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里的书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09:12 1

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书生形象鲜明多样,书生和花妖狐魅、仙鬼精灵的爱情故事唯美动人。歌曲《书生与白狐》中唱道:“我是一介书生独醉江湖,十年寒窗十年苦读。金榜题名时功名利禄,光宗耀祖……”《聊斋》里的书生大多是凡人,也有鬼、狐、精灵和仙人。

引言.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书生形象鲜明多样,书生和花妖狐魅、仙鬼精灵的爱情故事唯美动人。歌曲《书生与白狐》中唱道:“我是一介书生独醉江湖,十年寒窗十年苦读。金榜题名时功名利禄,光宗耀祖……”《聊斋》里的书生大多是凡人,也有鬼、狐、精灵和仙人。

01.

凡间书生

凡间书生大多家境贫寒,才华横溢,在困难面前很被动,往往是依靠异类美女和外界力量摆脱困境,是文弱书生的缩影。异类女性与书生琴瑟和鸣,帮助书生金榜题名,脱贫致富。这一类故事寄托了蒲松龄的理想,追求与红颜知己精神共鸣,渴望科举及第,得如花美眷。

大多数寒门书生也有君子之德,虽然文弱,却心怀正义,忠于爱情。《连城》中的乔生愿意割肉救知己爱人连城,不爱财,为爱出生入死。《瑞云》中的男主人公贺生不以貌取人,在瑞云毁容后为她赎身,救爱人出苦海,家境贫寒的贺生也扮演了高大的施救者形象。

大多数和花妖狐魅相恋的书生很痴情,不嫌弃女方是异类,像《香玉》中的黄生,《青凤》中的耿去病,《鸦头》中的王文,《梅女》中的封云亭等。在唯美人鬼恋中,书生会帮助女鬼还阳后缔结美满姻缘,并不惧怕对方是鬼。这些故事讴歌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赞扬了知己之爱。

受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影响,书生对父母很孝顺,恪守孝道,也有愚孝的一面。在《珊瑚》中,安大成就是愚孝书生的代表,母亲是一个恶婆婆,妻子珊瑚贤淑善良,安大成明知妻子是无辜的,却为了孝顺母亲而休妻。儒家孝道深入人心,蒲松龄本人对父母很孝顺,在《聊斋》中描写的祝生、张生、乐仲、钟生等都是孝子。

《水莽草》中的祝生死后为鬼,担心母亲孤苦劳累,他和阴间妻子寇三娘一起来侍奉母亲,与生前无异。《青梅》里的张生孝敬父母,狐婢青梅和小姐阿喜都很敬重他这一品德。《乐仲》里的男主人公割下腿上的肉给母亲吃,《陈云栖》里的真生和《钟生》里的孝子钟庆馀都愿意为侍奉母亲放弃科举仕途。

蒲松龄在考中秀才后,一直屡试不第,他为《聊斋》中多名书生安排了金榜题名,结成美眷的结局,抒发了自己的一腔孤愤与浪漫主义情怀。与此同时,他也描写了不第士子的痛苦无奈,批判了黑暗的科举制度。《司文郎》中的王平子和《于去恶》里的陶圣俞品学兼优,却名落孙山,自身无力改变命运。

此外,《聊斋》中也有少部分书生轻薄好色,贪财无德。《画皮》中的王生第一次看到画皮扮成的美女,就追上去套近乎,引鬼入室,不听妻子和道士良言相劝。王生被画皮挖心身死后,幸亏有道士、妻子陈氏和乞丐搭救才得以复活,这个猎艳者有一颗肮脏不堪的心。《丑狐》中的穆生见钱眼开,忘恩负义,狐仙果断惩罚了他。《司文郎》里的余杭生狂傲自负,目中无人,没有读书人的品德。

《彭海秋》中的丘生品行低劣,仙人彭海秋施法将他变成一匹马,蒲松龄借异史氏之语说:“马原来是人变的,一定是他的行为像马。仙人把他变成马,正因为恨他不干人事。”讽刺丘生像四脚畜牲。

02.

鬼书生

科举制度对封建士子的毒害很深,在《聊斋志异》中,不少凡间书生和鬼书生都热衷科举功名,渴望在仕途实现抱负。执著参加科考是寒门书生摆脱困境,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科举及第的理想,他们寒窗苦读,孜孜不倦,如果生前没能考中,死后为鬼会接着考。《叶生》中的男主人叶生因为没能考中而哀痛病逝,死后不忘科考,鬼魂中举,原本打算衣锦还乡,回到家才得知自己早已去世,瞬间扑地而灭。

《司文郎》里的宋生死后为鬼,一心想帮助凡间好友王平子功名及第来实现生前的愿望,证明自己的才华与价值,未能如愿,他失声痛哭。《于去恶》中的凡间书生陶圣俞和鬼书生于去恶、方子晋备受科举制度的折磨,阳间和阴间科举一样黑暗。考场舞弊,学风不正,名士陶圣俞接连落第,于去恶和方子晋生前死后都未能考中,为此哀伤不已。

鬼书生生前不得志,死后依然压抑,生活困窘。封建士子将科举及第看作人生大事,蒲松龄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科举制度对书生们的毒害,科举考试的愿望不仅会世代传递,而且阴阳相接。

《褚生》中的鬼书生褚生家境清贫,学习很刻苦,“攻苦讲求,各不暇息”,顾不上休息。陈生同情褚生,偷拿父亲的钱资助他,褚生很感动,和陈生一起拜吕老先生为师。陈父得知后,不许陈生再入学馆读书。吕老先生知道实情后,将钱退还陈父,不收褚生的学费,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

