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周末就是清明假期。杭州各大公墓已陆续迎来祭扫高峰,然而依山而建的公墓,也困住了许多银发族思念的脚步。
钱江晚报
这个周末就是清明假期。杭州各大公墓已陆续迎来祭扫高峰,然而依山而建的公墓,也困住了许多银发族思念的脚步。
龙居寺公墓 盛锐/摄“祭扫归来,小腿酸了好几天。”清明前夕,唐女士陪伴七旬姐姐去上城区龙居寺公墓祭扫,同行还有多位老人。公墓周边有交通管控,唐女士将车停在附近饭店。一行人拎着各种祭扫物品步行近10分钟,才抵达公墓入口便已疲累。虽然公墓有接驳车,但上山石阶依旧要靠双脚。
临时接驳车 盛锐/摄“我们还算低龄老人,都走得气喘吁吁的,高龄老人走几步就要休息一下。”唐女士说,百余级的台阶,他们爬了整整15分钟,“台阶挺陡的,没有护栏,中途还站在台阶上休息,每一步都可以说是挑战。”对此,唐女士希望通过“记者帮”发出呼吁:“中青年工作繁忙,扫墓的主要是老年大军,希望能完善无障碍建设。”最后几十级台阶
一年比一年走得慢
昨天,记者前往龙居寺公墓和半山公墓探访。因为是工作日,两个公墓相对较空,还有不少车位。祭扫人群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陪同而来的子女年纪也不小了。不少老年人拄着拐杖,或者在子女的搀扶下前往墓区祭扫。几乎所有祭扫者都提着鲜花、供品等。公墓正门有临时接驳车服务,5元/次,持70周岁有效证件、残疾证、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及1.2米以下儿童免费乘坐。
临时接驳车服务 盛锐/摄整个公墓共有9个接驳点,最内侧为4号接驳点,也就是唐女士前往的墓区。如果不坐接驳车,就需要沿着盘山路步行前往。没有提任何东西的记者,从正门步行至4号接驳点,大约走了10分钟。坡度不大,走了不到五分钟就开始出汗,沿途能看到不少将外套脱下的祭扫者。
下了接驳车还需要爬超百级的台阶 盛锐/摄从主路往两侧山体,墓区依山而建,中间有步行道,坡度较大。4号接驳点所在的墓区,目测是上山步行道最长的一条,有近250级台阶。步行道两侧,仅有到膝盖高度的栏杆,也没有休息平台,对于老年人来说确实有不小的压力。“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啊。”76岁的朱大伯刚结束祭扫,坐在公墓门口休息。在他看来,接驳车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前走进去就要半个多小时,一来一回省了几十分钟。”大伯说,每年就清明来一次,只要还能走,自己是一定要来的,但最后的几十级台阶,他是一年比一年走得慢了。有管理方表示:
墓区正在无障碍改造中
相对来说,半山公墓规模更大,从正门口就能看到延伸到半山腰的步行楼梯。最南侧的一片墓区,目测有六七百级台阶,两侧没有设置扶手。
半山公墓直达半山腰的台阶 盛锐/摄80岁的卢大爷正站在台阶下,目光注视着亲属逐级而上前往第17排墓穴。“我今年心脏装了起搏器,不能剧烈运动,前几年我都是上去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杭州人,父母安葬在公墓的一期墓区。“墓区不一样,而且我爸爸妈妈的位置更高,每次来上坟都要爬两遍。”虽然站在山脚下,但老人时不时往山上张望。“一年就来两三次,安装电动扶梯不现实的,但是希望可以在两侧装上扶手,这样慢慢走,我也能上去看看。”
半山公墓 盛锐/摄带着这份期许,本报记者也联系上了公墓相关负责人。龙居寺公墓所在皋城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墓建成已逾40年,确实存在无障碍建设落后等实际情况。“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针对祭扫市民的需求对公墓进行提升改造,比如增加接驳车,并且在高峰期安排工作人员、医疗人员值守。”对于市民提出的建议,该负责人表示,经过初步的讨论和沟通,村委和联合公墓管理方在后续的提升改造中会增设扶手,方便老年人祭扫。半山公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墓已经在对墓区进行无障碍改造,比如用不易滑的花岗岩替换水泥台阶、减缓步行道坡度、增设扶手和休息平台等。“目前一期的改造工作已经完成,正在逐步对二期墓区进行改造。”鉴于山路难走,该负责人也不建议高龄老人上山。“一定要量力而行,注意身体。如感觉不适,可向园区工作人员求助。”潮新闻 记者 盛锐
责任编辑:刘睿阳
点赞
分享
在看 来源:钱江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