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交流:古罗马庞贝的一尊印度象牙雕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5 03:53 1

摘要:雕像于 1938 年 1 月 1 日被发现,公元 1 世纪,象牙,来自印度,发现于意大利庞贝,高度不到 10 英寸(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照片来自 A. Mauiri,《艺术公报》,1938–39 年)

雕像于 1938 年 1 月 1 日被发现,公元 1 世纪,象牙,来自印度,发现于意大利庞贝,高度不到 10 英寸(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照片来自 A. Mauiri,《艺术公报》,1938–39 年)

庞贝的雕刻象牙发现于其产地千里之外。

作者:阿拉蒂·梅农博士

艺术史助理教授

汉密尔顿学院

引言

1938 年,对古罗马城市庞贝的一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件印度起源的小型雕刻象牙。庞贝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市附近,在维苏威火山爆发后,被近 20 英尺厚的火山灰和浮石掩埋,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维苏威火山在公元 79 年的爆发时间,为这件来自印度的雕刻象牙抵达庞贝的最晚可能年份提供了依据。那么,这件象牙是如何从印度跨越数千英里来到庞贝的呢?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它揭示了古代世界的文化联系。

雕像,公元 1 世纪,象牙,来自印度,发现于意大利庞贝,高度不到 10 英寸(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

雕刻象牙描绘了三位站在基座上的女性形象。其中最主要且最大的一位是立体雕刻而成。她佩戴着一条厚重的项链,项链上挂着一个吊坠,还有手镯、脚链和一条镶嵌宝石的腰带,她左腿交叉在右腿前面站立。她的头发和头饰勾勒出深邃的眼睛和柔和的面容,她转过头,面带微笑,望向她左掌中握着的某个未知物体(可能是一只耳环)。她右臂在肘部弯曲,置于脑后,手放在编成辫子的头发上。从她头部左侧延伸出一个水平的、逐渐变细的突起,其造型与她的头饰相同。

两侧较小的两位女性形象被认为是侍女。在南亚艺术中,有一种传统,即通过强调中心人物相对于周围不那么重要的人物的重要性来突出中心人物的重要性,这种构图策略被称为等级尺度。这两位侍女的高度只有中心人物的一半,她们的手臂和腿部也佩戴着手镯和脚链。侍女们手中持有的物品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识别,尽管学者们推测它们可能是化妆品或珠宝。

三位女性形象在图腾上具有相似性,但中心人物占据了更多的空间,并且比侍女形象得到了更多的细节刻画。这三位女性形象是从一块象牙上雕刻而成,侍女的巧妙布局为站立的中心人物的姿态增添了平衡。

有三个重要细节并非一目了然。中心人物头顶有一个孔,一直延伸到她的肚脐,而在人物所站立的基座下方有一个符号,可能被识别为艺术家的标记。[1] 此外,令人惊讶的是,雕像的头顶部分只完成了部分雕刻,与这尊精心雕刻的象牙相比,有一个区域完全没有雕刻。艺术家为何会这样处理呢?难道是象牙被雕刻成从大多数角度都能看到的样子,但这个细节从未打算让人看到?雕像头顶的开口是否表明该人物曾通过榫头连接到其他物体上?基座下方的符号是否只是众多符号之一,这些符号被雕刻在一件大型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上?

从背景和功能中寻找意义

地图显示庞贝、贝格拉姆、桑奇(基础地图 谷歌)

早期学者,包括在庞贝发现这件文物的考古学家阿马德奥·迈尤里和艺术史学家米雷拉·莱维·达安科纳最初认为该人物代表一位女神。[2] 随后的研究,包括迈尤里本人(他曾将该人物标记为印度教女神 “拉克希米”)通过更仔细地研究雕刻象牙的图腾,修正了将该人物解释为女神的观点。特别是,他们注意到雕刻人物与印度早期佛教遗址(如巴尔胡特和桑奇)中的药叉女(女性生育形象)之间的相似性。

