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湖南一个安静的小山村,村民们每天早上太阳一出来就下地干活,傍晚太阳落山了就回家休息,生活过得非常平静。
他是疯了吗,承包5000亩山地,就养了10只鸡!
2005年,湖南一个安静的小山村,村民们每天早上太阳一出来就下地干活,傍晚太阳落山了就回家休息,生活过得非常平静。
然而,这种平静很快被打破,一位名叫刘凤秋的“外来者”闯入了他们的视野,在外闯荡多年的刘凤秋衣锦还乡,但他带回来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一个在村民看来近乎疯狂的计划:承包5000亩山地,只为养10只鸡。
这个消息像炸弹一样在村子里炸开了锅,村民们议论纷纷,无法理解刘凤秋的举动。
五千亩地,十几个工人,才养了十只鸡?
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是金钱堆砌出的荒诞笑话,有人说他一定是疯了,也有人嘲笑他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更有甚者认为他是在故意作秀,哗众取宠。
刘凤秋的家人也搞不懂他为什么这么做,甚至连他哥哥都威胁说要断绝关系,逼着他放弃这个“荒唐”的念头。
面对质疑和压力,刘凤秋始终保持沉默,他并没有向任何人解释他的计划,只是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更增加了村民们的好奇心,他们都在暗中观察,想看看刘凤秋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这十只鸡,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刘凤秋的“疯狂”计划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时间回到一年前的广东,彼时的刘凤秋事业有成,积累了不小的财富,可是,一场意外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刘凤秋的儿子生病了,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现在越来越瘦,这让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就想给儿子补补身体,打算买只土鸡来煲汤。
他在广东到处找,跑遍了大大小小的超市和市场,就是没能找到满意的土鸡,市面上的“土鸡”,大部分其实是吃饲料长大的速成鸡,看起来羽毛乱糟糟的,没什么精神。
刘凤秋深知这些鸡肉的健康隐患,不愿意让儿子食用这些添加了各种激素和抗生素的鸡肉,就在他失望的时候,一位亲戚给她带来了一只自家养的土鸡.....
这土鸡肉质实在,香味浓郁,跟市场上那些速成鸡完全不一样,刘凤秋的儿子喝了用这只土鸡煲的汤后,精神明显好转,还得是自家散养的土鸡啊!
这次经历让刘凤秋看到了商机,他发现,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只要养出真正吃粮食长大的土鸡,肯定能吸引不少顾客。
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广东的生意,带着百万积蓄回到家乡,开启他的养鸡之路,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冒险的。
身边亲戚朋友都以为他是疯了,毕竟放弃外面的百万生意,回到深山老林里养鸡,有一种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感觉。
只是这对于刘凤秋来说,他想要更多的人吃到地地道道的土鸡,在家里人生病的时候,可以放心的喝一碗浓郁的鸡汤,他坚信,只要坚守自己的信念,成功迟早会来。
另辟蹊径,打造“土鸡中的爱马仕”
刘凤秋回到家后,马上开始了他的养鸡计划,他承包了5000亩山地,并雇佣了十几个工人,可就在当他带着10只鸡出现在山脚下时,村民们的质疑声再次达到了顶峰。
5000亩地,只养10只鸡?
