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报道丨中国外运“AI+物流”打开行业想象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21:20 1

摘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数字化浪潮下,算法渗透至物流行业的各个节点,不断突破效率的边界,“AI+物流”已成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数字化浪潮下,算法渗透至物流行业的各个节点,不断突破效率的边界,“AI+物流”已成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招商局集团旗下中国外运通过数智化技术,将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物流业务融合发展,全面推动物流服务智慧化升级,让AI为物流插上“智慧之翼”。众多“AI+物流”的创新应用近日也获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外运无人驾驶重卡

3月28日,《人民日报》整版发表《畅行京津冀,跟着无人驾驶重卡跑货运》文章,报道了中国外运运用AI技术为自动驾驶货运创造的无限可能。2022年4月,中国外运与小马智卡合资组建的青骓物流科技公司投入运营,开启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致力于打造安全、高效、低碳的智慧货运体系。2024年2月,双方携手获得国内首个自动驾驶跨省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商业运营牌照,迄今运输标准集装箱逾540个。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外运自动驾驶高速干线商业运营里程累计超过260万公里,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3月29日,新华社发布《AI为港口作业插上“智慧之翼”》报道,通过视频、图文报道了中国外运的“智慧港口”——江门高新港。报道中可以看到,辽阔的码头上空无一人,却繁忙有序地运转着:一辆集卡车8秒快速通过智能闸口;远控龙门吊挥舞长臂,精准地抓取集装箱放置在自动驾驶电动集卡车上;通过自动规划路径,自动驾驶电动集卡车精准避开沿途障碍,驶向码头岸桥处,整个作业过程行云流水。中国外运已将江门高新港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内河港口智能化转型的典范。

自动驾驶电动集卡上岗

助力码头高效低排

自动驾驶电动集卡车队行驶在中国外运江门高新港

2024年,中国外运在江门高新港启动L4自动驾驶电动集卡项目,首批投入10辆自动驾驶电动集卡开展运营。自动驾驶电动集卡将AI技术应用于数据标注和模型训练,实现200米无盲区全域感知,能够在复杂的码头环境中自主导航,合理规划最优路径。与此同时,智能码头系统利用AI技术实现场内作业任务指令自动分配,远控龙门吊和自动驾驶电动集卡根据任务指令自动规划路径并进行作业,大幅提升集卡车行驶效率和作业顺畅度。

自动驾驶电动集卡

智能交互升级

“港航AI助手小运”便捷服务客户

中国外运积极探索AI大模型与自身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2025年3月,“港航AI助手小运”上线,能精准地识别用户复杂的查询意图并给予即时响应。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无论是查询泊位计划、集装箱动态还是装卸船进度,客户只需输入简单的自然语言指令,系统就能快速给出准确答案,并能够24小时在线解答客户咨询。

港航AI助手小运

单证自动化革新

将大幅提升物流环节效率

业务单证是物流业务的重要凭证,贯穿于货物运输、仓储、通关等各个环节,是确保物流操作合规、高效的关键依据。单证录入是物流行业人力密集型的作业环节,中国外运将“单证通”大模型多模态技术应用于内部文件中心系统、运控中心系统以及仓库管理系统,实现系统自动识别和校验提单、报关单等单证中的关键信息,大幅降低人工录入和核验成本,提升物流环节效率。

单证通自动校验功能

安全管理智能化

风险预警实现秒级响应

2024年11月,中国外运运用大模型语义理解技术,在江门高新港落地“安环AI助手”系统,将104份安全生产条例、55份消防规范、252条隐患依据统统收入知识库,操作人员查询设备合规使用规范,只要输入关键词,相关法规、事故案例和操作指南瞬间弹出,风险预警快人一步,彻底颠覆传统文档检索模式,安全管理“秒级响应”。

安环AI助手

智能安防系统

AI技术及场景化应用,让传统码头作业中存在的效率瓶颈、依赖人工以及资源调配滞后等痛点得以有效破解,实现了供应链全流程可视、可控,也为未来打造更智能、更绿色、更可靠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提供了智慧基底。

未来,中国外运将持续向着“AI+物流”发展方向,探索大模型在提升供应链效率、优化仓储配置、升级服务客户质效等方面的应用,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行业提供更智慧的物流解决方案。

来源:百年招商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