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猴子变人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经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他又说,美国应当重新做人。多米诺骨牌是什么意思?基辛格英文比我好,让那些多米诺骨牌倒了算了。这是进化嘛。当然,不打它也不倒,不是我们打,是他们打。美国要从越南撤军,台湾不慌,
本来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特使,秘密来北京访问,只能在北京作48个小时逗留。这对中国领导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第一轮会谈结束后,周恩来马上到毛泽东那儿汇报,以听取毛泽东的指示。
周恩来开始汇报与基辛格的会谈:
“今天第一轮,大家见了面,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对方的基本观点。开始他们比较紧张,谈到了台湾问题,为此准备了很多材料。”
毛泽东认真地听周恩来汇报。
毛泽东在边听汇报时边说:
“猴子变人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经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他又说,美国应当重新做人。多米诺骨牌是什么意思?基辛格英文比我好,让那些多米诺骨牌倒了算了。这是进化嘛。当然,不打它也不倒,不是我们打,是他们打。美国要从越南撤军,台湾不慌,台湾没打仗,越南在打仗在死人呀!”
毛泽东又对周恩来等人说,要给基辛格吹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不要老谈具体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来的。
周恩来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汇报。待周恩来等人离开毛泽东住地时,已经2点多了。
7月10日早晨,基辛格和助手们正准备吃在中国的第一顿早餐。宾馆服务员端着托盘将早餐送进来。托盘还捎了一份英文稿子。服务员将稿子交给基辛格,说:“基辛格先生,这是周总理托我交给你的。”
基辛格拿起稿子一看,正是尼克松总统7月6日在堪萨斯城演讲的英文稿。原来,这是美国中西部新闻宣传机构的高级人员集会,请内阁成员和白宫助理人员报告国内政策,尼克松总统在会上作了这篇事先未草拟讲稿的即席演说。在稿子旁边周恩来写了一行小字——阅后送还,仅此一份。
在早餐桌上,基辛格让助手们传阅。
基辛格十分感动地说:“我看换了赫鲁晓夫,早就借此搞小动作了。”
吃罢早餐,由黄华陪同去参观故宫。这天也是仅供基辛格一行六个美国人参观。最有意思的是,雷迪和麦克劳德两个特工人员也参加游览故宫。他俩没有忘记自己的重要责任,是拎着那两只装满机密文件的箱子来游览的。黄华曾在燕京大学学过英语,在延安时接待过斯诺和包瑞德上校率领的美军观察组,还是50年代在朝鲜板门店谈判的重要代表。基辛格与黄华一边参观,一边交谈。
“总统跟我不止一次地设想我们会谈的情景,以为你们会大声拍桌子叫喊着打倒美帝,勒令我们立即滚出台湾、滚出日本、滚出东南亚,不然就不能坐下来谈判,”基辛格说。
黄华听了哈哈大笑:“真的吗?”
