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AI中医新体验:机器会看病?智能诊疗颠覆想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20:51 1

摘要:3月28日到30日,一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中医药文化盛宴在龙华区人民医院开展。由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办的“中医药文化开放日”活动,通过AI机器人诊疗、智能体质辨识、养生茶饮DIY等创新形式,向市民展示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科技赋能的无限可能。

“熬夜人群必看!中医教你如何‘逆天改命’”

“AI机器人竟会‘悬丝诊脉’?”

3月28日到30日,一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中医药文化盛宴在龙华区人民医院开展。由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办的“中医药文化开放日”活动,通过AI机器人诊疗、智能体质辨识、养生茶饮DIY等创新形式,向市民展示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科技赋能的无限可能。

晶报直播深圳团队采访中医科罗维军主任

晶报《直播深圳》栏目也来到现场,通过镜头带领观众感受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探索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打破刻板印象 三大核心展区揭秘:中医可以有多“潮”?

在活动现场,晶报直播镜头下,龙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的罗维军主任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亮点与特色。罗主任表示,本次活动旨在打破传统中医的刻板印象,展现中医的开放、包容与时尚。通过AI机器人诊疗、智能体质辨识、养生茶饮DIY等多种创新形式,活动不仅让中医变得更加有趣、更有“口感”,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在AI机器人诊疗区,三款智能机器人身怀“中医黑科技”,涵盖冲击波治疗、智能艾灸、体质辨识等功能。患者扫码即可获取个性化诊疗方案。据中医科吴医生介绍,这些机器人通过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能够精准识别经络穴位,为患者提供高效、舒适的治疗体验。

养生茶饮工坊区是最受欢迎的区域,活动现场推出了五款药食同源的创意养生茶饮,从“祛湿健脾茶”到“宁心安神茶”,让年轻人在享受奶茶口感的同时完成体质调理。这些茶饮不仅口感良好,还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如养颜美容、降脂降酸、祛湿健脾等。

最热闹的是趣味问答抽奖区,活动现场设置中医知识闯关游戏,答对者可获香囊、耳穴贴等特色礼品,现场互动率超90%。市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医知识,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原来中医不是只能喝苦汤药!”首次参加活动的“95后”市民林小姐表示:“养生奶茶竟然能健脾养胃,这个反差萌太戳我了!”

AI中医新体验:机器会看病?智能诊疗颠覆想象

本次活动中,三款AI机器人——冲击波机器人、智能艾灸机器人和体质辨识仪,是市民们关注的焦点。这些机器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了高效、精准、舒适的诊疗体验。

在直播现场,中医科吴医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三款AI机器人的特别之处。

首先是冲击波机器人,专治“懒人腰酸背痛”。针对久坐族的肩颈腰腿痛,冲击波机器人通过高频振动松解肌肉粘连。“与传统理疗相比,它的精准度和舒适度提升近30%。”吴医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该设备已应用于临床,尤其适合怕疼的年轻患者。

智能艾灸机器人则被称为无烟版“中医桑拿房”。“点火、控温、除灰一气呵成,连熏艾时的艾烟都自动回收了!”首批体验者王女士患有慢性盆腔炎,她坦言:“以前不敢在家自行艾灸,现在有了这台机器,随时能享受恒温热疗。”

第三款是AI读脸知健康的体质辨识仪。据吴医生介绍,辨识仪通过面部识别与舌象分析,系统可在3分钟内生成体质报告。“湿热质”“气郁质”等九种体质分类精准匹配养生建议,市民李阿姨测试后惊呼:“机器说我湿气重,和我早上起床舌苔厚的感觉一模一样!”

养生茶饮与趣味互动 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传播

除了高科技的AI机器人,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养生茶饮工坊和趣味问答抽奖区。养生茶饮工坊推出了五款药食同源的创意茶饮,包括养颜美容茶、降脂降酸茶、祛湿健脾茶、清肝明目茶和宁心安神茶。这些茶饮不仅口感良好,还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吸引了众多年轻市民的关注。

现场不仅不限量供应茶饮给大家品尝,还将五款爆款茶饮配方公开,根据配方,市民回家可自己动手煮来喝。

五款爆款茶饮配方

养颜美容茶: 玫瑰+益母草+桃仁,疏肝解郁,改善气色暗沉。

降脂降酸茶: 山楂+荷叶+葛根,专为高血脂、痛风人群设计。

祛湿健脾茶: 赤小豆+薏米+芡实,化解梅雨季湿邪困扰。

清肝明目茶: 菊花+枸杞+决明子,缓解视疲劳立竿见影。

宁心安神茶: 酸枣仁+百合+茯苓,拯救“熬夜冠军”的睡眠自由。

“这些茶饮的配方都是科室10年临床经验的结晶。”中医科罗主任透露,“比如祛湿茶里的赤小豆,用量精确到克才能达到最佳利水效果。”

趣味问答抽奖区则设置了中医知识闯关游戏,市民通过回答与中医相关的问题,赢取耳穴压豆、中药香囊、袋泡茶等特色礼品。这一环节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还让市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中医知识。

“这种形式很好,既学到了知识,又赢取了礼品。”家住龙华的曾女士表示,提前看到活动宣传,想着离家近,过去体验一下,想不到收获良多,“我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

市民:从质疑到惊叹 传统医学的新打开方式

“以前总觉得中医诊疗比较传统,没想到现在有了这么多高科技设备。”市民王女士在体验智能艾灸机器人后表示。

退休教师张阿姨患腰椎间盘突出多年,尝试艾灸机器人治疗后感慨:“以前总觉得中医见效慢,这次做完明显感觉腿部轻松了,关键是没被烟熏得流泪!”

程序员小陈自诩“朋克养生”,体质报告显示其实属于“阴虚火旺”。“怪不得我越补越上火!”他当即决定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摄入。

罗维军主任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让市民体验到了中医的现代化转型,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科技手段,中医从“经验医学”走向“循证医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千年中医遇上人工智能,迸发出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文化传承的新生机。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更多“黑科技”能为中医药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份跨越时空的智慧。

晶报直播团队通过镜头记录下了这场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与创新,希望能够打破公众对传统中医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希望通过报道,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