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三苏”文脉 感悟家国情怀 国家话剧院《苏堤春晓》剧组赴三苏祠参观学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09:34 1

摘要:3月2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开启了在四川成都站的首演,该剧以北宋文豪苏轼为主角,通过舞台艺术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展开一幅“活态化”的北宋画卷。3月31日,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走进眉山三苏祠,溯源“三苏”文脉,在古柏苍翠间感悟“一门三进士”的家国

央广网北京4月1日消息(记者 宋雪)记者从国家话剧院获悉,3月2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开启了在四川成都站的首演,该剧以北宋文豪苏轼为主角,通过舞台艺术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展开一幅“活态化”的北宋画卷。3月31日,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走进眉山三苏祠,溯源“三苏”文脉,在古柏苍翠间感悟“一门三进士”的家国情怀,为舞台创作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基因。

话剧《苏堤春晓》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走进眉山三苏祠(国家话剧院供图)

话剧《苏堤春晓》以苏轼在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的史实为脉络,将诗词、书画、宋式美学融入戏剧结构。舞台设计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苏轼笔下的“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句幻化为流动的江南水墨。该剧原定在成都演出三场,火爆售罄后,随即加演2场,印证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强大生命力。

东坡故里是千年文脉之地,《苏堤春晓》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900多年前,一个名为苏轼、吃着眉山春笋长大的少年从这里出发,把蜀地的烟火气酿成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900多年后,我们回到这片孕育中国伟大文脉的土地,从千年三苏祠中感悟文化自信,仿佛一次隔世对望,是一场文化感动,让我们更加昂扬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精神。未来,国家话剧院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弘扬。”

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参观三苏祠(国家话剧院供图)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苏堤春晓》中苏轼扮演者辛柏青表示:“体会‘三苏’的文学成就、家训家风,给了我极大震撼与鼓舞,我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承担国有院团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辛柏青等演员聆听讲解(国家话剧院供图)

当经典遇见故乡,一场文化的盛宴就此拉开帷幕。《苏堤春晓》的落地,掀起成都“宋文化打卡热”。四川眉山三苏祠作为苏东坡的故乡,此次演出仿若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诚挚欢迎苏东坡 “回家”。

今年全国两会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话剧《苏堤春晓》的创作演出过程,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以实际行动打造舞台艺术精品,赋能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此次《苏堤春晓》赴成都演出,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指导下,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成都、眉山、雅安文旅部门开展“一部戏品三苏——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主题活动,首创“跨城观演”模式,整合三市25家景区、场馆、酒店等文旅资源,围绕剧目特点、苏轼人物特征及三市地域特色,推出五条主题线路,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观剧惠游”活动,观众凭借观剧票根可享受多种产品5-8折优惠,真正做到“跟着苏大人游四川”。演出次日,便有观众持票根在三苏祠门口等待,切实享受到了福利。据票务销售信息统计,此次演出有超50%为成都本地观众,有超20%的观众来自四川省内,另有近20%则是来自全国各地“打着飞的”来看戏的观众,毋庸讳言,国有文艺院团精品剧目正成为助力地方文旅发展的“强引擎”。

此外,话剧《苏堤春晓》继续开展“第二现场”演播,将于4月2日19:30在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哈尔滨、深圳、兰州、石家庄、海口、景德镇、南通、苏州、温州等十三城同步上演。未来,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第二现场”将向“全场景交互”发展,实现艺术与科技的共生,增强沉浸式体验感,呈现“艺术+科技+消费”的新局面,实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新的贡献。

“《苏堤春晓》实现了‘双创’的完美落地。”田沁鑫表示,“它用年轻语态解构厚重历史,以科技手段激活文化记忆,证明传统文化从不是‘古董’,而是流动的精神长河。”随着该剧火爆上演,这场“文化+科技+旅游”的破圈试验,正为中华文脉的当代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