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发新闻,异国他乡,来发生地震的第一现场采访,不是胸口挂个勇字,胆粗粗就能来的。一路变化难测,需要不断评估可行性,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今天(4月1日)从早到晚,切实感受到这一点。
【点新闻记者缅甸报道】赴大地震后的缅甸不容易,在出发前,已经做了十足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落地的时候,要说不紧张,肯定是骗人的。
仰光机场离境厅外,人们排队准备乘机离开缅甸。
突发新闻,异国他乡,来发生地震的第一现场采访,不是胸口挂个勇字,胆粗粗就能来的。一路变化难测,需要不断评估可行性,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今天(4月1日)从早到晚,切实感受到这一点。
先是离开曼谷飞仰光时,突然被告知,原定的飞回曼谷的航班迟迟未能出票,差点影响办理登机手续。编辑部紧急联络航司,又不断刷新网站,最终发现那个航班已经超卖,而前后几天的直航航班都没有了。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把后背交出去,信任编辑部能在我们飞往仰光的飞机落地前找到解决办法,否则没有回程航班可能过不了缅甸入境那一关。幸好,在飞机落地后,收到了编辑部发来的航班确认信——那是公司同事联系了四家航空公司、三家旅行社,才终于抢到的当天唯一一班突然放了几张票的航班。
顺利入境仰光后,突然被告知,原本找的当地翻译,因为早晨得知家人在地震中去世,匆匆返家处理后事。我们为他感到难过,而缅甸有很多人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亲人。随后找的一位年轻翻译,在得知我们计划要去灾区现场后,犹豫再三,撇下我们离去。犹豫目前缅甸各地正处于紧急状态,没有翻译几乎寸步难行。而我们原计划前往的地区,也突然宣布暂只让本国人和救援队进入。莫非我们的缅甸行,只能在仰光就结束了吗?
还没等找到答案,我们在机场遇到了刚抵达仰光的一批中国救援队。来自多个省市的成员目光坚定,在机场短暂停留后就直接奔赴曼德勒。很多缅甸人向他们鞠躬道谢,看到的时候,我也十分感慨。他们带了很多先进的救援设备,还有几条搜救犬。但更让我震撼的,是数以吨计的裹尸袋。不敢想像,现在的地震灾区,是怎样的情景。
写这篇手记时,我们得知,刚找到了两名翻译。为什么是两名,因为其中一位会在跟随我们抵达灾区后,留下来做志愿者。我很想和他们多聊聊,但今天我们需要再去采买一些物资,因为明天将有十几个小时在路上。
听救援队说,当地紧接着或许会有大风大雨。在路上,这次缅甸行还有怎样的未知等着我,我不知道。或许睡一觉醒来,行程又会因为不可抗力而改变。抵达重大新闻现场从来都不容易,但无论如何,相信可以关关难过关关过。
入夜的仰光闹市街头车水马龙。
偶尔见到路人,紧紧抱住怀中的孩子。
晚上做赴曼德勒灾区的最后准备,13小时车程,要靠干粮度日。
来源: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