨明珠,不仅是俄罗斯文化的象征,更是世界芭蕾艺术的瑰宝。自1776年创办以来,它经历了多次重建与修缮,见证了俄罗斯芭蕾从欧洲风潮的追随者到世界芭蕾艺术引领者的转变;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不仅是俄罗斯最大的音乐剧院之一,对俄罗斯舞蹈和歌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俄罗斯艺术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见证了俄罗斯音乐和戏剧的辉煌历史。

舞剧《咏春》即将站在这两座在俄罗斯地位举足轻重、享有崇高威望的艺术机构的舞台上,惊艳亮相,届时将是中俄人文交流领域的最新亮点、两国舞台艺术生活的重要看点。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当《咏春》与俄罗斯邂逅,这既是两国深厚情谊不断赓续、人文交流日益加深的成果,也是深圳歌剧舞剧院与国际优秀艺术机构对等交流合作的结晶,并代表了深圳的艺术机构迈向世界级舞台、传播中国好故事旅程的重启。

勇攀艺术高峰,追光没有极限。相信此次舞剧《咏春》的俄罗斯之行,将为文化“出海”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写文化“出海”新高度。

文|记者 郑明达图|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