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考文献:1. 《中华儿科杂志》,2016年,第54卷第6期,文章《维生素D与儿童骨骼发育的关系》。2.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年,第35卷第10期,文章《维生素A与D的联合补充研究》。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由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2016年,第54卷第6期,文章《维生素D与儿童骨骼发育的关系》。
2.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年,第35卷第10期,文章《维生素A与D的联合补充研究》。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由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孩子成长中的营养问题,就像是看不见的细线,牵动着每一位父母的心。可偏偏在这条线上,很多家长走错了方向。
比如说,补维生素的问题。你可能早就听人说过:“孩子要补维D,长高少生病。”可转头又有人告诉你:“不对,是补AD才全面。”一时间,维D和AD之间的“恩怨情仇”,搞得你头大如斗。
但真相是:90%的家长都在这件事上犯了错。
别急,今天我们就把这道选择题解开。
是维D,还是AD?补错了会怎样?怎么补才正确?一篇彻底说清楚。
维D和AD到底是什么?说得再简单点
维生素D,简单来说,就是帮助身体吸收钙的“钥匙”。
没有它,吃再多的钙片或者喝再多的牛奶,也可能白费力气。而维生素A,则是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的“大将”。
如果把孩子的身体比作一支军队,维生素A像是守城的士兵,维生素D则是运输物资的后勤保障。
AD,是指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联合补充。医学上有一种叫“鱼肝油”的产品,就是AD的典型代表。
你小时候可能也喝过,那个腥腥的味道,想想就忘不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说补D就够了,有些人又说必须补AD?这背后,其实和孩子的年龄、饮食结构以及身体情况有关。
孩子成长的三阶段,不同阶段补法不同
孩子的营养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的年龄段,身体需要的“燃料”种类也不同。
出生到6个月:补AD是关键
新生儿时期,母乳虽然是最好的食物,但是维D含量很低,维A也可能不足。
而这两个维生素对宝宝的骨骼发育、视力保护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都建议:从出生后两周开始,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
注意,不是单补维D,而是AD一起补。
6个月到3岁:根据饮食调整
到了添加辅食的阶段,宝宝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如果你的孩子吃得好,比如每天有鸡蛋黄、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食物,那维A的需求可能已经基本满足。
这时,可以根据医生建议,单独补充维D。
3岁以上:以饮食为主,补充为辅
再往后,孩子的饮食种类更加丰富。只要饮食均衡,基本可以通过食物获取足够的维A和维D。
但如果你的孩子很挑食,或者有日晒不足的问题,比如经常待在室内,那维D补充仍然不能忽视。
这个三阶段的划分,可以帮你大致判断孩子的需求。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最好还是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
补错了会怎样?看似小事,实际有大影响
如果你一味地补维D,忽略了维A的存在,问题可能会悄悄找上门。维生素A不足会导致视力发育迟缓,甚至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想象一下,孩子总是感冒、咳嗽,可能就是因为免疫力低下。
反过来,如果你只补AD,而忽视了维D单独的作用,孩子可能会面临缺钙的问题。
骨骼发育迟缓,甚至出现佝偻病,都是维D不足的“警告信号”。
总之,补错了,浪费钱,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
怎么补才是正确姿势?医生都这样建议
剂量要对
维A和维D的推荐剂量,不是一拍脑袋随便定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的建议,0~3岁的孩子每天需要400国际单位的维D,以及1500国际单位的维A。
补充时,一定要看清楚产品的含量,不要过量。
选择适合的产品
市场上的补充剂五花八门,有液体的、有胶囊的,还有咀嚼片。对于小宝宝来说,液体型的更容易喂服。
而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选择咀嚼片或者软胶囊。
结合饮食和阳光
补充剂不是万能的。
平时让孩子多晒太阳,是获取维D最简单的方法。至于维A,可以从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等食物中获取。
但动物肝脏不能吃太多,每周一两次就够了。
定期检查,别盲目补
盲目补充可能适得其反。维生素A过量会引起头痛、恶心,甚至损害肝脏。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解实际的维生素水平,再决定是否需要补充。
古今结合,重新认识营养补充的智慧
中国古代医学中,也强调了“平衡”这一概念。
《黄帝内经》提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和现代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孩子的营养补充,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刚刚好才是最优解。
再看看其他国家的经验,比如北欧国家,他们的冬天阳光少,孩子普遍容易缺维D。
当地的公共卫生政策中,明确要求给所有儿童补充维D。而在热带国家,孩子们经常在阳光下玩耍,维D的缺乏率就低得多。
这些经验告诉我们,营养补充一定要结合实际环境,而不是人云亦云。
写在最后:别让“补”成为负担
说到底,给孩子补维D还是AD,不是一个复杂的选择题。而是需要你根据孩子的年龄、饮食、生活习惯,做出科学的判断。
真正健康的孩子,不是靠补品堆出来的,而是靠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养成的。
下次再有人问你:“孩子到底是补维D还是AD?”你可以自信地告诉他:“根据孩子的情况来!”
当你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时,健康就会成为他一生的礼物。
来源:王医师健康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