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强势归来,披露三年40余项创新成果计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20:20 1

摘要:3月30日,恒瑞医药发布2024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 2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

3月30日,恒瑞医药发布2024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 2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

重回增长通道恒瑞医药有了新面目,创新药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2024年,恒瑞创新药销售收入(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达138.9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占到公司总销售收入(不含对外许可收入)一半以上。

创新药BD授权交易为公司贡献了新的业绩增长点,上半年确认的来自默克的1.6亿欧元收入,加上年内新增的1亿美元GLP-1产品交易首付款,构成营收和利润增长的相当大部分。

恒瑞依然在强调自己的创新转化能力,年报中恒瑞给出了一份创新产品获批指引:未来三年,预计将有40余项创新成果获批上市,包括HER2 ADC、GLP-1药物等。

不过在外界看来,恒瑞创新研发的回报可能会是另一种更快的方式。

国际化战略提速

3月25日,恒瑞刚披露了一个BD:脂蛋白(a)口服小分子项目HRS-5346大中华区以外的所有权益独家授权给了默沙东,拿到2亿美元的首付款。

2024年恒瑞医药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3.37亿元。创新药出海取得成效,成为业绩增长第二引擎,报告期内,公司收到德国Merck Healthcare 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以及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 1.0亿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等许可合作对价,确认为收入,利润增加较多。

近两年国内药企都在加大出海力度,其中不少是应对眼前的权宜之计:国内商业化前景黯淡,账面资金也不支持商业变现,出海才是最快回笼资金的办法。

恒瑞不一样。恒瑞有着国内企业几乎最充沛的资金储备,今年还有望赴港融资;有国内相当成熟的商业化体系,号称“医药一哥”。那为什么恒瑞还要如此积极推动出海?

在医药界,要想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就要站到国际舞台上去和顶级企业比较。恒瑞作为中国医药企业的代表,自然要走这一步。

但具体怎么走,很长一段时间恒瑞都在摸索。恒瑞拥有国内药企中最齐全的技术平台,既包括双/多特异性抗体、ADC、分子胶等常见技术,又有PROTAC、mRNA、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目前临床阶段的品种90多个,总的临床管线约400条。

这些品种,如果全靠恒瑞自己实现海外商业化,资金和精力是个大问题,回报也会拉得很长,拖垮公司整体运行效率。这两年,恒瑞逐渐琢磨清楚了:不一定样样都要高举高打、自主出海,在适合的项目上借力合作伙伴,整体效益会更高,回报也会更快。

2023年10月,恒瑞授权给德国默克公司一款PARP1抑制剂HRS-1167,这是恒瑞首次与大型跨国药企达成合作,交易总额高达14亿欧元。去年上半年,恒瑞收到了默克支付的1.6亿欧元首付款。

2024年5月,恒瑞将GLP-1系列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海外权益打包授权给美国Kailera公司,总金额60亿美元,首付款1亿美元;去年12 月,恒瑞将一个DLL3 ADC授权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首付款7500 万美元。

BD出海极大缩短了研发回报周期,让研发直接产生效益,大幅提升恒瑞的现金流和经营状况。

目前,恒瑞已实现13笔创新药海外授权合作,其中近三年对外授权8笔。未来,恒瑞还会有更多的出海项目,公司业绩还可能有爆发式增长的空间。

进入创新高回报期

大量产品出海BD,靠的还是产品自己的竞争力。恒瑞在创新药上扎得越来越深,2024年,恒瑞累计研发投入 82.28 亿元,同比增长33.79%,创历史新高,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65.83 亿元。

至今恒瑞累计研发投入已超440亿元。不论是绝对值还是百分比,都令人瞩目。

在如此收缩的环境下,还能把相对多的筹码放在研发上,体现了恒瑞作为大公司区别于Biotech的资源禀赋。

国内商业转化能力是恒瑞大手笔投入研发的最大底气。相较于2023年,恒瑞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增加超过32亿元,构成巨大业绩增量。其中,新型AR抑制剂瑞维鲁胺、中国首款自研新型高选择性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国内首款自研SGLT2i类药物恒格列净等产品进入医保后,凭借进院数量不断增加和临床价值的有效传递,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恒格列净,在其带动下,恒瑞代谢和心血管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0%。PD-L1阿得贝利单抗纳入多地惠民保特药报销目录,收入贡献也进一步扩大、其他如PD-1卡瑞利珠单抗、TKI吡咯替尼等上市较早的创新药也都对销售增量有一定贡献。

经过过去几年的积累,恒瑞已经逐渐形成了新药研发的方法论。

多个技术平台全面开动,恒瑞实现了创新产品的多点开花。2024年至今,恒瑞已有10项创新成果落地,其中包括4款1类创新药:中国首个自研的1类阿片类镇痛创新药富马酸泰吉利定(术后疼痛)、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上市的首个创新药夫那奇珠单抗(银屑病)、全球首个超长效的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强制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

恒瑞在年报中还进一步给出未来三年产品获批指引:

2025年预计上市项目11项,包括备受关注的明星产品HER2 ADC瑞康曲妥珠单抗有望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K1/5-HT3双通道止吐复方制剂HR20013。

2026年预计上市项目13项,重磅产品PD-L1/TGF-βRⅡ双靶点融合蛋白瑞拉芙普-α有望获批胃癌适应症,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具备First-in-Class潜力。

2027年预计上市项目23项,热门的GLP-1药物或将迎来上市,包括具备同类最佳潜力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RS9531用于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2个适应症。此外有望上市的还有:具备First-in-Class潜力的HER3 ADC创新药SHR-A2009用于非小细胞肺癌、URAT1抑制剂SHR4640用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

2024年12月,恒瑞宣布赴港上市。这是恒瑞上市以来首次计划对外融资,将为其国际化拓展进一步注入资本动能。以管线厚度为基础,加上有力的资本运作,期待恒瑞将在全球化竞争中持续突围。

撰稿丨李傲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李木子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健识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