这在村民们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大家不明白刘凤秋为啥这么做,觉得他是在乱花钱。
但刘凤秋并不理会外界的质疑,他心里清楚:自己要养的不是普通的土鸡,而是“土鸡中的爱马仕”。
刘凤秋为了保证鸡的品质,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养殖标准,他亲自挑选了10只血统纯正的优质土鸡作为种鸡,这些鸡羽毛鲜艳,活蹦乱跳,是培育优质后代的最佳选择。
刘凤秋始终坚持不用任何人工饲料,他认为,要想养出真正健康的土鸡,就得让它们回到自然环境中。
每天清晨带着工人们去山里采野菜野草喂鸡,还专门开了一块地种玉米和小麦,给鸡补充食物,为了让鸡吃得更健康,他还特意研究了鸡的饮食,发现鸡不仅喜欢吃素食,还特别爱吃虫子。
于是就带着工人们在山上挖蚯蚓,还专门划出一块地来养白蚁,给鸡当补充食物,他的这种细心程度,说是养孩子都不为过。
在刘凤秋的精心呵护下,这些鸡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除了吃就是玩,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羽毛油光发亮。
9个月后,当第一批土鸡长成时,就连当初质疑刘凤秋的村民们,也不禁啧啧称赞,这鸡一看就和外面卖的不一样。
这种“另辟蹊径”的做法,在当时并不被理解,甚至被嘲笑,但刘凤秋始终坚信自己的理念,他相信,只有坚持品质,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2006年,刘凤秋精心饲养的第一批土鸡终于可以上市了,看着这些羽毛油光水滑、活蹦乱跳的“宝贝”,刘凤秋心里乐开了花。
当他一说出每斤168元的天价,村民们又开始议论纷纷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普通土鸡的价格不过十几元一斤,刘凤秋的“天价鸡”自然无人问津。
村民们纷纷嘲笑他异想天开,认为他的鸡根本卖不出去,连刘凤秋的哥哥都劝他赶紧降价卖了,不然就要亏大发了。
面对质疑和压力,刘凤秋依然坚定前行,他深知自己土鸡的品质和价值,他相信,总会有识货的人出现。
刘凤秋决定采取主动,开拓市场,他挑了几只最好的土鸡,然后去了当年打工的地方——广东惠州。
在惠州,刘凤秋经过一番市场调研,最终选择在一个高档住宅区附近租下一间店铺,开始售卖他的“天价鸡”。
店铺开张初期,生意十分冷清,很多顾客看到168元一斤的标价,都望而却步,一些人甚至出言嘲讽,认为刘凤秋是在“抢钱”。
面对冷嘲热讽,刘凤秋并没有气馁,他细心地给顾客讲解他的土鸡有多特别,还拿出照片展示鸡的生长环境,告诉大家他是怎么用心养这些鸡的。
他当场宰鸡、炖汤,让顾客现场品尝土鸡的美味,渐渐地,刘凤秋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顾客,一些顾客在品尝过他的土鸡后,赞不绝口,认为物有所值。
好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刘凤秋的“天价鸡”逐渐在当地打开了市场,那些追求生活品质、注重健康的消费者,纷纷慕名而来,即使价格高昂,也愿意慷慨解囊。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刘凤秋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他把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养殖场建设中,不断扩大养殖规模,4年时间里,他的土鸡养殖场就从最初的10只鸡发展到上万只。
刘凤秋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品质的坚持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而是抓住了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以高品质的土鸡赢得了市场,最终实现了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的逆袭。
从“鸡司令”到行业标杆,引领乡村振兴
刘凤秋的土鸡养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本人也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一个拥有千万身家的企业家,被人们称为“鸡司令”,他不仅改变了自己,还帮家乡的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
刘凤秋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把自己养技术全教给了村民,大家一起努力致富,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养殖土鸡,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凤秋的故事也引起了媒体的兴趣,《央视网》、《CCTV-每日农经》、《人民网-河北频道》等权威媒体都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他的养殖模式也被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
2024年9月6日,媒体报道了河北阜平县的林下散养生态鸡,阜平县正积极扩大这种养殖模式,希望能借鉴刘凤秋的成功经验,推动当地乡村振兴。
刘凤秋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在农村,只要肯努力,肯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
刘凤秋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遇到过资金紧张、技术问题和市场竞争等不少难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经历激励了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为农村发展出一份力!
有志者事竟成,刘凤秋不在意身边人质疑否定的眼光,用自己的毅力与精神拼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信源:【央视网】【CCTV—每日农经】【人民网—河北频道】
来源:悠楠聊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