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兵种力量,在台岛周边展开代号未公开的联合演训。此次演训重点包括**海空战备警巡、夺取综合制权、对海对陆打击、要域要道封控**四大科目,旨在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
一、演训概况:多兵种联合抵近台岛,实战化科目全面升级
2025年4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兵种力量,在台岛周边展开代号未公开的联合演训。此次演训重点包括**海空战备警巡、夺取综合制权、对海对陆打击、要域要道封控**四大科目,旨在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
与2024年的“联合利剑”系列演习不同,此次演训未使用特定代号,军事专家张弛指出,这表明解放军在台海方向的演训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成为日常战备的一部分。
关键细节:
1. “要域要道封控”首次明确:针对台岛重要港口(基隆、高雄、花莲)及巴士海峡等战略通道,旨在阻断“台独”势力外逃和外部势力介入。
2. 山东舰、歼35等新装备亮相:航母山东舰首次参与环台岛战巡,歼35隐身战机现身演训视频,展示外阻、内封、固控的立体威慑体系。
3. 军警协同常态化:中国海警同步在台岛周边开展执法巡查,演练临检拿捕等科目,形成军事与执法联动的双重压力。
---
二、释放的三大核心信号
信号1:常态化演训,压缩“台独”生存空间
此次演训未冠以特殊代号,直接以“联合演训”命名,表明解放军行动已从“阶段性威慑”转向“持续性压制”。国防大学教授张弛强调,这种常态化演练让“台独”势力时刻感受解放军的存在与决心,形成心理震慑。
信号2:综合制权争夺,凸显现代战争新维度
“夺取综合制权”是此次演训的核心目标,涵盖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制网络权等多领域。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这不仅是传统战场优势的争夺,更包含舆论战、信息战的综合布局。例如,东部战区发布的演训视频《降妖除魔》和主题海报“进逼”,以通俗化传播强化对两岸民众的心理影响。
信号3:实战化备战,应对复杂外部干预
演训时间点选择耐人寻味。凤凰网分析指出,当前外部势力正试图以“切香肠”方式介入台海,解放军通过高强度演训表明:任何挑衅都将触发迅速反制。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更直言,演训是对“倚外谋独”的严厉警告,中国统一大势不可阻挡。
---
三、专家解读:为何此时升级行动?
1. 军事科学院付征南:演训是对台当局近期“以武拒统”的针对性回应。台防务部门3月底监测到山东舰编队进入所谓“应变区”,解放军以抵近行动打破其“安全幻觉”。
2. 国防大学教授张弛:常态化演训既锤炼部队实战能力,又通过近距离抵近熟悉台海战场环境,为未来可能的行动积累数据。
3. 海军研究院唐莉:山东舰编队出岛链进西太,标志着解放军远海体系作战能力质的飞跃,形成对台岛东西夹击之势。
---
四、未来台海局势:从“战略模糊”到“清晰威慑”
【重点】 此次演训释放两大未来趋势:
1. 演训强度与频次持续升级:从“联合利剑”系列到无代号常态化行动,解放军将更频繁地抵近台岛12-24海里范围,压缩台当局反应时间。
2. 工具箱多样化:除军事手段外,海警执法、舆论战、经济制裁等综合手段将协同发力,形成“全政府”对台模式。
---
结语:中国统一的步伐不可阻挡
此次演训不仅是军事能力的展示,更是政治意志的宣示。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对“台独”势力而言,解放军的常态化演训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对两岸人民而言,这是维护民族利益、避免兵戎相见的必要警示。
来源:科普公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