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近日批准通过《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这部全国首创的单一畜禽品种地方性法规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以6章28条的立法框架构建起“保种、提质、增效”三位一体发展体系,为传承800多年的“中华熊猫猪”注入法治动能。
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近日批准通过《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这部全国首创的单一畜禽品种地方性法规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以6章28条的立法框架构建起“保种、提质、增效”三位一体发展体系,为传承800多年的“中华熊猫猪”注入法治动能。
千年活体遗产的法治突围
“立法就是要破解‘保种难、增效慢、品牌弱’的三重困局。”金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金余根表示,条例创新设立地理标志产品原料准入机制,明确地理标志产品金华火腿应当以金华两头乌及其二元猪、三元猪的后腿为原料,通过品质把控实现“以法护味”。据介绍,金华两头乌猪是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金华猪”,作为与金华火腿共生的“活体地理标志”,其凭借头尾黝黑、躯干雪白的独特体征,成为记载于《本草纲目》的传奇猪种。其大理石纹肉质造就的火腿风味,让“金华味”香飘四海。然而随着外来猪种冲击,叠加散养模式成本劣势,这个千年瑰宝的存栏量曾跌至不足万头,陷入“守着金碗没饭吃”的困境。
全链条再造产业新生态
金余根表示,“金华两头乌最头疼的繁育问题将有新突破”。《条例》明确支持采用生物育种技术选育新品种、新品系,推广农牧循环、圈放结合等养殖模式,鼓励异地养殖,推动金华两头乌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市场端同样迎来变革突破。根据条例实施细则,金华将依托专业市场、影视文化等资源优势,开设专卖店、展示体验馆,发展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业态,拓展国内外市场。“我们正在研发预制菜品、休闲食品等衍生品。”金华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张磊透露,今年将在上海、杭州等地高铁枢纽设立品牌体验馆、专卖店,让“熊猫猪”IP触达千万客流。
数据显示,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两大产业呈现良好势头,2024年出栏量突破9万头,火腿产量达400万条,同比分别增长35.4%和14.3%。3个国家级保种场带动形成15亿元产业集群,2000余户养殖家庭年均增收超4万元。
来源:中国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