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朗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框架下,伊朗巴列维王朝获得西方技术援助,建立德黑兰核研究中心及布什尔核电站项目。彼时美国视伊朗为中东盟友,核合作旨在遏制苏联扩张。革命与停滞期(1979-1990s)1979年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政权,
这特朗普一天不整活就不自在
3月30日,特朗普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
他声称“跟伊朗谈不拢核协议就轰炸”
伊朗的核问题,那属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先简单概括一下伊朗核问题的历史由来。
核技术引入阶段(1950s-1979)
伊朗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框架下,伊朗巴列维王朝获得西方技术援助,建立德黑兰核研究中心及布什尔核电站项目。彼时美国视伊朗为中东盟友,核合作旨在遏制苏联扩张。革命与停滞期(1979-1990s)1979年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政权,美伊关系破裂,美国终止核合作。两伊战争(1980-1988)期间,伊朗核项目因国际孤立和技术封锁陷入停滞8。1990年代,伊朗转向俄罗斯合作,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重启布什尔核电站建设,引发美国“核扩散”指控。矛盾公开化(2003年关键转折)
200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查发现伊朗未申报的铀浓缩活动,美国指控伊朗秘密研发核武器。伊朗坚称其核计划仅用于民用,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拒绝完全终止铀浓缩,矛盾升级为国际危机。
其实第一个阶段的内容非常戏剧化,美苏冷战,为了遏制苏联埋炸弹,美伊合作搞核资源共享。
而当时巴列维王朝又非常的“拟人”,经常干“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活儿,吞并土地,没收财产,抢占民女,秘密警察随意逮捕政党不同、意见相悖的政客和百姓。
久而久之搞得天怒人怨,最后一怒之下,伊斯兰革命卫队就把巴列维王朝给掀翻了。
翻了桌子以后,伊朗和美国的关系就急转直下,美国把核能相关技术撤走,还进行相关制裁。
多边谈判与制裁拉锯(2003-2015)
2006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并逐步升级制裁。伊朗采取“以拖待变”策略,通过“暂停—重启”浓缩活动争取谈判筹码。2013年鲁哈尼当选总统后,伊核问题六国(P5+1)与伊朗启动密集谈判。《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2015)
2015年7月,各方达成历史性协议:伊朗承诺限制铀浓缩丰度(3.67%)、削减离心机数量,并接受IAEA核查;国际社会解除对伊经济制裁。协议暂时缓和危机,但未解决根本分歧——美国要求永久限制伊朗核能力,伊朗主张“ sunset条款”到期后恢复权利。美国退出与协议失效(2018-2020)
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JCPOA,重启“极限施压”政策,对伊实施石油禁运和金融制裁。作为反制,伊朗逐步突破协议限制:2020年浓缩铀库存达协议规定12倍,丰度提升至20%,并重启重水反应堆。这段历史就更幽默,因为长期被美西方制裁,伊朗内部其实出现了不少“亲美派”人士,也愿意放弃核能研究,换取更多的经济喘息空间。
结果特朗普一上台,以前的协约全™作废,制裁变本加厉。
伊朗一看,被逼上梁山,那还有啥好聊的?只能当南梁了。
拜登政府政策摇摆
拜登曾承诺重返JCPOA,但要求伊朗先恢复履约,而伊朗要求美国率先解除制裁。双方互设前提,谈判陷入僵局。2025年特朗普再度执政后,对伊政策更趋强硬,威胁“谈判或军事打击”二选一。技术突破与地缘风险
2025年IAEA报告显示,伊朗浓缩铀库存较三个月前激增50%,丰度接近武器级(60%),离心机数量超万台。以色列多次警告可能对伊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美俄秘密磋商未邀请伊朗参与,进一步激化矛盾。内政与外交的双重压力
伊朗国内保守派势力抬头,前外长扎里夫因主张对话遭排挤辞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明确反对“屈从式谈判”。与此同时,美国要求新协议涵盖伊朗导弹项目及地区影响力,远超JCPOA范围,导致分歧难以弥合。到了拜登任期,又说“婷婷”,我们可以谈一谈。
