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公安:深化“警银联动” 筑牢反诈“防火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2 13:36 1

摘要:当下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资金流转始终是关键环节。贵州省遵义市反诈中心为彻底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生存土壤,以市“131”工作机制为依托,与全市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联动预警,形成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警银联动”工作机制,让“源头发现、迅速甄别、积极劝阻”成为工作

当下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资金流转始终是关键环节。贵州省遵义市反诈中心为彻底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生存土壤,以市“131”工作机制为依托,与全市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联动预警,形成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警银联动”工作机制,让“源头发现、迅速甄别、积极劝阻”成为工作新常态,携手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深化联动 专人入驻

贵州省遵义市公安派专人入驻各大银行,承担驻守一线阵地打击反诈、“两卡”犯罪重要职责,搭建起信息互联互通的高效桥梁。当前,遵义市15个县(区、市)924个银行网点已实现“警银联动”机制全覆盖。

银行在发现账户资金异常后第一时间启动反电诈工作响应机制,与所在县反诈中心取得联系并移交相关线索,警方收到预警线索第一时间与银行联动核查,精准高效开展工作。遵义市反诈中心采取“日调度、周通报”的方式精准调度重点工作,对重点区县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各大银行网点盯牢重点问题;同时强化复盘倒查,持续升级反诈措施,严防死守保护群众财产安全。

预警止付 源头防范

2025年2月24日上午,新蒲分局接到紧急预警:“新蒲新区一男子疑似遭遇电信诈骗,涉案金额达54000元。”新蒲分局立即启动“警银联动”机制,快速将工作指令推送至辖区各金融网点,着重摸排当天有大额取现的人员。仅用1小时,就排查到关键线索,成功锁定受骗人员。经过民警耐心劝导和梳理,当事人终于敞开心扉说出实情,成功避免血汗钱遭受损失。

当银行办理业务的柜台成为公安机关反诈的“延伸阵地”,警银联动排查符合预警特征的可疑情况和人员,大大缩短了处置时间,减少了信息差,做实了源头防范。

构建模型 精准高效

2025年2月,赵某被冒充保险公司的人员诱导下载不知名远程软件,并登录银行APP远程操作,触发了银行预警模型,工商银行遵义分行立即向警方通报。接线索后,遵义市公安局电侦支队迅速开展核查并第一时间启动劝阻工作机制,并对当事人名下银行账户开展保护性止付。好在处置及时,成功拦截了险些被转走的百万财产。

遵义市反诈中心联合银行部门,从职业、收入、交易习惯及开办卡、交易、用卡异常等维度,建立多个易受骗高风险客户预警保护模型,构建涉诈资金防阻体系,提高反诈预警精准性、及时性。

聚焦关键 强化培训

为发挥银行作为反诈止付前沿阵地的重要作用,遵义公安定期向银行交流近期电信诈骗案件特点,涉及银行卡犯罪的表现形式、犯罪特点和防范对策等重要信息,充实银行培训内容,保证反诈培训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效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识骗能力。

2024年12月6日上午,遵义市播州区居民袁某到银行要求提前支取3万元定期存单,袁某对取款用途支支吾吾,不认识收款人,不清楚投资项目具体情况。面对种种疑点,银行工作人员心生警惕,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拨打110报警。接警后,辖区派出所民警迅速赶至该银行,成功避免袁某遭受损失。遵义公安反诈中心开通专线电话,与各银行建立互通渠道,在银行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疑似被骗客户,民警立即跟进,提前开展预警劝阻,同步阻断涉诈资金流动,及时减少受害人经济损失。

拓宽渠道 加强宣传

遵义公安聚焦全市银行网点数量多、密度大、客户流动性强等特点,建立“警务+银行”便民服务阵地,精准投放反诈宣传手册,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段及类型,提醒群众小心提防,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防骗知识触达率。

同时,针对高发人群、被拦截人群就遭受案例深入剖析,警方与银行人员情理融合联合劝导,全方位深入复盘,剖析诈骗细节,帮助受骗群众识破骗局。同时通过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筑牢受骗群众心理防线,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面对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复杂、“两卡”目标群体不断扩大等严峻形势,遵义公安将始终牢固树立“打防并举、防范为先”“电诈案件可防可控”工作理念,持续深化“警银联动”机制,加强优势互补、推进资源整合,主动开展风险账户研判分析,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预警、介入、干预、处置涉诈风险和可疑信息,及时阻断涉诈资金流动,持续推动实现“两降两升两退一优一完善”工作目标,积极构建反诈工作新格局。

来源:人民法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