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2025年4月1日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仅限用于家庭安全防护(如防盗、照看老人儿童等),禁止以窥探邻居隐私或收集他人信息为目的安装,若存在监控他人等非正当用途,将构成违法行为。摄像头只能覆盖自家门口及庭院范围,禁止对准邻居门窗、阳台等
根据2025年4月1日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仅限用于家庭安全防护(如防盗、照看老人儿童等),禁止以窥探邻居隐私或收集他人信息为目的安装,若存在监控他人等非正当用途,将构成违法行为。摄像头只能覆盖自家门口及庭院范围,禁止对准邻居门窗、阳台等私密空间,若涉及公共区域(如楼道、电梯),需经全体业主书面同意
建议选择带“隐私保护”功能的设备,可自动模糊他人活动区域, 私密场所禁区:浴室、更衣室、学生宿舍、酒店客房等场所内部严禁安装,公共空间限制:小区公共道路、健身区等区域,未经业主共同决议不得安装, 特殊区域管控:军事禁区、国家机关周边等涉密区域,需获得相关单位批准, 功能使用限制:禁止启用录音功能(涉嫌非法窃听),夜间红外不得照射他人住宅。
必须设置“您已进入监控区域”提示标识,未设置标识的摄像头将被视为违规设备,视频存储不得超过30天,异常情况需加密保存并及时删除,禁止通过社交平台传播涉及他人行踪的视频,违者按《个人信息保护法》追责,非家庭成员不得随意调取监控内容,物业等第三方需持公安机关证明方可查阅,若引发邻里纠纷,建议采取以下步骤:提供设备监控范围示意图,必要时邀请物业见证,加装物理遮挡板或调整摄像头俯角,确保仅覆盖自家区域,
向社区或派出所提交安装方案,留存书面同意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有法院判例明确:即便出于防卫目的,若摄像头能拍摄到邻居开门时室内情况,仍可能构成隐私侵权,因此建议优先选择监控角度≤120°的设备,并定期检查拍摄范围是否符合规范。
来源:生活报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