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更年期为什么身上总是这疼那疼的?看了这6大原因,就清楚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2 21:30 2

摘要:不是夸张,从四十多岁开始,很多女性就像被无形的绳子绑住了身体:腰酸、背痛、关节僵、头晕、心慌、浑身乏力,更可气的是,去查体检,指标却一个个都“正常”。

“医生,我这更年期是不是就快散架了?!”

这是最近门诊里一位阿姨甩出的问题,语气半是玩笑半是苦笑,但眼神里满是真实的困惑。

不是夸张,从四十多岁开始,很多女性就像被无形的绳子绑住了身体:腰酸、背痛、关节僵、头晕、心慌、浑身乏力,更可气的是,去查体检,指标却一个个都“正常”。

这时候,医生一句“你这可能是更年期综合征”,简直像是甩出了一张免死金牌,但问题是——疼还是疼,难受还是难受。

到底更年期为啥这么“折腾人”?为啥总是今天这疼、明天那不舒服?这事儿,真不是你“想太多”。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就像一个被生物钟牵着走的精密仪器,激素就像是操纵这仪器的幕后主角。而到了更年期,这个主角突然罢工了,一场“激素大地震”悄然开始。我们以为能轻轻松松过渡过去,但现实是:这场震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一波冲击就是雌激素的大幅下降。

雌激素可不是只和“生孩子”有关,它在身体里的活跃程度,堪比一个公司里的CEO。它参与调节骨代谢、心血管功能、情绪管理、皮肤弹性、甚至全身的疼痛感知。当它骤然减少,身体各个系统像是突然失去了指挥官,混乱局面随之而来。

你有没有发现,一些更年期女性出现肩颈痛、关节僵硬、手指发麻、膝盖发凉、腰背不适,甚至早上起床像“铁人三项”,这不是巧合。这些疼痛往往是激素波动引发的“神经敏感性升高”,身体的痛觉阈值变低,原本可以忽略的疲劳和酸痛,变得异常清晰。

再说个冷知识:雌激素还是天然的“止痛剂”。它能调节大脑里的内源性阿片系统,简单说就是帮助我们“屏蔽疼痛”。激素一少,屏蔽功能跟着瘫痪,疼痛就成了“放大镜”下的主角。

第二个杀手是骨质流失。

更年期之后的女性,每年骨密度平均下降1%-2%。这意味着,骨头变脆、肌肉力量减弱、关节承压增加。很多人早上起床膝盖就痛,其实是骨关节负担过重了。而骨质疏松早期基本无感,等到哪天摔一跤骨折了,才知道“疼不是白疼的”。

还有人会问:“我明明体检说骨密度还行,为什么腿还是酸?”

这就是第三个原因:肌少症。

肌肉不是只靠锻炼,更跟激素水平、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有关。更年期女性因为睡眠差、活动减少、饮食变单一,肌肉流失速度加快,力量跟不上,走两步累、站久了痛、坐久了麻,活脱脱像“提前退役”。

第四点,是经常被忽略但真实存在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这听起来像是玄学,其实就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衡。激素变化会影响这些神经的运作,身体对冷热、疼痛、心率、血压的调节都变得“反应过激”。所以你会看到她们一会儿脸红发热,一会儿心慌气短,晚上躺下还觉得“心跳在耳边敲鼓”,这不是心脏病,是神经在“闹脾气”。

第五个更“奇葩”:慢性炎症水平上升。

更年期后,身体的抗炎能力下降,有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体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普遍升高,这是一种炎症标志物。慢性炎症像是一把温水煮青蛙的火苗,烧得不高,但持续不断,让身体各种组织都“发炎”,于是肌肉酸痛、关节肿胀、乏力感如影随形。

第六个原因,不能不提:心理因素。

更年期女性往往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阶段,家庭压力、职场焦虑、自我价值的波动,加之激素影响情绪中枢,焦虑、抑郁、易怒、睡眠障碍成为常客。情绪与疼痛是双向的,焦虑会放大痛感,而持续的痛感又反向加重情绪问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时候,很多人开始乱投医,贴膏药、吃止痛药、甚至“什么保健品火就吃什么”。可身体不是机器,不是你换个零件就能修好。更年期女性最需要的是系统性的调理,而不是“头痛医头”。

有些人说,古人没有更年期这么一说,是不是现代人“太矫情”?其实不然,古代女性平均寿命低于50岁,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经历典型的更年期就已经过世。而现在女性寿命延长到八十岁以上,更年期成了必须面对的“人生下半场的第一道坎”。

《黄帝内经》早就说过:“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句讲的就是更年期的开始。中医里也讲“肝主筋、肾主骨”,而更年期恰是肝肾渐衰的阶段,身体哪里还扛得住不调理?

那怎么缓解这种“这疼那疼”?不是只有两条路:吃激素or忍着。

第一步,是“承认更年期”。很多女性不愿意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味否认、硬扛,反而容易错过最佳干预期。

第二步,是“生活方式的大重置”。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钙、维生素D摄入,规律运动尤其是抗阻训练,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起步。睡眠质量必须守住底线,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褪黑素或抗焦虑药物。

第三步,是“情绪管理”。写日记、冥想、瑜伽、社交支持,这些“听起来不急”的事,才是最能真正缓解慢性痛的钥匙。

第四步,必要时可以考虑激素替代治疗(HRT)。但必须在医生严密评估下进行,不能自作主张。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但合适的人用对了方法,世界真的会不一样。

如果你身边有正在经历这些“莫名其妙的疼”的中年女性,别说她“矫情”,别劝她“忍忍就过去了”,她正经历的是一场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熔炉”。而她需要的,不是药,而是理解、支持、科学的指导,以及一双能听见她的“哎呀疼”的耳朵。

更年期不是终点,而是重启,是人生下半场的热身。别让疼痛偷走了你的尊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陈敏,王丽,杨文英.雌激素缺乏与女性肌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4,15(03):198-203.

[2]李丽,周晓峰.更年期综合征的神经机制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3,49(04):215-220.

[3]王芳,刘娜.绝经后女性慢性炎症与疼痛关系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4,40(06):478-482.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