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陈赓豫西遇险,敌司令追着认大哥,陈赓:我就坐下来等等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4:45 1

摘要:陈赓带队试图将其甩掉,可敌人就像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其他人听到后面喊大哥,说道:“司令,后面这个李铁军口口声声喊你大哥,实际上却想将你这个大哥抓住送去邀功,根本没把您放在眼里。”

1947年,是我军重要的转战阶段。铁路破击打响后,陈赓带领中野大军,搅乱敌军阵脚,却被曾经的老同学李铁军盯上,带领国军第五兵团对我军穷追不舍。

陈赓带队试图将其甩掉,可敌人就像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其他人听到后面喊大哥,说道:“司令,后面这个李铁军口口声声喊你大哥,实际上却想将你这个大哥抓住送去邀功,根本没把您放在眼里。”

陈赓笑着回答:“既然他想追,我就坐在这里等着他,让他来我这里,面对面认我这个大哥”。此话一出,众人心中大定,他们知道陈司令有主意了。

李铁军为什么会称呼陈赓为大哥呢?这里面有什么隐情?陈赓被李铁军追了一路想出的好办法是什么?

众所周知,陈赓是从湖南走出的开国大将。陈家祖上曾在湘军部队当兵,积累下一大笔家业和财富。祖父经常跟他讲述自己参加湘军时的精彩故事,对他往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之后他进入当地的私塾学习,身边跟着好兄弟谭政,成为他革命路上的引路人。后来陈赓得到家里人的允许,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进步教育,在这里完成思想上的蜕变,此后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高小毕业回家,却得知父亲为了传宗接代,要包办他的婚姻,让他娶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为了反抗这种封建制度,为了追寻心中的革命理想,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

可他此时只有脑袋里的知识,并无一技之长,逃跑时非常仓促,并没有带走多少盘缠,经济上很快就捉襟见肘了,走投无路之下,他想起祖父对他说过的湘军,于是决定前去参军报国。

可此时的湘军部队,早已不是曾国藩和左公执政时期的湘军,内部腐朽不堪,摇身一变成了别人手里争权夺势的工具,士兵靠着手里的武器欺男霸女、鱼肉乡里,不再以保护老百姓为初衷和目的。

在湘军内部他很快就看透了这支部队的本质,参军四年后他明白自己无力改变,毅然决然放弃连长职位,前往长沙自谋生路,此时他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深造,进步非常快。

他思想上第一次升华是受到毛主席的影响,当时《新青年》上有一篇进步文章,就是毛主席发表的,为此让他产生一种想要前去见一见这个睿智的作者。

自此他跟毛主席一见如故,认真探讨革命,成了开国大将中最早认识毛主席的人,陈赓顺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前进,在护法战争中他还做了一件大事,救下老蒋,给这位未来国民党执政人活下去的希望。

之后他在左权同志的介绍下正式加入我党,成为一名党员,此后他按照毛主席的指点,意识到想要革命能够成功需要军事力量,随后进入当时非常有名的将帅摇篮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指挥。

没过多久黄埔这座近代将帅摇篮正式建设完毕,他在毛主席的举荐下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深造,此时已经确定前进方向,跟着我党一直向前,面对老蒋或者国民党各系各派高官的拉拢利诱,他都不为所动。

进入到黄埔一期,因为较为年长的缘故,也因为自身能力十分出众的缘故,曾经有四年参加指挥战斗经验等原因,成为一期生中的领头羊,多次演讲,多门功课荣获第一,跻身“黄埔三杰”。

此时,同批学生很多人都很佩服他的能力,打心底里佩服他的才能,喊一声“陈大哥”,这批学生之中自然也有战斗中对陈赓穷追不舍的李铁军,此时作为陈赓小迷弟,对他十分信服,为他马首是瞻。

李铁军从年龄上讲要比陈赓小一岁,上黄埔军校成一期生,靠的是家里找关系,但他没有富家子弟的傲气和自负,众所周知,陈赓善于交友,而李铁军也是性格豪爽之辈,两人很快就成为铁哥们。

在军校时期两人的关系好的合穿一条裤子,两人互帮互助,可在最后时刻,要选择自己的立场时,尽管在往日的相处中,陈赓对其言传身教,努力将他拉回正轨,可他冥顽不灵,最终选择跟陈赓分道扬镳。

他临走之前还请了五位同学吃散伙饭,其中就有李铁生,两人自此一别,再无交集,直接兄弟变成对手,陈赓养病被抓的时候,黄埔生联名为陈赓发声,就有李铁军,他当时还找到老蒋当面求情。

如今战场上相遇,陈赓该如何对待这个小老弟呢?

