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李孟居还在美国留学,那时候他经常跑去纽约一个叫“台湾会馆”的地方。这个会馆是台湾“绿营”人士在海外的一个聚集点,里面经常能见到一些热衷政治活动的人。有一天,他在会馆碰到了肖锡惠,这个人算是“绿营”圈子里有点名气的人物。肖锡惠跟他聊了几次后,觉得他挺
从纽约“台湾会馆”到“台独”骨干的起点
2001年,李孟居还在美国留学,那时候他经常跑去纽约一个叫“台湾会馆”的地方。这个会馆是台湾“绿营”人士在海外的一个聚集点,里面经常能见到一些热衷政治活动的人。有一天,他在会馆碰到了肖锡惠,这个人算是“绿营”圈子里有点名气的人物。肖锡惠跟他聊了几次后,觉得他挺合得来,就把他引荐给了台湾岛内的一些重量级人物。
后来,李孟居学成回台,肖锡惠又把他介绍给了“台独”大佬罗荣光。罗荣光当时是“台湾联合国协进会”的理事,手里握着不小的资源和人脉。他跟李孟居见了几次面,聊了聊想法,发现这个年轻人挺愿意花钱出力,对“台独”的事业也挺上心,就把他拉进了组织。
李孟居入会没几年,就从一个普通成员升到了理事的位置,成了“台湾联合国协进会”的骨干。这一路晋升,除了他自己掏钱出力,还跟他在“绿营”圈子里攒下的人脉分不开。他在美国认识的那些人,回台后帮他搭了不少桥,比如肖锡惠就没少在罗荣光面前替他说好话。
组织里每年搞活动,他都带头捐款,金额不算小,动辄几十万台币打底,有时候还直接拿自己的生意资源去拉赞助。募款餐会之外,他还负责联络一些海外的“绿营”团体,把他们的消息带回台湾,或者把岛内的计划传出去。2009年入会时,他已经不是个新手了,之前在纽约的经历让他上手很快,组织里的人一看他这么能干,自然愿意把他往上推。
到了后期,李孟居在“台湾联合国协进会”的地位越来越稳。他不光管钱,还管人,经常带着一帮年轻成员去跑活动,安排他们在岛内宣传“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口号。他还跟一些台湾政坛的“大咖”保持联系,比如帮吕秀莲筹备过几次公开演讲,替蔡英文的团队递过一些海外来的材料。
从台湾到香港:李孟居的“声援”行动全面展开
2019年,香港的街头乱了起来,暴力示威一波接一波。蔡英文当局一看这架势,觉得机会来了,立马在岛内掀起了一股攻击大陆的浪潮。他们抓住这个由头,没日没夜地抹黑“一国两制”,从电视讲话到网络发文,各种渠道都用上了。
岛内的“台独”势力也跟着兴奋起来,觉得这是个大好时机,赶紧四处煽风点火。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给香港的黑暴势力送好处,有的是直接汇钱过去,有的派人去现场帮忙,总之忙得不亦乐乎。“台湾联合国协进会”自然也没闲着,李孟居这时候已经是个骨干成员,他在组织里混了好几年,资历和人脉都不缺,很快就成了这次行动的关键人物。
2019年7月底,李孟居的好友陈亚麟找上了门。陈亚麟是“台湾联合国协进会”的候补理事,跟李孟居私交不错,俩人没少一起搞活动。这次陈亚麟跑来跟他说,香港那边正乱着,咱们得去帮一把“黑衣人”,给他们加点油。
他俩一拍即合,计划很快就定下来了。陈亚麟负责联系香港那边的一些人,把行程安排妥当,李孟居这边则收拾行李,准备亲自上阵。到了8月18日,李孟居坐飞机到了香港,一下飞机就直奔主题,完全没耽搁。他先是赶到维多利亚公园,那天那儿正有个反中集会,人头攒动,标语满天飞。他带了一堆传单,都是事先印好的,内容全是“反送中”的口号。
那天集会现场有个挺显眼的“自由女神像”,是示威者弄出来撑场面的。李孟居一看这东西,觉得是个好机会,赶紧拉着几个穿黑衣服的示威者过去合影。拍完之后,他还不忘把这些照片整理好,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回台湾,发给了“台湾联合国协进会”的几个头头。
这批照片一送到,组织里的大佬们立刻给了反馈,罗荣光和其他几个理事直接发消息表扬他,说他干得漂亮,很有成效。在香港的几天,李孟居没停下来。他除了参加维多利亚公园的集会,还跑去其他几个示威点转了转,继续发传单、喊口号。他带的传单数量不少,光18号那天就散出去好几百张,上面印的都是“反送中加油”之类的话。
偷拍军事秘密的代价