将庞贝的雕刻象牙与桑奇大塔 1 中的药叉女进行比较,揭示了它们在珠宝装饰、一腿交叉于另一腿的姿势,甚至花环状头发方面的密切相似性。在南亚,药叉女的形象不仅出现在宗教建筑中,也出现在世俗环境中,与保护和好运相关。尽管庞贝的象牙与桑奇的药叉女之间的相似性表明了这种女性形象在古代印度艺术中的流行,但需要强调的是,它们的图腾并不自动意味着庞贝象牙具有神圣或宗教关联。

药叉女,大塔(塔 1),桑奇(照片:Jean-Pierre Dalbéra,知识共享署名 2.0)

雕刻象牙是在一个庞大而富裕的住宅中发现的,这表明了对进口奢侈品的欣赏。象牙是从庞贝繁忙地区一个住宅的内院中挖掘出来的。在古罗马城市中,象牙是一种奢侈品,需求量如此之大,以至于普林尼(他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期间不幸去世)在公元 77 年左右观察到以下现象:

只有象牙是象牙的:否则,即使是这些动物,构成身体框架的骨骼也是普通的骨头;尽管最近由于我们的贫困,即使是骨头也开始被切成薄片,因为除了印度,现在很难获得大量的象牙,我们世界其他地方的象牙都已因奢侈而消耗殆尽。[3]

庞贝象牙最初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人物,可能是镜子的把手(还记得中心人物头顶的那个孔吗?)。然而,考古学家伊丽莎白·杜林·卡斯珀斯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即雕刻象牙只是三尊、或许四尊卡里阿特德(女像柱)中的一尊,这些女像柱可能是小型桌子或凳子的腿。在这种现在被学者广泛接受的情景中,那个孔将用于固定家具的平面顶部,而庞贝象牙头部未完成的部分将被从上方覆盖。

其他雕刻象牙告诉了我们什么

持矛少女,约公元 50 - 200 年,象牙,发现于贝格拉姆遗址的物品沉积中,9 x 4 x 1.7 厘米(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在贝格拉姆(阿富汗)发现的数百块象牙板和独立象牙雕像,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 2 世纪或更早,表明象牙,特别是象牙家具,在公元第一个世纪的早期是一个受欢迎的商品。[4] 雕刻板,如上面贝格拉姆的例子,展示了女性和舞者,被固定在椅子、凳子甚至小型储物箱的背部和侧面,这些是早已分解的家具的残余部分。这些象牙碎片中的一些带有艺术家标记,类似于在庞贝发现的雕刻象牙上的标记。

与庞贝的象牙一样,贝格拉姆的一尊象牙雕像也是一腿交叉于另一腿站立。她穿着一条半透明的裙子和珠宝腰带,她的脚上有脚链,手臂上有手镯。但她的复杂发型和侍女的缺失立即表明了女性形象的不同表现方式。上面提到的带有舞者的象牙板也展示了类似的女性形象,但风格又有所不同。

雕像,公元 1 世纪,象牙,高 15 厘米,发现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特尔(特尔·拉姆利加帕政府博物馆)

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发现了两件在图腾和风格上与庞贝雕刻象牙更相似的象牙文物。[5] 所谓的特尔和博卡达恩象牙的发现,有助于可能确定庞贝象牙的产地为萨塔瓦哈纳时期,甚至可能是该地区——尽管当然,艺术家的流动总是有可能的。特尔象牙上的水平突起和孔进一步支持了卡斯珀斯的理论,即这些雕刻象牙作为家具支撑的功能。《厄立特里亚航海记》(公元 1 世纪)中提到葡萄酒抵达印度北部和南部港口,以及在特尔和博卡达恩等地发现罗马双耳陶罐,这些都为印度和罗马之间的贸易提供了证据,并支持了这三尊象牙在风格和图腾上的相似性。[6]