洛德说:“我证明,博士的话是真的。”
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雅致的花园,苍劲古遒的柏树,美丽的大理石雕刻,逼真的青铜狮子,使美国人惊叹不已。中国文物局王冶秋局长还带领他们参观了近几年的出土文物,有马踏飞燕、金镂玉衣等。
大家在青铜狮子前合影留念。走热了,都只穿衬衫。基辛格穿的衬衫尺寸不合,又宽又大,他不时地用手整理了一下衬领。
黄华望了他一眼,感到奇怪。基辛格脸上露出神秘莫测的笑,说:“我们在紫禁城里照相,‘台湾’却和我贴得那么近…”
美国人都哈哈大笑。黄华诧异,不知是何缘故。斯迈泽对黄华耳语说:“他忘了带衬衫,穿的是霍尔德里奇带来的台湾产的衬衫。”
黄华一看基辛格穿着大衬衫的狼狈相,笑得很开心。
2、艰难的谈判下午4点,周恩来与基辛格的会谈继续举行。地点换至周恩来办公的人民大会堂。这一轮会谈的气氛,与7月9日的第一轮很不相同。双方寒暄之后,各自介绍自己的观点,因为分歧十分严重,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在台湾问题、越南问题、世界形势问题、日本问题、亚洲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上,双方的观点是尖锐对立的。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缓和了一下气氛,说:我们不如先吃饭,烤鸭就要凉了。
进餐前,周恩来按毛泽东的指示对基辛格说了一番世界大乱、形势大好的问题,说到中国准备打仗,准备美国、苏联来瓜分中国。
基辛格赶忙说,请总理放心,美国要同中国来往,决不会对中国进攻。美国同盟国或对手决不会进行勾结来对付中国。中国对付美国的军队可以北开,摆在别的地方。
饭后,周恩来态度和蔼地建议,尼克松总统可于1972年夏天来访问。基辛格说,1972年夏天离总统大选的日子太近,可能引起误会。周恩来就建议改为1972年春天。基辛格赞同这个日子,不过,他说总统访问必须经过周密的准备,包括会谈议程、参观项目、新闻和电视报道,而且还得派出官员和电视技术人员先遣小组,以确保安全和报道工作顺利进行。
周恩来同意进行讨论,建议在晚间10点以后再会晤,起草关于这次基辛格访华的联合公告。
周恩来与基辛格谈毕,即驱车赶到中南海。
毛泽东听了周恩来的汇报,谈了两条意见:
第一,汇报到基辛格说的美国不会进攻中国、让中国把军队开到北方去时,毛说:他们要我们把军队往北开啊,过去我们是北伐,后来是南伐,现在是北来北伐,南来南伐。
第二,汇报说到讨论发布公告之事时,毛泽东表示,对公告内容中提及尼克松来访谁也不说主动,是双方都主动。
毛还说:
在公告中,也不提我要见尼克松,要学诸葛亮,留一手。
当晚下半夜,周恩来总理指派黄华与基辛格讨论这个公告。
周恩来率领熊向晖等人再次向毛泽东主席汇报第二轮会谈的情况。毛泽东批准了联合公告的基本草案,准备在7月11日上午与基辛格进行最后的讨论。
可是,基辛格等人过于敏感,因为在北京逗留已经一天半即36个小时了,还有12个小时就得飞回巴基斯坦。可是,联合公告还没有落实,他们又无法与外界联系。基辛格觉得很痛苦,十分焦躁不安,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能否签订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联合公告。他与助手们担心有人偷听,就在半夜走到楼外的花园中,在散步中商量对策。
7月11日,上午9时40分又开始会谈。双方这时才就尼克松访华而将发表的公告问题进行磋商。公告文字要求简短,内容为双方所同意,商定在基辛格离华后双方在预定的同一时间各自发表这份公告。
尽管公告内容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双方都意识到这个公告的重要性:这几句话一经公布,就会轰动世界。由黄华与基辛格来进行起草公告的工作。
公告的稿子是由中方提出来的,当时双方对公告稿子有三处争议:
其一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由谁主动提出的;其二是中美会谈要讨论哪些问题;其三是来访的具体时间。关于第一点,中方的稿子据实写着“尼克松总统要求来华访问”;基辛格不同意这么写。为了给尼克松留点面子,改为中国“获悉”尼克松要求而发出邀请。关于第二点,为了不引起第三国可能产生的疑虑,把中美领导人会谈的内容,限定在为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上。
关于第三点,访华时间定在“1972年5月以前”,其时间背景就是美国总统大选以前。后来尼克松会见毛泽东时,毛泽东说美国总统大选“我投了你一票”,就包含了这一层意思。双方同时发表公告的时间,采纳了美方提出的时间——7月15日。