但美国两面三刀,两天三头换一个说法,别说一个国家了,是个人都受不了。
伊朗要美国给诚意,先把制裁给撤了,美国不答应,要伊朗先减少核能研究。
两个国家搁这儿互相套娃。
结果就是,套了4年,拜登任期都走完了。
伊朗还是该研究研究,该研发研发。
然后特朗普就又来了。
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是有些运气成分在的。
特朗普被打成了一只耳,居然这都没死。
接下来的事,特朗普上台了,又开始对伊朗要搞事情了。
为什么美国就钟情于“伊朗”?一直含情脉脉地追着伊朗屁股后面咬了那么多年。
没办法,伊朗这地理位置太香了。
东连亚洲,西接中东,北有里海,南有阿拉伯海。
世界聚焦于你.jpg。
更不要说中东本来就是产油集中地,大量的优质原油就得从中东往世界各地运输,靠近里海和阿拉伯海的伊朗,理应吃嘛嘛香。
美国能不眼馋嘛。
本来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财团都能顺利进入伊朗内部,控制他们的能源和基建。
约合当年重庆市一年的GDP
结果伊朗换政党了,换了个不亲美的,美国还以颜色制裁了那么多年,也没能拿下伊朗。
属于是美国既没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伊朗也发展不起来。
双输。
到今时今日,双方的矛盾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更别指望能合作了。
在回顾完前面的历史之后,现在再来看特朗普说伊朗不停止核能研究就轰炸。
是不是就很合理了?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就没给伊朗好脸色看,上来就先加关税和制裁。
现在第二任期上来了,怎么可能给什么脸色?
而且,他这是命令式的口吻进行“外交”,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有可能”像四年前那样对伊朗征收“二次关税”
你有见过这样求人的吗?
伊朗的回应同样很“硬”。
哈梅内伊8日表示,伊朗绝不会接受某些“霸凌政府”的谈判要求。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也在11日的演讲中称伊朗不会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与美国谈判,并告诉美国总统特朗普“你想做什么就做”。
这简直就是明着说,你要打就打,少废话。
虽然乍一看,只是伊朗和美国的一些狗屁倒灶的破事,但如果你拿上地图来看的话就完全不一样。
假如美国真的对伊朗开战,影响的将会是全世界的“航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结合前几年的信息整合一下来看。
首先,已知俄罗斯跟乌克兰在干架,并且现在俄罗斯没有停手的意思,一直往死里走乌克兰。
乌克兰谈判的底线是“让俄罗斯把所有侵吞的土地吐出来”。
这显然不可能,于是乌克兰也不会停火,双方只会打到死为止。
这就变成了原因一:
俄罗斯的能源、粮食、乌克兰的能源、粮食出口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俄罗斯还好,虽然北溪一号的天然气管道被炸了,但还可以将能源转移运输亚洲,惠及中国和印度。
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国,油气出口额占比58%,通过能源出口路径重构实现制裁规避。俄罗斯将欧洲市场份额(原占天然气出口量83%)向亚洲转移。
但乌克兰那是真缺了大德,作为粮食出口大国,仗打起来怎么种粮食?矿产能源区又被俄罗斯给占领了。
再加上北约和美国那便秘式地援助模式。
乌克兰能撑到今天确实是挺厉害的。
其次,自从巴以冲突爆发之后,也门就封锁了红海。
红海在哪儿呢?
红海刚好要经过也门门前的亚丁湾。
而也门现在是对美欧国家的商船、军队无差别开火打击。
连美国航母都干了两回。
要知道也门这地方的人均GDP估计也就咱们二线城市一个县城的水平。
完全是拖鞋军的水平,美国空军空袭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
印证了那句:“光脚不怕穿鞋”。
这是原因二:世界贸易航线亚丁湾不能用了【俄罗斯和中国商船可用】
现在,假如美国对伊朗发动战争,情况会怎么样?
一旦美军展开对伊朗的军事打击,首先,霍尔木兹海峡这小旮旯块,商船还敢不敢去了?
行商跑船是苦差事,但不是要命的啊。
这要是天上轰炸机不小心丢两块炸弹下来,连人带货一块升天了。
其次,商船不走捷径,商品运输就得绕一大段路。
路费怎么算?
内陆国家要进出口商品价格是不是要暴涨?
价格暴涨最后是不是要消费者埋单?
