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调金鼎 方知正味难——刘禹锡《咏庭梅寄人》赏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5 08:32 1

摘要:首联“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写梅花因为过早地开花而常常遭到严寒的摧残,而且结的果实虽多却常常十分酸涩。诗一开始写庭院里的梅树不好的习性:开花犯寒、果实酸涩,成为百花中的一个异类。

唐朝、五代咏梅诗词赏析(24)

咏庭梅寄人

唐朝 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这是刘禹锡寄给朋友的一首诗,借吟咏梅花,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也是对友人的劝勉。

首联“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写梅花因为过早地开花而常常遭到严寒的摧残,而且结的果实虽多却常常十分酸涩。诗一开始写庭院里的梅树不好的习性:开花犯寒、果实酸涩,成为百花中的一个异类。

颔联“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进一步质问梅花为了什么事这么早地赶在春天之前开放,还因此使得群芳春意阑珊?

颈联“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是说妖娆的桃花一定会嘲笑你,游逛的歌妓,又怎么愿意回头把你观看?诗人表面上是写梅花不合时宜的开放,不受百花待见,暗喻自己的品性操守像梅花一样坚贞纯洁,不被常人理解,不受世俗之人欢迎。写出了自己政治处境的艰难。

诗的前三联借梅花的处境暗喻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尾联借比喻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打个比方吧,要是你问如何在大铜鼎里调味道,这时才知道要使一鼎的味道适合众人口味有多么艰难。“调金鼎”,意同调鼎,指烹调食物。《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引申为宰相治理国家的意思。鼎中调味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要治理一个国家呢!

此诗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表达诗人作为一个大臣,决心要辅佐治理国家,匡正社会风气,就自然要敢为人先,敢于经常冒犯恶劣的政治环境,哪怕可能徒然无用,也得耐得住寂寞,更不要怕被那些小人和宠臣嘲笑或鄙视。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一心要匡复朝廷颓靡氛围的老臣形象。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晚年任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他诗才卓越,内容多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诗文继承前人优秀文学遗产,又吸取民间文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来源:川雪诗词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