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09:26 1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发展方向。科学技术更新迭代,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场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在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中,实践课程占比较低且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发展方向。科学技术更新迭代,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场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在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中,实践课程占比较低且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现实需求,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也不相适应。加之校企协同机制存在一定障碍,企业参与度低,实质性的合作落地困难,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以,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路径,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构建多重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多重融合的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从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等维度进行系统设计。一方面,积极构建层层递进的培养体系。首先,要重构基础实验课程。将传统分散的实验课程整合为“学科基础实验包”,每个实验包包含若干核心技能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采用“虚拟仿真+实体操作”的混合模式,借助数字技术重现一些高难度、高成本、高危险的实验,让学生的实验学习更有效。其次,要强化综合实训课程。高校可以开展实训化的项目化活动,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案例,也可以将一些企业标准融入学生的实训,为其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此外,高校可以将一些学科竞赛融入实践课程教学,也可以进行创新学分的认定,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横向打造跨专业实践共同体。学校可以融合多门课程进行学科交叉性的课程开发,如将农学、大数据、数字技术等课程进行融合,开发出“智能农业开发”的跨专业课程。

创新“四链衔接”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四链衔接”培养模式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源链的深度融合,可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其一,实现产业链的对接。高校可以联合企业绘制需求图谱。例如,学校可以通过需求图谱的绘制,了解每年行业内更新的关键技术,进而动态调整自己的实践教学内容。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联合企业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生产线,增加学生参与生产的机会。其二,实现创新链的贯通。教师可以将一些科研课题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科研向教学的反哺;高校要加强学科竞赛的深度耦合,如可以将“机械、互联网”等大赛融入课程,实现赛课融通。其三,实现人才链衔接,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高校可以实现学习与企业双主体,教师和工程师双导师,学生和学徒双身份的协同育人体系。高校也可以运用学习分析技术构建学生能力雷达图,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成长路径,为他们提供精准的职业规划。除此之外,企业导师要深度参与学校教学,为学生教授实践性课程。关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企业导师可以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指导。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是丰富评价主体。在教师评价基础上,可以引入企业骨干、学生以及第三方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企业骨干的评价着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技术水平等方面,以更好地判断学生未来对于行业的适应能力。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实践能力,从而引发学生自身对实践操作的反思。第三方评价主体的引入,将更为客观和精准地为学校提供全面、深入的评价报告和改进建议。二是让评价指标更加多元化。高校在进行评价时,除了对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进行评价,还要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发展能力。三是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反思和改进,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高校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和学生明确自身不足之处,从而为更具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善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本文系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3BZ075〉)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