1947年对我军来说是重要的一年,部队开始积蓄力量,反击国民党大军,一开始老蒋不怀好心地发动战争,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各大解放区面对国军大部队,被动放弃。

毛主席作为全军总指挥,自然也不能放弃,先是让粟裕放手带队指挥,打得国军节节败退,随后制定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计划,面对敌人的层层堵截,刘帅领着部队前进有些深陷泥潭寸步难行的感觉。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毛主席特地让粟裕带领部队策应刘邓大军,朝着豫东方向进发,威胁豫东地区,这里对老蒋来说非常重要,不容有失,为了跃进大别山计划顺利实施。

毛主席特地让陈赓离开部队,跟陈富志一同脱离队伍,为主力部队分担一部分压力,吸引老蒋的注意力,迫使他分兵来阻击陈谢兵团,分散国军部队,吸引老蒋上钩。

陈谢兵团驰骋中原,对老蒋的威胁太大了,不能不管,为此,他特地从追击刘邓大军的部队中抽调出一支精锐交给李铁军,让他率部阻击陈谢兵团,此时的李铁军再次听闻陈赓名字已经是十几年后,此前两人再无交集,再次听到他的名字成了敌人,但他不会有丝毫留手。

李铁军接到命令之后立马集结部队,想着趁我军立足未稳,没有群众基础的时候,跟我军强行进行决战,将我军一举消灭,陈赓见敌人来势汹汹,也预料到敌人的目的,为此在开拔前召开会议商讨战术。

最后定下“牵牛”战术,我军要分散兵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让敌人疲于奔命,战斗开始之后,陈赓派出两个旅,副司令黄新友同志带领部队朝着其他地区前进。

我军一边走一边打,声势浩大,伪装成我军主力的样子,吸引敌人,李铁军成功上当,带领部队赶到时,经过侦察才知道仅是我军两个旅的兵力,部队指挥者擅长打游击战,部队规模小,敌人一时之间消灭不掉。

而我军另外一支部队早已南下,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敌人被我军声东击西的战略耍的首尾不能兼顾,部队长途跋涉,无法好好休息,屡次追击错误,部队士气经过接二连三,士气衰落到最低点。

陈谢兵团分兵三路,还有一路朝西出发,去袭扰国军占据的平汉线,切断敌人快速后退和支援的能力,陈赓的主要目的就是策应华野主动出击,消灭李铁军兵团,一劳永逸地解决敌人。

因为曾经的关系,也因为曾是黄埔生,为了扰乱陈赓的指挥和作战思维,麻痹他,所以才会一边追击一边喊他陈大哥,试图让他放松警惕,达成自己的目的。

1947年11月中旬,陈赓派遣一个旅朝着镇平县城发动猛烈进攻,守城的敌人惧怕我军强大的火力,以为这是敌军主力部队,急忙发电给李铁军,敌人经过来回奔波,不到一晚上,镇平被我军拿下。

这一场胜利让李铁军不再迟疑,立马带队急忙奔赴镇平地区,等他赶到时,我军已经撤退,他再次扑空。

之后我军再用同样的战略,派兵包围内乡,侦察兵得知李铁军部已经赶到不远处的五龙庙,陈赓知道目的达到了,立马让人撤退至附近横纵八百里的伏牛山中。

为了继续追击,李铁军部丢弃重型武器和辎重,轻装追击,此时陈粟大军率部悄然接近敌军第3师,瞬间猛烈进攻,敌人仅仅几个小时就被我军消灭,随后立马休整,跟陈谢兵团汇合。

两军合并之后,在李铁军的必经之路布下口袋阵,请君入瓮,李铁军察觉时已经晚了,战斗持续了三天,最后结果是李铁军带着一小股残部成功突围,其他主力全都被我军消灭。

此战击毙敌军两名少将,俘虏一位少将,共计歼敌上万人,成功破坏老蒋在中原地区的部署,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完成掩护刘邓大军这一重要战略任务,再次振奋全军士气。

来源:祥华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