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日清晨,我接到朋友颤抖的电话:"小A走了。"我以为这是个愚人节残酷的玩笑,然而小A的室友小B务必严肃的说:“我倒是希望这是一个玩笑,拿什么开玩笑也不会拿生死开玩笑啊。”
2025年4月1日清晨,我接到朋友颤抖的电话:"小A走了。"我以为这是个愚人节残酷的玩笑,然而小A的室友小B务必严肃的说:“我倒是希望这是一个玩笑,拿什么开玩笑也不会拿生死开玩笑啊。”
这个总爱穿白衬衫的男孩小A,总说"艾滋?离我很远"。所以小A从来不愿意去检测点做检测,他说:我又不乱,我只是偶尔约。怎么可能感染艾滋病。
五年秋天在酒吧,小A遇到了"看起来很干净"的男生,那晚霓虹灯下的冲动,让他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发生了关系。
之后的几个月里,他反复低烧、淋巴结肿大,却始终不敢走进医院。也不敢去任何检测点做检测"
万一检测结果出来,我该怎么面对家人朋友?"他蜷缩在出租屋里,把自己裹进散发着消毒水味的被子里。
就在今年的春节家庭聚会时,小A突然咳出血块,急救车呼啸着把他送进急诊室。
当医生说出"CD4细胞只有5个"时,这个25岁的大男孩在病床上哭得像个孩子:"原来这真的会发生在我身上......"
那些被他忽视的皮疹、腹泻、持续发热,都是免疫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
到了2025年3月下旬,小A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他的身体极度虚弱,只能卧床不起,几乎失去了行动能力。
他的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中度过。家人和朋友日夜守在他的床边,陪伴着他度过最后的时光。
在生命最后的28天里,小B每天守在ICU门口。看着小A插着呼吸机的手背上,卡波西肉瘤的紫色斑块正在蔓延。
2025年4月1日清晨,小A的呼吸变得更加微弱,心率也逐渐下降。医生对他进行了紧急的抢救,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在亲人们的哭泣和陪伴下,小A的生命体征逐渐消失。
"要是能重来......"他用沙哑的声音重复这句话,直到仪器上的心跳线变成平直的一条。
最终在上午9点左右停止了呼吸,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想以后我每次路过HIV的检测点,我都会想起小A。
这个时代的防艾知识早已不是秘密:窗口期后检测准确率达99.99%,免费匿名检测覆盖全国,抗病毒治疗能让感染者拥有几乎正常的寿命。
艾滋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早检测发现是基础,早治疗是关键.非常关键
可仍有人像小A一样,被"恐艾"的枷锁禁锢,在自我怀疑中错失生机。甚至会有人说,只有乱的人才会去检测,我又不乱,我只是偶尔约一下,偶尔一次无保护,我怎么可能感染艾滋病。
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感染者中,30%发现时已到晚期。那些在暗夜里辗转反侧的人啊,你们知道吗?
检测室的医生不会judge你的过去,试剂条上的两道杠也不会改变你是谁。
生命没有愚人节,早一点推开那扇门,或许就能改写整个故事的结局。
若发生高危性行为还有一次 后悔药
高危性行为后的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连续规律的服用28天,即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PEP),可有效阻断89%以上的HIV感染风险
为什么是72小时呢?
这是因为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后,艾滋病病毒会在周围组织淋巴结内进行生长发育,大约72小时之后艾滋病病毒才会进入血液,导致血流传播,
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内使用阻断药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感染
来源:相遇如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