陈生经常邀请褚生去酒店共饮,褚生很感动,为了报恩,他附在陈生的身体上替他考中举人,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陈生这才知道褚生是鬼。褚生为了报答恩师,他托生为吕老先生的小儿子。《褚生》这个故事歌颂了施恩报恩的美德,也说明了科举情结对封建士子的影响,褚生不仅是为了报恩,而且要了却自己科举及第的心愿,他对陈生说:“高谊所不能忘,故附君体,以代捉;三场毕,此愿了矣。”原本早已要投生转世,为了报恩和实现及第心愿,他迟迟没有去。

《公孙九娘》中的鬼书生朱生是一个配角,不难看出他是一位重情义的少年书生,这样一位翩翩少年也是受于七之难牵连的冤魂。《棋鬼》中的书生痴迷下棋,棋艺却很差,因为嗜好下棋而气死父亲,倾家荡产,被阎王削减阳寿,错过重生的机会,永远不得超生。蒲松龄用这个故事说明“癖好误人”,同时也借无名棋鬼来抒发自己的郁闷。棋鬼痴棋,棋艺低下,生前死后都不得志,作者自己未能实现科举及第的理想,屡试不第,深感苦闷。

简而言之,鬼书生大多是悲剧形象,迷茫、痛苦、短寿,怀才不遇,压抑不得志,是孤愤书的缩影。

03.

狐书生

《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狐女形象光彩动人,人狐恋温馨浪漫,狐书生的形象虽不及聪敏的狐女夺目,却不失真善美,体现了超脱性和自由性。《娇娜》中的皇甫公子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狐书生,他雅好古文诗词,不以追求科举功名为目的,没有钻研八股文,超凡脱俗。皇甫公子谦和善良,待人真诚,对落魄书生孔雪笠施以援手,拜他为师。

皇甫公子是狐仙,拥有万贯家财,衣食无忧,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不受科举羁绊。他重视精神追求,珍重友谊与亲情,对落魄书生孔雪笠施以援手,象征蒲松龄心目中的理想挚友。《马介甫》中的狐仙马介甫一身正气,聪慧机智,用神奇的法术惩治恶妇,帮助弱者。《胡四相公》描写了张生与狐仙胡四相公的友谊,胡四相公是一位慷慨善良的美少年,主动赠送白银资助贫困的张生。

《青凤》中的狐书生孝儿是一个小角色,从他的名字和言行可以看出他很孝顺,也很重情。为了救父亲,孝儿前来请求耿去病相助,耿生开玩笑说要让青凤亲自来求,孝儿哭着说:“凤妹已经死了三年了。”耿生假装生气拒绝救助,孝儿掩面痛哭离开,哭是因为珍重亲情。和皇甫公子、马介甫、胡四相公等相比,孝儿更像凡间文弱、孝顺又重情的书生。

04.

仙人与精灵

《聊斋》里的书生还有仙人和精灵,仙是虚化的理想象征。《瑞云》中的和生就是一位仙人,他同情才貌双全的艺伎瑞云流落烟花巷陌,在瑞云的额头点了一个墨迹,墨迹越来越大,瑞云被赶到厨房干杂活,这样能保护她的清白,与瑞云两情相悦的贺生也能减少赎身负担。瑞云离开烟花之地后,和生又用法术恢复了她的美貌。显然,贺生和瑞云是在仙人和生的帮助下结为眷侣。《贾奉雉》中的郎生是一位俊朗飘逸的仙人,他先是用法术帮助贾奉雉考取功名,又带贾奉雉进山修道,因为贾奉雉凡心未了,郎生送他重返人间。贾奉雉历经宦海沉浮,含冤难辩,郎生救他出危难,带他和妻子双双离开尘世。

《鸽异》中的白衣少年是鸽仙,也是鸽子精灵,他感念张公子爱鸽子,将两只小白鸽送给张公子喂养,这对白鸽又繁衍了后代。张公子误以为一位贵官也爱好养鸽,为了讨好贵官,张公子送给他两只珍贵的鸽子,贵官却烹煮了这两只鸽子。鸽仙托梦指责张公子明珠暗投,导致自己的子孙丧生锅里,带着其他子孙飞走了。

《白于玉》中的书生白于玉“白皙短须,细腰长爪”,他“所读书,并非常所见闻,亦绝无时艺”。白于玉对一心想考取功名的吴青庵说:“士各有志,仆非功名中人也”。他是仙,因此不热衷功名。白于玉劝吴青庵放弃科举功名,为他做媒娶紫衣仙女为妻。吴生和仙女生的儿子交给凡间妻子葛女抚养,他离开尘世去修道成仙。葛女甘心替吴生侍奉母亲,抚养儿子,是男权视角下的贤妻。

《素秋》中的俞恂九和素秋兄妹都是书中蠹虫,哥哥俞恂九是美如冠玉,才华横溢的少年书生,妹妹素秋聪敏美貌。俞恂九这样的精灵也受到了科举的羁绊,为此丧命。俞恂九知道一旦参加科举,就会受到束缚,向往自由的他说:“姑为此业者,聊与君分苦耳。自审福薄,不堪仕进;且一入此途,遂不能不戚戚于得失。”

精灵本应超然物外,在凡间好友愈慎的劝说下,俞恂九开始参加科举,“邑、郡、道皆第一”,他金榜题名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了。然而,再参加科考,却名落孙山,俞恂九一蹶不振,生病去世,死后现出原形。原本超脱尘世的精灵也无法摆脱科举的毒害,蒲松龄用这样离奇的情节生动刻画了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科举制度对文人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聊斋》里的书生有凡人,也有鬼、狐、仙和精灵,形象多样,立体丰满,抒发了蒲松龄的多重情感,有对知己爱情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称赞,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与批判,对功名既追求又失望,也有对传统美德的遵从以及对超脱世俗、寻找一方精神栖息地的渴望。

来源:特立独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