在贝格拉姆发现的象牙家具残余,该地位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沿线,以及在庞贝发现的象牙,展示了公元第一个千年早期的交流。贝格拉姆象牙与印度、希腊 - 罗马、罗马 - 亚历山大和中国的奢侈品一起被发现。这些物品包括彩绘和珐琅玻璃器皿、漆碗、珠宝盒、希腊化雕塑和器皿,以及前面提到的雕刻象牙。

尽管我们不知道雕刻象牙是如何抵达庞贝的,即通过陆路还是海路,但值得一提的是,《厄立特里亚航海记》的匿名作者将西南季风模式的发现视为古代世界海上贸易效率和安全提升的关键发展。[7] 从印度运往罗马的货物如此之多,以至于一份公元 2 世纪的文件——穆齐里斯纸草——提到了一艘从穆齐里斯(印度西南海岸马拉巴尔海岸的一个港口)出发的船上装载着价值数百万塞斯特斯(一个古罗马货币单位)的货物。普林尼在一个世纪前就曾哀叹罗马对奢侈品的热爱所耗尽的资源,他提到船上载有棉花、钻石、蓝宝石、珍珠、香料、香料和象牙。

*谈话-文化交流” 作品?

庞贝的雕刻象牙发现于其产地千里之外,最近的学术研究建议,如果它确实是一件家具,那么它可能是一件 “谈话-文化交流” 作品,突出了其对所有者的文化和社交价值。[8] 这件理论家具的其他两条或三条腿尚未找到,这表明即使被孤立,雕刻品也可能被保留下来。我们无法知道它是否因其作为象牙的价值、审美质量或作为新家具的一部分进行再利用的潜力而对所有者具有价值。

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庞贝的象牙是一件具有无法估量价值的历史文物,因为它的保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罕见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视一个文化、故事和利益相互交织的时期,即使是在两千年前。

尾注

1. 见 Kasper Grønlund Evers,《相隔千里却携手共进:古代罗马与印度之间的长距离贸易组织》(牛津:考古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 年),第 26 页及注释 179;Laura R. Weinstein,“庞贝的印度雕像作为早期罗马帝国时代东西方贸易的象征”,载于 Serena Autiero 和 Matthew Adam Cobb 编,《从古代到前现代世界的全球化与跨文化性》(纽约:劳特利奇出版社,2022 年),第 194 - 195 页(第 183 - 204 页)。

2. Mirella Levi D’Ancona,“庞贝的一尊印度雕像”,《亚洲艺术》第 13 卷,第 3 期(1950 年):第 166 - 180 页。

3. 第八卷:IV,第 7 页。普林尼,《自然史》(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2014 年)。

4. Sanjyot Mehendale,“贝格拉姆:沿着古代中亚和印度贸易路线”,《中亚学报》(1997 年):第 51 - 52 页(第 46 - 74 页)。

5. 特尔和博卡达恩雕像以其发现地命名,其风格与庞贝象牙惊人地一致,尽管博卡达恩象牙仅存为一个部分碎片。1971 年,维迪亚·德希贾注意到特尔象牙的头部也有一个孔,以及似乎与庞贝象牙头部的突起相似的特征的残余。她还指出,特尔和庞贝象牙都抬起了手臂,去触摸她们的耳环。Vidya Dehejia,《早期佛教石窟寺庙:年代学》(伊萨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72 年),第 131 页;另见上文提到的 Evers,第 27 - 28 页。

6. Sunil Gupta、David Williams 和 David Peacock,“德雷斯尔 2 - 4 号双耳陶罐与罗马和印度的贸易:来自内瓦萨的证据”,《南亚研究》第 17 卷(2001 年):第 7 - 18 页。

7. 随着海上航线将罗马和印度通过亚历山大港连接起来,离开埃及的船长们学会了及时起航,通常在 7 月,利用夏季西南季风将他们带到西印度海岸,9 月就能抵达。他们了解到,提前出发会面临海上和印度次大陆西海岸的危险条件。同样,船只在印度港口的起航时间是东北季风到来之时,通常在 12 月或 1 月。

8. Weinstein,“庞贝的印度雕像作为东西方贸易的象征”,第 194 页。

来源:技术代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