通胀是不是就来了?
基于上面两个因子【原因1、原因2】,再加上即将可能到来的美伊战争。
史上最大的冤种就来了。
欧洲。
恕我直言,欧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聚集起来的废物团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事实上,欧盟有很多次可以完全跟美国掰开了对着干。
1.俄乌冲突的时候不要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这样俄罗斯就不会对他们的天然气和能源加收高额费用。
2.巴以冲突的时候,不下场掺这浑水。
3.特朗普上台时,不要祸水东引,把矛头丢向中国。
结果这三点,欧洲大部分国家基本全干了,而且更过分的都有。
对,说的就是你,马应龙。
不好意思,放错图片了,马克龙。
马克龙这个人也是神人,经常处于神鬼两面性——神头鬼脸的阴阳人。
2023年4月份,马克龙访问广州,得到最高礼遇接待。
回去之后立刻支棱起来,表示法国应该独立自主,欧洲应该组建自己的军队。
结果呢?
结果到2025年4月份,别说欧洲,法国自己都拿不出兵力去组建一支同盟军,更别说外出征战了。
国际场上表现的越软弱,得到的下场就越不好。
这几年欧洲不说水深火热,至少也是游行示威不间断。
英国财政赤字,法国削减福利,德国重新奋斗。
几个大国各有各困境,就是没想着大家团结一心,全是各怀鬼胎。
在这种情况下,你指望这群高福利养出来的纯废物能干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纯粹是痴人说梦。
在已知欧洲一盆散沙的情况下,伊朗受到攻击,航运受阻,欧洲的能源供应那就真的只能靠自己了。
欧盟生产的能源中有超过 40% 来自可再生能源,而约三分之一来自核电站。
俄罗斯是欧盟主要的化石燃料供应国。2020 年进口的固体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中有 43% 来自俄罗斯。
鉴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欧盟领导人于 2022 年 3 月同意逐步摆脱欧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
好消息:欧盟有一半可循环清洁能源是内部供给。
坏消息:另一半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其中有一部分来自于俄罗斯。
并且考虑到特朗普4月2号就要全面落地加征关税【无差别AOE攻击】。
中国肯定是顶得住,中东国家大不了忍一忍,但娇生惯养的欧公子们估计就够呛了。
欧盟政府赤字占 GDP 的比例从 2022 年的 -3.2% 上升至 2023 年的 -3.5%,欧元区的赤字则从 -3.5% 上升至 -3.6%。在 2020 年创下时间序列最高值(欧元区为 -7.0%,欧盟为 -6.7%)之后,2021 年和 2022 年的赤字有所下降。
而且,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除了进一步刺激黄金价格,国际原油价格也有可能出现暴涨的可能。
原油运输的路线都被封锁了,对于原油进口国而言,那就必须花大价钱买。
这除了推高通胀,同样也会推高大宗商品期货价格。
例如,黄金、原油、铜等等工业制备的基础原材料。
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异动,实际上今天已经出现一定的影响。
追踪国际原油期货指数的原油LOF已经闻风先动。
同时,由于美国自己本身就是页岩油的产油国。
真要是打起来,军工体系和页岩油集团肯定高兴到不得了。
到那个时候,中东有能源,但是运不出去。
其他国家要能源,但拿不到。
一边是商品大幅度贬值,另一边是通胀受到恶性影响。
那么当然,中国也不可能避免。
但中国在控制通胀方面还是比较老练。
最惨的,应该是欧洲。
要知道在这种高压情况下,欧洲是没钱【赤字】,又没能源【无法完全自我供给】,还得罪中国【关税制裁后,制造业商品价格会比以前贵】
再叠加上中东持续内乱,可能有很多难民要跑到欧洲【福利好嘛】
这下就完犊子了。
欧洲既缺钱、又没能源、还有一大批难民、再加上要背负高福利的压力负担。
最后必然走向两个极端:
1.学小胡子,集体右转,再来搞一次“我的奋斗”吧。
2.内乱+恐袭+削减福利+赤字承压政府破产。
欧洲越窝囊,他们死得就越快。
从他们目前这个表现来看,估计两年,两年内,英、法、德三家就得憋点大活出来
来源:澄城澄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