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参数:长度:20.3米,翼展:12.88米,最大起飞重量:37吨,最大速度:2.5马赫,作战半径:2000公里,搭载霹雳-15远程导弹、霹雳-10格斗弹、PL-12中距弹。
一、战斗机
◆歼-20“威龙”
基本参数:长度:20.3米,翼展:12.88米,最大起飞重量:37吨,最大速度:2.5马赫,作战半径:2000公里,搭载霹雳-15远程导弹、霹雳-10格斗弹、PL-12中距弹。
设计特征:采用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融合隐身涂层和锯齿化舱门设计,雷达反射面积(RCS)小于0.001㎡。 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实现全向战场感知。
优缺点:超视距空战能力突出,可携带6枚霹雳-15(射程200公里);超音速巡航(1.5马赫)与过失速机动(如“眼镜蛇”动作)兼备。早期型号发动机(AL-31F)推力不足,2025年换装涡扇-15后性能大幅提升。
现役数量:约200架(含双座型歼-20S)。
◆歼-35A“鹘鹰”
基本参数:长度:17.3米,翼展:11.5米,最大起飞重量:28吨,最大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1200公里,搭载霹雳-15、霹雳-10、鹰击-83K反舰导弹。
设计特征:基于FC-31验证机改进,采用菱形机翼和V型垂尾,内置弹舱可携带4枚导弹。适配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具备航母起降能力。
优缺点:隐身性能优于F-35C,载弹量更大(6吨);双发设计提升可靠性。航程较短,需依赖空中加油;发动机(涡扇-19)仍在测试中。
服役状态:2024年参加航展。
◆歼-16“潜龙”
基本参数:,长度:21.9米,翼展:14.7米,最大起飞重量:36吨,最大速度:2.5马赫,作战半径:1500公里,搭载霹雳-15、鹰击-12反舰导弹、空地-20导弹。
设计特征:基于苏-30MKK改进,双座双发多用途布局,12个外挂点可携带8吨弹药。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400公里)和电子战吊舱(如KG-800)。
优缺点:载弹量和航程远超F-15E,可执行制空、对地/海打击、电子战任务。无隐身能力,依赖电子战压制敌方雷达。
现役数量:约400架(含电子战型歼-16D)。
◆歼-10C“猛龙”
基本参数:长度:16.4米,翼展:9.75米,最大起飞重量:19吨,最大速度:2.2马赫,作战半径:1200公里,搭载霹雳-15、霹雳-10、鹰击-91反辐射导弹。
设计特征:单发鸭式布局,采用DSI进气道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170公里)。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改装为电子战型。
优缺点:敏捷性突出,适合近距离格斗;成本低(约4000万美元/架)。劣势:航程和载弹量有限,多任务能力弱于歼-16。
现役数量:约300架。
◆歼-11系列
歼-11A:作为苏-27SK的国产化型号,1998年首飞,2006年停产,共生产105架。其航电系统与原版苏-27SK基本一致,主要用于早期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空优作战。
歼-11B/BS:2003年首飞的深度改进型,换装国产航电、复合材料机身及涡扇-10发动机,总产量292架(含双座教练型歼-11BS)。其中,海军航空兵接收72架(含歼-11BH/BSH),空军装备220架。
◆苏-35“侧卫-E”
基本参数:长度:21.9米,翼展:14.7米,最大起飞重量:34.5吨,最大速度:2.25马赫,作战半径:1580公里,搭载R-77中距弹、R-73格斗弹、Kh-31反辐射导弹。
设计特征:俄制四代半战机,配备AL-41F1S矢量发动机(推力14.5吨)和“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400公里)。
优缺点:超机动性(如“落叶飘”动作)和远程探测能力。航电系统落后于国产机型,无法与歼-20数据链兼容。
现役数量:24架(原采购量,部分用于训练)。
二、轰炸机
◆轰-6N/K
基本参数:长度:34.8米,翼展:34.19米,最大起飞重量:75吨,最大速度:0.95马赫,航程:10000公里(轰-6N),可搭载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射程2500公里)、鹰击-12反舰导弹。
设计特征:基于图-16改进,轰-6N加装空中受油管,可携带高超音速导弹(如鹰击-21)。机身下方弹舱改为开放式挂架,可挂载6枚巡航导弹。
优缺点:战略威慑能力,可对关岛、澳大利亚等目标实施打击。非隐身设计,生存能力依赖电子战和远程打击。航程较短。
现役数量:约200架(轰-6K为主,轰-6N约20架)。
三、运输机
◆运-20“鲲鹏”
