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至死不知儿子下落,孙儿透露:奶奶曾怀疑剿匪英雄就是她儿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16:04 1

摘要:在四个子女中,夫妻俩最喜欢次子杨宗贵,因为他聪明伶俐、一学就会。于是,夫妻俩省吃俭用供次子念书。杨宗贵也不负众望,小小年纪熟记《水浒》《三国》,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

山东省牟平县武宁乡嵎峡河村有一对夫妻,丈夫杨世恩是泥瓦匠,妻子宋学芝是家庭妇女。夫妻二人共生育六个孩子,其中两个夭折,四个长大成人。

在四个子女中,夫妻俩最喜欢次子杨宗贵,因为他聪明伶俐、一学就会。于是,夫妻俩省吃俭用供次子念书。杨宗贵也不负众望,小小年纪熟记《水浒》《三国》,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

但在1929年,家乡受灾无法生存,杨世恩便带着全家老小闯关东,在辽宁丹东谋生。杨宗贵也辍了学,到志昌永缫丝厂当童工,补贴家用。

每天杨宗贵起早贪黑,在酷热的蒸锅旁备料煮茧、运箩搬筐,和大人们干着一样的活儿,却因为是童工只能拿一半工钱。可即便如此,旺季一过,他还是被赶出了工厂大门。

不久,杨世恩因病去世,使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坚强的杨宗贵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比之前更加卖力地干活儿,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挑不动一大家子的重担。

于是,宋学芝决定带着其他子女回山东,留下杨宗贵孤身闯荡东北。

杨宗贵很能吃苦,在鸭绿江畔拉纤、放木排,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开山,伐木,采矿。为了生存,杨宗贵几乎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但从不叫苦喊累,每个月挣的钱总要给家里寄去。

这一待就是十几年,杨宗贵从一个半大孩子变成了成年人,其间有痛苦也有收获,他攒下了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为他后来的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杨宗贵在这片黑土地上干的最后一份工作是采矿。不但有生命危险,还经常挨监工肆意打骂。有一次,他替一名挨打的工友出头,夺过对方的皮鞭,带头打了为日本人服务的工头,却也因此丢了饭碗。一气之下,他逃离矿山,回到了家乡。

1943年,杨宗贵二十六岁,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想起在东北受到的压迫,杨宗贵的爱国血液彻底被唤醒,之后他加入民兵组织,痛击日寇。

两年后,杨宗贵报名参加八路军,被编入胶东军区牟平独立营,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剿匪。在这之后,他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在儿子走后的一年多里,宋学芝天天翘首以盼,可等来的却是一个坏消息。

1947年,一位从东北闯关东回乡的村民说:“我曾就见过一次杨宗贵,一身土匪打扮,他八成是开小差当了土匪。”

这句话迅速在村子里传播开来,由于那人描绘得有声有色,村干部决定暂先取消杨家的军属待遇。这一举动,无疑确定了杨宗贵就是土匪,村里人不但不再帮杨家代耕,还在背后指指点点,弄得杨家人好几年都抬不起头,杨宗贵的妻子许万亮甚至遭人下黑手,蒙受巨大冤屈。

宋学芝性格刚烈,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当土匪,对村里的谣言,她表示一万个难以接受。她颠着小脚,多次到乡里、县上找人评理,同时也在盼望着儿子能够平安归来,洗刷冤屈。

时间一晃来到了1957年,杨家人仍旧没能等到杨宗贵回来,但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被送到了杨家,这证明杨宗贵的确没有参加土匪。于是,村里恢复了杨家人的军属待遇,为杨宗贵洗清了不白之冤。

收到通知书的那天,宋学芝痛哭不已,她又颠着小脚挨家挨户敲门,把通知书给乡亲们看。每到一户,她都要说:“我们家宗贵是八路军,不是土匪,你们错怪他了。”

之后,宋学芝将这封通知书藏进了箱底,一放就是十年。

这十年中,一部由上海京剧院一团根据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智取威虎山》样板戏在中国大戏院正式公演。

一经演出,孤胆英雄杨子荣的事迹立刻传遍了全中国,嵎峡河这个小村子也深受杨子荣精神的感染,宋学芝更是看了好几遍。

可每当听到“杨子荣”这个名字,宋学芝对儿子的思念就多一分。于是她有时候想,“杨子荣”是不是就是她的儿子。

1966年,宋学芝迎来了人生最后一刻,她依旧没能见到心心念念的儿子,很是不甘。临终前,她不禁问出了疑惑已久的问题:“广播匣子里老提杨子荣,是不是俺家宗贵?他字子荣。”

大儿子杨宗福说:“同名同姓很多,俺兄弟哪能到那份上。”宋学芝仍旧坚持说:“反正我觉得像……”

当时,家里人都以为老太太是因为太思念自己的儿子了,所以才会将剿匪英雄当作自己的儿子。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老太太的直觉竟然是对的。

就在宋学芝去世后8年后,作家曲波在为《林海雪原》配插图时,找到了一张杨子荣在1946年接受表彰时的合影。之后,这张照片在日本被放大,杨子荣的真实样貌才展现了出来。

林海县工作人员得知后,便拿着这张照片四处打问,最终来到了嵎峡河村,村民一看都大惊:“这不就是俺村的杨宗贵吗?”

于是,工作人员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杨家,当杨宗福看到照片中的人时,还没说话,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照片中正是他的弟弟杨宗贵。

村里人这才知,杨宗贵就是杨子荣。原来,当时杨宗贵在参军后,担心家人受到牵连就为自己改了名,而之所以传出他成为土匪的谣言,是因为那时他刚刚孤身闯入土匪窝。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杨宗贵在将“座山雕”捉拿归案后不久,就遭遇了不幸。他在追击残匪时,由于天气太冷枪栓被冻住,导致胸部中弹英勇牺牲。

可怜杨家人对此并不知情,杨宗贵的妻子许万亮在家苦等七年后病逝,到死也没等到丈夫的消息。他们有一个女儿,但不满周岁就夭折了。

当时村里有个习俗,就是必须要子女为老人送葬,许万亮没有子女,宋学芝就做主将大儿子的儿子杨克武过继了过去。从此,杨克武就成了杨宗贵的唯一后人。

提起一家子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杨克武有诸多感慨:“由于不知道二爹的身份,我们家好几年没能抬得起头,我也被人叫作‘土匪家的崽子’。后来二爹终于被证实是杨子荣,可二妈和奶奶都已经去世了,直到临终前奶奶都在怀疑剿匪英雄就是她儿子。”

若老人有在天之灵,她或许已经和儿媳与儿子杨宗贵团聚。

来源:历史谜中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