3、红光满面的基辛格周恩来在起草公告工作完成之后来到钓鱼台,与基辛格讨论了今后联系的地点,双方都赞同定在巴黎,由尼克松总统信任的美国驻法国武官沃尔特斯将军与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接头。接着,周恩来还提议:有时,我们不妨继续利用巴基斯坦这个渠道,中国有句老话,不能过河拆桥。
基辛格此行的最后一次午餐是十分愉快的。紧张的气氛烟消云散。叶剑英在送行的宴席上也露出了笑容。
基辛格与助手们兴高采烈地乘着那架巴航飞机飞回巴基斯坦,除了带回双方认可的联合公告,还带回了中国人送的中国菜、毛泽东著作英文版及这次访问的照相集。
飞机在下午1点顺利飞抵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舒尔坦在机场迎接。舒尔坦后来说,基辛格去的时候优心忡忡,回来时喜气洋洋,前后相比简直像两个人。
基辛格在舒尔坦陪同下,乘车兜了一个圈子经过纳蒂亚加利所在的穆里路,又大事张扬地回到伊斯兰堡城里,似乎是恢复了健康从山间别墅回来了。当晚,他即转乘自己的那架飞机,飞往巴黎。在机上,他给尼克松发了预定的代号,报告访华成功。
他们挤在拥挤的机舱里,兴奋地回忆这几天的经历。基辛格最年轻的助手洛德,当然没有预料到,十几年后自己会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
后来,他说了一番很有感情的话:
“今天,在太平洋上空每个月都有数以千计的个人和数以百计的代表团穿梭往来,还有成千上万人在对方的国家里学习、教书和工作。今天,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其他形式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广泛进行磋商,经常举行高级领导人和工作人员互访…而当年,我们两国却相互隔绝,互不来往。我有幸跟随基辛格博士乘了一架飞机,探险似地神秘地飞过太平洋来访问北京。”
1971年7月15日。
这一天,加利福尼亚海岸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这几天,尼克松在圣克利门蒂西部白宫一直沉浸在兴奋喜悦与焦急不安所交织的心情中。
7月13日天还没亮他就醒了。7点刚过,他走出自己别墅,基辛格在埃尔托罗海军陆战队的空军基地换乘的直升飞机飞抵圣克利门蒂。
飞机停定后,红光满面的基辛格出现在舱门里,兴高采烈地挥着手跳下飞机,成功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基辛格朝总统快步走去。尼克松也迎了上来,握手,拥抱。
“怎么样?”尽管有旁人在场,尼克松还是忍不住问。
基辛格说:“他们周到极了!客气极了!”
“看你满脸红彤彤,都胖了。”尼克松心情也特别好。
“我长了五磅。给我们的待遇好得不得了。住在皇帝钓鱼的行宫里。根本不像我们事前担心的要磕头。”基辛格陶醉在成功之中。
尼克松哈哈大笑:“是吗?”
“每餐十二道菜,丰盛极了!他们太讲礼貌了!”
站在附近的不知内情者听了,好奇地问:“博士,你说的‘他们’是谁呀?”
这一问,倒提醒了尼克松与基辛格。目前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的事,在美国只有他俩和手下几个助手知道,就连国务卿罗杰斯也是几天前才知道的。尼克松特意在基辛格启程之后,将罗杰斯请到圣克利门蒂,说基辛格飞到伊斯兰堡后,正巧中国人请他去访问,他就飞去了。
尼克松给基辛格使了一个眼色。基辛格会意地赶忙做了个鬼脸,说:“我,我什么都没说。你问总统。”
尼克松也做了个鬼脸:“亨利什么都没说。”
等那人走开后,尼克松又低声问:“谈得怎么样?”
基辛格也悄声答道:“非常实在,非常明确,双方都不说空话…我们真荒唐,怎么能设想周恩来会狠狠敲桌子大骂呢?”
尼克松立即把基辛格带入他住的那幢西班牙式别墅最高层的小书房里,让基辛格把事情经过向他详细汇报。
他们还兴奋地谈到,随着总统访华的宣布,这一惊人之举将使美国一下子夺得政治上和外交上的主动权,在战略上将胜过苏联一步,对越南战争也会产生深刻影响。美国人民将会看到,他们的政府是能够采取有胆略的和平行动的。他俩也讨论了不可避免地使盟友日本和台湾产生不快的情况。
罗杰斯也赶来了。总统让他在发布重要讲话之前通知有关的外国政府。
4、尼克松的庆祝7月14日,尼克松让基辛格与洛德为他准备一篇同公告一起发表的讲话,将两年半的策划、工作和期待凝聚为400个字。
7月15日,美国太平洋时间下午2点45分,西部白宫按总统指示发出了一个通知,说5个小时以后总统要发表一篇“事关国家大局的重要的”简短公告。傍晚,尼克松和基辛格乘直升飞机飞往洛杉矶,于下午7点前进入设在伯班克的全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记者们早已蜂拥而至,特工人员也已控制了现场。记者们从未见过他那样高兴和乐呵呵的样子。
还差几秒钟就要到7点的时候,总统愉快地问道:
“伙计们,准备好了吗?”
