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6日,巨子生物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巨子生物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2%;实现归属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1%。公司毛利率高达82.09%,净利率为37.22%。
3月26日,巨子生物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巨子生物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2%;实现归属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1%。公司毛利率高达82.09%,净利率为37.22%。
分产品类别来看,2024年巨子生物功效性护肤品总收入为43.02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从上年的75.1%提升至77.7%,医用敷料业务收入为12.18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从上年的24.4%下降至22.0%。
依靠着优秀的业绩,巨子生物的股价在3月26日出现3.03%的涨幅。截至4月1日,巨子生物的股价为72.25港元/股,市值为742.2亿元。
然而,业绩高涨的背后,巨子生物潜在的危机也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1亿研发收入能否维持住大单品优势?
从品牌来看,巨子生物主要依靠可复美拉动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可复美实现销售收入45.42亿元,同比增长62.9%,占总营收的比重从上年的79.1%上升至82.0%。
据了解,巨子生物在医美市场安身立命的根本源自2000年西北大学范代娣的科研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即通过将人体胶原蛋白的基因片段植入大厂柑橘体内,借助发酵技术量产胶原蛋白。这项技术不仅成本低、周期短,还能避免动物源疾病或排异反应等安全隐患。
截至2024年末,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年产能为10.88吨,拥有188项在研项目,已获授权及申请中专利为167项,其中报告期内新增74项。
然而,巨子生物却呈现出重营销、轻研发的费用结构。财报显示,2024年巨子生物的研发费用为1.07亿元,研发费用率仅为1.9%,在上市可比同行中也属于偏低的一档。而巨子生物的销售费用却高达20.08亿元,销售费用率为36.25%。
事实上,巨子生物所依赖的可复美大单品已经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趋势。2021年至2023年,可复美销售收入增速约为113%、79.5%、73%,2024年可复美销售收入进一步跌破了70%。尽管这一增速依然非常高,但是巨子生物仅依靠这一大单品并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外部竞争已经在威胁巨子生物的市场地位。2024年8月,杭州美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宣称能将Ⅲ型重组胶原蛋白成本价格由8万元/公斤降至1万元/公斤。该公司亦宣布已完成天使轮融资,若产品开始量产,可能会对巨子生物造成冲击。
另一边,巨子生物曾对外宣称两款Ⅲ类重组胶原针剂预计2024年二季度获批,以期让重组胶原产品向填充剂发展,但是至今仍无下文。而锦波生物两款Ⅲ类胶原针剂早已获批,江苏吴中“婴芙源”已经上市,昊海生科交联胶原进入注册检验。巨子生物产品矩阵建设的步伐也已经落后于同行。
营销模式转型侵蚀净利润
巨子生物也在面临销售模式转型的阵痛。
据了解,巨子生物早期依赖经销商模式。上市前,巨子生物最大经销商为西安创客村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2020年,西安创客村为巨子生物贡献的营收比重分别为52.2%、49.3%。
据了解,西安创客村通过自建移动社交平台“创客云商”销售巨子生物旗下以可丽金为主的产品,但是因“分级代理”的营销模式被外界质疑有传销微商之嫌。尽管巨子生物在招股书中强调西安创客村业务“不具备传销构成条件”,但是西安创客村贡献的营收比重至2022年已经降低至17.63%。
巨子生物曾表示,已通过整顿减少依赖,2019—2021年终止66家经销商合作。终止与经销商合作的同时,巨子生物转向直销模式,并通过头部主播、KOL种草、明星代言等方式增强品牌影响力。
伴随直销模式而来的便是销售费用激增。数据显示,巨子生物的销售费用从2023年的11.64亿元大幅上涨至2024年20.08亿元,增幅高达72.51%。公司净利率也从2020年的69.42%下降至2024年37.2%。
医美巨头华熙生物已经因为高营销模式难以为继开始推动经营模式改革,巨子生物是否会重蹈覆辙有待市场检验。(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