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安阳,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历史上盘庚迁殷这件大事,让安阳这个地方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安阳这个地方,是从山地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很早的时候就有先民们在这里生活。
提到安阳,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历史上盘庚迁殷这件大事,让安阳这个地方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安阳这个地方,是从山地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很早的时候就有先民们在这里生活。
先秦时期
商朝时期,安阳城区这里就形成了北蒙城。当时的北蒙城并不是太出名,也就是商朝无数普通的城池之一,可是到了商朝后期,盘庚将都城迁到北蒙之后,事情就不一样了。北蒙城被改名为“殷”,安阳一下子成为商朝的中心地带,当然从此之后的商朝也被称为殷商。
武王伐纣之后,安阳附近的土地属于邶国,邶国是当时西周设置监视殷商遗民的三监之一,也是抵挡北方戎狄入侵的主要成员之一。到了春秋时期,卫国人占领了安阳附近的土地,后来晋国打败卫国,将安阳附近的土地夺走了。
到了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之后,安阳附近的土地分属于赵国和魏国,其中北边伯阳邑附近的土地属于赵国,南边的土地属于魏国,魏国的土地当时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邺,当时著名的西门豹就在这里当官,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吧。
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大军攻下宁新中之后,将城池的名字改为安阳,这是这片土地第一次被称为安阳。
秦朝时期
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将安阳城区的土地一分为二,西南边属于河内郡,北边分别属于邯郸郡的安阳县和邺县。这个时候的安阳县在如今安阳县的东部。
西汉时期
汉朝建立之后,可能是觉得安阳县设置的不太好吧,直接给去下了,安阳县的第一次尝试就这么结束了。汉朝朝廷将原本安阳县的土地划给了内黄县,南边原本属于河内郡的土地则属于荡阴县。
西晋时期
到了西晋时期,朝廷在安阳市的位置设置了安阳县,这次应该是找准位置了,这次设置的安阳县一直存在下去了,朝廷又在之前秦朝安阳县原址的附近重新设置了县城,这次起了个特别好的名字,叫长乐县。
南北朝时期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朝廷将安阳县取消了,土地并入了荡阴县,长乐县也被取消了,。到了东魏时期,或许是觉得之前曹操当魏王是将邺城建造的不错,东魏朝廷直接将都城迁到了邺城,安阳附近的土地成为了京畿之地。
后来东魏变成了北齐,并没有挪地方,还是在邺城建都。后来北周灭北齐,打了个天昏地暗,邺城直接被打废了,这时候安阳城捡了个便宜,邺城被废弃之后,原本在邺城的相州州治和魏郡郡治,全部搬迁到了安阳,安阳一下子变成了相当于如今省级单位的级别。另外当时朝廷还在安阳西南边设置了零泉县。
隋朝时期
隋朝统一天下之后,朝廷又重新设置了安阳县和长乐县,后来邺县也搬回了原址,不过相州的州治并没有跟着回去,留在了安阳县。后来朝廷又设置了相县,将长乐县改名为尧城县,最后兜兜转转又取消了相县。
唐朝时期
唐朝时期,又重置了相县,然后到了贞观年间又取消相县,这次把零泉县也一块跟着取消了,后来又把尧城县的名字改为永定县。
五代十国时期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永定县改名为长平县,管辖范围没怎么变化,这个时候安阳县开始成为军所,固定驻军,昭德军和彰德军先后在这里驻扎。
宋朝时期
到了宋朝时期,北边的邺县终于被彻底取消,之前时断时续的设置还是比较烦人的, 这时候安阳地面上只有安阳县和永定县,安阳县仍然是相州的州治,也是彰德军的驻地。后来朝廷将永定县的名字改成了永和县,再往后直接取消了永和县,土地分给安阳县和临漳县。
金国时期
金人南下之后,安阳县升级为彰德府,朝廷又在安阳西边设置了辅岩县。
元朝末期
元朝初期的行政区划和金国时候差不多,到了元朝末期,取消了辅岩县,将东边临漳县控制的土地也全部划给了安阳县,这时候安阳县的轮廓形成,后来一直持续到近代都没什么变化。
安阳市近代
到了近代,安阳市管辖的面积并不大,也只有铁西区北关区和文峰区三个主城区,剩下的就是郊区,当时的安阳县政府还在水冶镇。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安阳市的市区急剧扩张,周围的乡镇都被划入市区,铁西区改名为殷都区,又在原来郊区的基础上设置了龙安区。之后四个城区的管辖面积也迅速扩大,如今安阳县只剩下东部的八个乡镇,安阳县的县政府也不得不从水冶镇迁移到了白璧镇。再往后,被划入殷都区的蒋村镇并入水冶镇,辛店郭村纷纷改名,安阳市的行政区划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来源:小蒋说天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