基本参数:长度:47米,翼展:50米,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载重:66吨,航程:7800公里。
设计特征:四发涡扇-20发动机,货舱宽度3.4米,可运输99A主战坦克。采用“海豚”式机头和T型尾翼,适应复杂气象条件。
优缺点:战略投送能力,可搭载150名伞兵或3辆装甲车。油耗较高,缺乏隐身能力。
现役数量:约100架(含加油机运油-20)。
◆运-9
基本参数:长度:34米,翼展:38米,最大起飞重量:61吨,最大载重:20吨,航程:5600公里。
设计特征:基于运-8改进,换装WZ-6C涡桨发动机,气密舱设计提升高原性能。可改装为预警机(空警-500)、反潜机(高新6号)等。
优缺点:战术运输主力,可在简易跑道起降。载重和航程有限,逐步被运-30取代。
现役数量:约150架(含特种机型)。
四、加油机
◆运油-20
基本参数:长度:47米,最大输油量:90吨。
加油方式:软管-锥套(3个加油点)。
设计特征:基于运-20改装,可同时为3架歼-20加油,使其作战半径扩展至3000公里。
优缺点:提升远程作战能力,支持跨太平洋任务。加油效率低于硬管加油系统。
现役数量:约20架。
◆轰油-6
基本参数:最大输油量:37吨
加油方式:软管-锥套(2个加油点)
设计特征:基于轰-6改装,主要为歼-8、歼-10等战机加油。
优缺点:成本低,适合短程加油。输油量和航程有限。
现役数量:约20架。
五、预警机
◆空警-500
基本参数:长度:34米,数字阵列雷达(DAR),探测距离:470公里
设计特征:基于运-9平台,采用三面阵雷达,无机械旋转部件,抗干扰能力强。可同时引导100架战机
优缺点:信息化水平高,可与攻击-11无人机协同作战。载机平台航程较短(5700公里)。
现役数量:约50架。
◆空警-2000
基本参数:长度:46.59米,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500公里
设计特征:基于伊尔-76改装,圆盘式雷达罩,可同时跟踪60-100个目标。
优缺点:探测范围广,曾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空中警戒。平台老旧,维护成本高。
现役数量:4架。
六、电子战飞机(战役级)
◆高新11号
任务类型:电子干扰机
设计特征:基于运-8平台,配备ALQ-218V战术接收机和AGM-88B反辐射导弹,可压制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
优缺点:全频段干扰能力,支持“电磁-火力”打击链。自卫能力弱,需护航。
现役数量:约10架。
◆高新12号:2024首次公开。
七、无人机
◆攻击-11
任务类型:隐身攻击无人机
设计特征:飞翼布局,内置弹舱可携带2吨弹药。与歼-20S协同作战,执行自杀式攻击或电子干扰。
优缺点:隐身性能优异(RCS
现役数量:约20架。
◆彩虹-9
任务类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设计特征:双发喷气式布局,续航时间20小时,可携带12枚导弹(如AR-1)。
优缺点:高空长航时,适合反恐和边境巡逻。速度较慢(350公里/小时),易被防空系统击落。
现役数量:约50架。
◆无侦-10
任务类型:隐身察打一体无人机
设计特征:采用多曲面机身、V形双垂尾和机背进气道设计,配合锯齿状舱门和隐身涂层,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仅0.1平方米,显著优于传统无人机。尾喷口隐藏于机身内部,降低红外信号特征。
优缺点:集侦察、电子战、打击功能于一体,续航长,最大速度仅0.7马赫。 900公斤载荷主要用于侦察设备,实际打击能力弱于专用攻击无人机(如攻击-11)。
现役数量:约20~30架。
八、教练机
◆教-10“猎鹰”
基本参数:长度:12.27米,最大速度:1.4马赫,航程:3100公里
设计特征:双发超音速教练机,可模拟三代机飞行特性,支持改装为轻型战斗机。
优缺点:训练效率高,降低歼-20飞行员培养成本。载弹量有限(3吨)。
现役数量:约100架。
◆K-8(教-8)
基本参数:长度:11.6米,最大速度:0.8马赫,航程:2400公里
设计特征:单发中级教练机,出口至30余国,累计生产超过300架。
优缺点:性价比高,维护简单。性能落后,逐步被教-10取代。
现役数量:约50架(国内训练用)。
九、其他机型
◆歼轰-7A“飞豹”
任务类型:战役级对海/地攻击
设计特征:双座双发战斗轰炸机,可携带6枚鹰击-83K反舰导弹(射程250公里)。
优缺点:载弹量大(7.5吨),适合反舰作战。空战能力弱,逐步被歼-16取代。
现役数量:约140架。
◆歼-7G
任务类型:低成本防空
设计特征:基于米格-21改进,配备PL-8格斗弹和箔条干扰弹,适合拦截无人机。
优缺点:成本低(3000万元/架),维护简单。航程短(1500公里),无超视距能力。
现役数量:约70架(西部战区为主)。
◆其它机型(少量):伊尔-76MD-90A(俄制)、运-8系列、运-7系列、运-12、运-5、攻击-2、运-6、其它歼-10系列、苏-30MKK/MK2等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