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见深一度丨长沙学院AI辅导员上岗:人机协同“智”变思政教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8:11 1

摘要:“刘老师,又有20条奖学金咨询留言!”今年新学期,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办公室里,辅导员刘沁楚对着电脑屏幕只挠头。此时的微信公众号后台,“奖学金怎么申请”“课表哪里查 ”等留言不断弹出,像一群等待解答的小问号。

长沙学院的AI辅导员。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莎 长沙报道

“刘老师,又有20条奖学金咨询留言!”今年新学期,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办公室里,辅导员刘沁楚对着电脑屏幕只挠头。此时的微信公众号后台,“奖学金怎么申请”“课表哪里查 ”等留言不断弹出,像一群等待解答的小问号。

正在整理材料的刘沁楚突然停住,她想到曾刷到福建某高校的推文,屏幕上“DeepSeek”智能客服的字样让她心头一跳:“要是我们的公众号也能接入AI,这些重复性问题不就有解了?”那个午后,她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会议室,四处打听研究,如何实现这门新技术。

3月15日,“鲸小管AI辅导员”正式上线,这也标志着长沙学院第一个AI辅导员正式上岗。AI辅导除了能给老师们减负,在技术赋能下,究竟能给高校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或许,人机协同已经为思政教育打开了新思路。

成了温暖高效的“数字伙伴”

学生与AI辅导员的互动。

下午5点,“鲸小管”上又有咨询弹出:“请问体测不及格会影响奖学金吗?”

屏幕另一端,AI系统迅速检索知识库,3秒后回复:“体测结果不及格会影响奖学金的哦!在长沙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的中……”

“现在每天能处理数百条咨询,效率超级高!”刘沁楚指着后台的实时数据说道,最忙的是下午,当人工辅导员还在逐个回复时,“鲸小管”已同时处理了37条留言,从补办校园卡到竞赛报名,每个回答都精准匹配知识库节点。

有学生在留言区调侃:“鲸小管”比我室友回复还快!

后台数据显示,“鲸小管AI辅导员”平均响应时间仅需3秒,日常咨询处理效率提升超60%,通过技术,突破了传统人工服务的时空局限。

“这个节点必须连接到知识库的‘奖学金政策’分支,否则会触发错误回复!”在长沙学院计算机学院,学生参与设计AI辅导员“计小科”,他们会手动添加每一个部分节点,包括从知识库里获取信息,调用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回答等等。

“每一个参数变量都是我们手动分配,对于回答的准确性我们也是十分有信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真正理解了AI系统的运作逻辑。”参与设计的同学谈道,“手工打磨”的成果很突出,提高了近90%的准确性,连最挑剔的专业课老师都点赞。

目前,“计小科”不仅是线上辅导员,还是线下网红,他已被1:1还原成实体人偶,成了校园文化的现象级IP。

与线下辅导员的工作互补

“有QQ群聊的一个老师问我,是否收到勤工助学补贴,我想咨询下保卫处电话。”

3月的一个傍晚,AI辅导员弹出来一位同学的疑惑,后台立马回复:“宝子,这种情况先别慌,先检查自己是否符合助学岗要求。同时注意是否遇到网络骗局,如果对方还提到‘返利、保证金’等,请立即停止操作……”

“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位同学正是因为AI辅导员的提醒,悬崖勒马,原本准备的‘保证金’,并没有付出去,还追回了数百元的资金。”刘沁楚意识到,AI辅导员在某种意义上还填补了一些人力工作空白,例如这场无声的反诈保卫战,就是很好的印证。

统计发现,在使用中搜索最多的为生活类提示,如宿舍保修、学校联系方式,当然还有一些技术方面的求助。

“叮!” 凌晨1点23分,马栏山新媒体学院的 “影传 Media” 公众号弹出新消息:“视频的关键帧到底该怎么打?要崩溃了!”AI辅导员回复:“试试在时间轴选中素材,点击‘添加关键帧’按钮,然后拖动锚点调整速率……”附带的教学视频链接里,老师正用实例演示操作步骤。

“以前遇到技术问题,我们通常是第二天上班才能问,现在AI辅导员可以秒回!” 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教师盛洁介绍,“视频剪辑”相关提问,则会触发智能推荐系统,AI还会推荐不同剪辑软件的操作方法,非常实用。

在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同学们面临短视频制作、数字营销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挑战,AI辅导员都会通过智能问答、资源推荐等功能,帮助学生快速解决绝大多数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技术带来的育人理念思考

“捷哥的万事屋”系列视频。

早晨6点,长沙学院法学院公众号 “捷哥的万事屋” 弹出一条特殊留言:“捷哥,我一晚没睡,最近真的很累。”

看到这条消息,正在值班的谭敏捷老师本能地坐直身子,此时屏幕上的AI捷哥已开始用温暖的语气回复:“我注意到你最近常提到‘累’,愿意和我具体聊聊发生了什么吗?我们可以一起找解决办法。”

“捷哥”谭敏捷原本就是法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他也是一名网文写手,“捷哥的万事屋”公众号里,收录了62篇原创网文,20万字的素材,都是用“00后”愿意接受的方式撰写。

而法学院的AI辅导员就是以大家熟悉的“捷哥”为原型设计,除了文字交互,谭敏捷还上传自己的照片,生成了卡通的数字人主播,同时将原创网文转化为生动视频。

视频里,主播有时会讲述大学生神奇的消费观,有时会科普为什么大学宿舍要定时拉闸,话题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学生很爱看,也很解压。

“有些学生,不太敢直面老师,但愿意和AI聊天。”谭敏捷谈道,“AI捷哥”上线后,确实有学生与其倾诉心理问题,他不仅可以及时关注这些学生,还可以在后续谈心时有针对性地介入,AI其实很适合当同学们的“情绪检测仪”。

谭敏捷谈到,假设系统通过优化,有同学连续五次提到 “论文写不出来”后,AI会自动标记了“焦虑”标签,随后精准将《论文选题五步法》这类文章推送给他,同时再配合线下辅导员的沟通,这位同学的问题一定可以迎刃而解。

事实证明,AI辅导员的上线,成了一块高校“网络思政”的新阵地。

长沙学院正在探索网络思政+人工智能的新模式,线上察觉学生的思想困惑、情感迷茫等危机信号,线下精准施策开展工作,实现了“AI辅导员”和“真人辅导员”人机协同,打开思政教育新思路。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