完成香港的“任务”后,李孟居转道去了深圳。他的下一个目标藏在深圳湾体育场附近。那天,他独自上了体育场二楼,站在视野开阔的地方,手里攥着手机,眼睛盯着不远处的训练场。场地上武警正在集结,队列整齐,装备齐全,他看准时机,悄悄按下快门。
手机镜头扫过,一共录了16段视频,拍了48张照片,内容详细到部队的人数规模、车辆型号,甚至一些装备的具体参数都进了他的镜头。他把手机藏在腰间,尽量不引人注意,可惜运气没站在他这边。刚拍了一会儿,训练场的警卫就发现了不对劲,一个身影晃动的二楼太显眼了。警卫远远喊了一声,让他停下来,他手一抖,赶紧收起手机,但为时已晚。
第二天,李孟居收拾行李,打算从深圳码头离境回台湾。他拖着箱子,混在人群里走向登船口,手里还攥着那部藏着“成果”的手机。检查时,工作人员照例翻看了他的随身物品,手机一打开,屏幕上跳出的视频和照片立刻暴露了一切。
这些东西,他原本打算带回台湾,交给“台湾联合国协进会”邀功,证明自己这一趟没白跑。可现在,这些精心收集的画面却成了他无法辩驳的证据。码头的工作人员当场扣下了他,手机被没收,接下来的程序迅速展开。
经过专业部门的鉴定,李孟居的行为被定性为“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秘密罪”。 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2020年7月1日香港国安法正式施行之前。最终,法院判处李孟居1年10个月的监禁,同时附加了两年不得出境的限制。
这份判决只针对他在深圳的偷拍行为,虽然他之前在香港分发“港独”传单、给黑衣人鼓劲,但这些行动并未纳入当时的罪名范围。2021年,他服完主刑,正式从看守所释放,但因为附加刑的限制,他还不能立刻返回台湾,只能暂时留在大陆。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服刑期间曾被安排接受央视采访,镜头前他流着泪忏悔,说自己“伤害了祖国”,态度显得极为配合,此时大家都以为他的嚣张气焰没有了。可到了2023年7月,刑期限制解除后,他飞往东京,面对BBC记者时却换了副说辞,称之前的认罪只是为了早点出来。
同伙曝光:台谍群体的花样百出
李孟居的落网只是冰山一角,跟他同期被抓的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台谍分子,比如台湾师范大学退休教授施正屏。这位学者早在2005年就盯上了大陆的情报,从那时起,他利用自己学术身份的便利,开始了一场长达十多年的渗透行动。他拿到了160万台币的活动经费,专门用来资助所谓的“学术交流”。
他频繁参加两岸举办的政策法规研讨会,表面上是在研究课题,实际上却把注意力放在了“一带一路”相关的情报上。每次会议,他都不放过任何机会,甚至在茶歇时间也混在人群中,旁敲侧击地打探消息。
他收集的资料涉及政策细节、项目规划,甚至一些内部文件的只言片语,这些信息被他整理后,悄悄送往台湾,成为“台独”势力分析大陆动向的素材。直到2019年,他的活动暴露,落入法网,才结束了这种隐秘的刺探生涯。
另一位台谍杨智渊,来自台中,年纪比施正屏年轻得多,但路数却更激进。2019年,他代表“一边一国行动党”参加选举,公开站台,喊出了“公投建国”的口号,直接挑战法律底线。那一年正值香港修例风波,他看准时机,跑到香港串联各方势力,试图把“台独”和“港独”拧成一股绳。
他在街头活动上积极露面,分发宣传品,还跟一些极端分子碰头,策划所谓的“多独合流”。他的行动高调而张扬,但也因此留下了太多痕迹。最终,他在温州被监视居住,面对调查,他把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交代了出来,从选举造势到香港串联,每一步都成了他无法抵赖的证据。
这些台谍的手段各不相同,却殊途同归。他们的目标都是为“台独”服务,无论是从政策情报、舆论造势还是军事机密入手,都试图削弱大陆的稳定。然而,不管手法多隐秘、多高调,大陆的反间谍网络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参考资料:[1]邱华.台湾间谍行动内幕[J].国家安全通讯,2002(3):20-22
来源:孔甲丙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