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引育“双轮驱动” 打造南繁人才队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06:38 1

摘要: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作为《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一城两地三园”和“一心一轴多基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作为《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一城两地三园”和“一心一轴多基地”的战略核心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锚定“向种图强”目标,致力于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建立“外引内育”的长效机制,为南繁硅谷的建设源源不断输送“第一资源”——人才。

外引:筑巢引凤

汇聚南繁高端人才

科创立足,事业引才。围绕服务壮大种业战略科技力量,引进“国字号”科研院所的“大项目+大团队”和“国家队”企业的“大资本+大产业”落地,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玉米等作物种质创新及分子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先后在园区挂牌运营;依托独特区位条件和政策开放优势,吸引中种集团、国投种业、隆平生物、九圣禾、舜丰生物等20余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领先种业企业落地,为集聚高水平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制度集成,政策引才。结合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所需,印发《人才认定及奖励办法》《人才汇聚若干措施》等园区人才政策,从人才引进、购房、落户、就业、专技提升等方面搭建“分层分级+逐级保障”的奖励机制;面向国际领域,建立引进人才专家评审制度,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系统构建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使用机制,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多措并举,效率引才。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联动机制,提升招才引智效率。“线上”与国聘、智联等大型网络平台合作,推出“招才引智服务项目”,上线网络招聘平台,借助平台资源向省外地区推送招聘岗位,广撒“引才网”;“线下”围绕引才“黄金期”,联合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开展春、秋两季校招及专场招聘会等活动,穿好“引才线”;“常态化”收集招聘岗位和求职简历形成数据库,通过“乐业崖州湾 职在自贸港”直播带岗和“育荐精英”招聘专栏定期推送招才引智信息,铺好“引才路”。

至2024年底,崖州湾科技城已引进南繁领域高层次人才1400余名,长期合作院士30余名,设立院士创新平台9个、博士后工作平台9个,招收博士后200余名。

内育:厚植沃土

培养本土南繁力量

深化产学研用共融,壮大青年人才队伍。引入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9家高校院所,紧紧围绕南繁种业开展学科建设,设置作物种质资源学、农艺与种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智慧农业、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等56个专业,累计招录农业方向“海南专项”研究生1457人(博士413人,硕士1044人);积极推动各院校与“国字号”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探索“订单式”培养,为园区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储备高水平人才资源的同时,也逐步为海南有效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产教融合不紧密等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建设南繁培训平台,强化技能人才支撑。创办珠崖毓才院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入驻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组建涵盖南繁育种导师团队,系统构建“技能培训+认证管理+政策扶持+推送上岗”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机制,围绕科研育种标准化需求,开设定制化培训课程,重点培养“南繁种业农民”“实验管理人员”等专业技能人才。自项目创办以来,已组织6期南繁“种农”系列培训,累计向南繁领域用人单位输送300余名技能人才,有效解决“南繁季”用工荒等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同时促进本地居民就业。

丰富创新创业举措,助力人才快速成长。搭建“创新创业共享课堂+雄鹰计划训练营+‘崖州湾杯’赛事+载体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项目挖掘培育体系,为在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有效挖掘培育一批贴合南繁种业、具备较强技术突破性和产业化能力的原创性的创新型创业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孵化超过40个学生创业项目在科技城创办企业,其中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企业年营收超过100万元。推动中种集团、九圣禾、华大基因等企业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联合部署实施27个“揭榜挂帅”项目,围绕企业需求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初步形成“企业出题、院校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馈”的运行模式,推动实现南繁育种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

来源:自贸港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