7点整,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尼克松。
“晚上好!”总统开始讲话了。
“我要求占用今晚这段时间,是为了宣布我们争取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的工作所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正如我在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几个方面主动采取了行动,以求打开我们两国间更正常关系的大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派遣我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的环球旅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来总理会谈。”
我现在宣读的公告将同时在北京和美国发表: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尼克松刚念完《公告》,电视镜头马上转向在场的评论员。
荧光屏上显现出他们目瞪口呆、大为吃惊的神态。
全美国都发愣了!全世界都吃惊了!几乎所有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消息,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在谈论这个消息。
尼克松离开电视台,来到佩林诺餐厅,频频与人握手,接受祝贺。
他一反往常的腼腆表情,得意洋洋地拉着基辛格,向人介绍说:“他就是已经到过北京的那个人…”
不少人高声表示:“总统去中国,我们也要去…”
有人说:“哎,你怎么就变了?你昨天还说要去台湾出差。”
“不。我今天不想去台湾了,要去北京。基辛格博士,你要帮忙呀。”
人们用掌声欢迎尼克松。一个青年问他:
“总统先生,你刚才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球。您是否感到它的意义?”
尼克松眨了眨眼睛,自信地说:“只有历史才能说明它确实意味着什么。”
他和基辛格在餐厅的庆祝晚宴上吃了蟹腿肉,喝了一瓶1961年酿的法国红葡萄酒。
这天深夜,尼克松和基辛格喝得脸红红的,乘直升飞机回到圣克利门蒂。国务卿罗杰斯向尼克松汇报,电报已经开始像潮水一样涌来,大部分是赞扬的贺电,也有批评的,还有提建议、提要求的。
可是,尼克松最关心的是日本和台湾的反应。在他开始宣布公告前一个小时,罗杰斯用事先准备好的情况介绍,通知盟友,首先从日本开始,然后是台湾…。
日本驻美大使听了罗杰斯的汇报,没有发表评论;台湾的沈剑虹“大使”当场作了反应,谴责总统的决定,斥之为“不光彩的交易”。他还说:“不应该未经磋商、不打招呼,就背着朋友和盟国干出这种事来。”
尼克松不以为然地说:“你要给他解释,我们没有抛弃老朋友,没有嘛。我们和台湾的防御条约不是还有效嘛!我还准备批准卖给台湾一批新式战斗机。”
罗杰斯又说:“总统,台湾方面对我们上月向他们提出的‘双重代表权’的征询,不作答复。怎么办?”
尼克松渐渐地冷静下来,问道:“你看怎么办?”
罗杰斯说:“国务院认为不能迟于8月上旬正式提出“双重代表权',并向新闻界公布。现在请总统批准。我们要拼命保住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我们脸上才有光。”
基辛格插进来说:“我有点担心,这个‘双重代表权’打开了欢迎北京进联大的闸门,给急于讨好北京的国家找到借口。到头来,我们控制不住——这等于自己制造失败。”
罗杰斯瞟了基辛格那还泛着酒意的红脸,冷冷地说:“我们有些事,不早就在制造失败吗?”这话是含蓄地指责基辛格秘密访华。他因自己作为国务卿事前竟被瞒住而十分不快;但是,国务卿一直控制着自己,没有随便发作,此时才发泄了一点不满。
尼克松内心极度矛盾,心情马上变得十分沮丧了。
(正文完)
来源:之华说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